APP下载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武术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2-03-04褚梦成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武术河南省学校

褚梦成

学校武术教育是学校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武术校园武术的发展是武术传承重要方式之一,在河南省因地制宜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对河南省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为全国中小学武术发展提供建议。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武术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能够促进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武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武术项目在河南省中小学中的传播与发扬。

学校武术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价值。近年来,武术在各个地区城市的中小学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普及,但学校武术的发展依旧是学校体育和武术教育的一大难题。河南省作为少林拳和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对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河南省中小学因地制宜改革武术教育,对河南省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武术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武术自身的优势、劣势,外在影响因素的机遇和挑战四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为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1 河南省中小学武术课程发展的SWOT分析

1.1 中小学武术课程发展的优势(S)

1.1.1 武术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离不开武术文化这一重要载体,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武术名师大将众多,武术传奇故事民间流传,优秀的传统思想鞭策着我国人民不断前行,少林文化不仅传承着“太极、阴阳、八卦”等哲学思想,同时还传承着宗教文化、兵家文化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武术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还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1.2 武术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武术课程的开展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操场等地方都可以进行练习,习练武术不需要准备专门的器械服饰等。在河南省武术拳种很多,分门别类,不管学生的身體素质怎么样都能找到合适的拳种进行练习,因此武术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有利于学校武术的发展和进步。

1.1.3 武术的育人价值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武术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塑造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功夫是在千锤百炼中不断提升的,在日复一日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优良的运动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1.1.4 优秀的地理文化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南北贯通,受登封嵩山少林文化影响,河南民间武术全国闻名,目前河南省有太极拳、少林拳、翻子拳等数十种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传统拳术,尤其是少林拳、太极拳是我国武术的象征,这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以塔沟武校为代表的大批武术学校在河南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河南省中小学生耳濡目染,从小就培养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1.2 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的劣势(W)

1.2.1 武术文化片面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武术文化也在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我国武术种类派别很多,不同类别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我国武术文化片面化严重,整体性不足。武术文化的整体性不足主要体现在武术进奥运难,对武术文化价值的定位不够准确,学校武术教育未曾全面落实。

1.2.2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

一方面武术种类繁多,官方认定的拳种就有129种,对于学校武术来说,种类繁多,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安全第一”的原则影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学校武术课程的选择大多是以套路教学为主,套路教学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参加武术运动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武术的发展。

1.2.3 家长、学生对武术认知不足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治安环境是世界上治安环境最好的国家,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说,人们的“安全需要”得到了满足,便开始有更高的追求。对于武术来说,武术的本质就是技击性,受许多影视作品、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多数家长认为“文化课不好才送去武校练武”“现在也不是打仗的年代了。练武术干什么,难道让孩子打架斗殴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河南省许多地区还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练习武术之后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些对武术不够准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武术的发展。

1.2.4 学校武术开展的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武术教育存在着武术开展场地、器械缺乏等问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等问题。专业的武术老师资源有限,专业水平不足,“想学的内容教不了,教的内容不想学”是学校武术的一大重要问题,师资力量匮乏是影响学校武术的重要原因。在河南省内,并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练,塔沟武校每年向外传输的毕业生很多,塔沟武校的毕业生虽然专项技术过硬,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受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在教学方法、教姿教态、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严重不足,并不能满足中小学对武术教师的要求。

1.3 河南省中小学武术课程发展的机会(O)

1.3.1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自信背景下武术价值凸显,“一带一路”实际上是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综合政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武术价值凸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自信。2012年,新课标正式将武术列入中小学必学科目,这不仅仅是河南省武术发展的机遇,也是全国各地武术发展的良好机遇。

1.3.2 政策支持对中小学武术发展的促进

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着力推进学校武术教育,完善武术师资培训机制,重点推进武术进校园,重视武术专业学科建设,拓宽青少年武术教育渠道。《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等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来推动武术的发展。对于学校武术来说,政策就是推动发展的最好保障,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是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3.3 各地举办多种“武术进校园”活动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我国的国术,许多地区都在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全国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武术课程,在安排武术课程的同时,教师改编的武术操也深受学生欢迎。“武术进校园”活动有利于学校武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喜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了武术段位制,鼓励中小学生踊跃参加。武术段位制的推广,一方面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武术进行了很好的宣传。

1.4 武术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不利因素(T)

1.4.1 新型体育项目的冲击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型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比如花样跳绳、小篮球、啦啦操等相对有趣项目的兴起,很多学生更愿意学习这些新兴的有趣项目。跆拳道最近几年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跆拳道内容易学易练,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可以出成绩,容易满足中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另一方面跆拳道竞技内容规则明确,所以有利于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孩子习练跆拳道的认可度要高于武术。武术内容的繁杂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限制了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武术作为传统的运动项目正面临着这些新兴项目的冲击。

1.4.2 武术教学中武术礼文化缺失

从当前的武术教材来看,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编排老旧,学生不爱学,教师不会教。学校对于武术课的开展都是安排的技术课,而理论课基本没有设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武术理论课有利于学生对武术有更深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武德的培养和建立。很多学生学习了几年的武术后对武术依然没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依旧认为武术就是踢打摔拿,舞枪弄棒,因此中小学武术课程重技术轻理论的现实问题应当受到重视。武术教师对传统武术理解不够深入,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忽略了武术礼文化的教育。我国国民长期以来对武术的认识会认为武术就是舞枪弄棒、打打闹闹的运动项目,使家长学生对武术更加抵抗。

1.4.3 校园武术竞赛缺失

校园武术竞赛的缺失也阻碍了校园武术的发展,河南省在2019年开办了首届“雏鹰争霸”青少年武术大赛,每四年举办一次青少年运动会,并且武术比赛大多以套路为主,“高、难、美”的审美观只适合一部分专业的运动队,很难在中小学推广,比赛内容和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校武术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和社會的发展进步,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许多课外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具有专业的培训教师和专门的服务设备,由此也为校内武术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威胁。

2 中小学校园武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积极完善武术场地设施

随着我国国力的综合提高,武术也逐渐全球化,河南省登封少林寺每年都会举办少林文化武术节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河南省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弘扬少林文化的文件政策,各地区学校应抓住机会,积极完善武术场地设施。武术的发展不仅仅依靠武术自身的优势,也应该抓住能利用的所有资源,比如焦作市陈家沟每年暑假都举办陈氏太极拳的培训,在这里能接受陈氏传人的专门指导,学校应做好宣传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习武激情,推动河南省中小学学校武术的发展。

2.2 利用地理优势,推广特色拳种

河南省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中国武术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焦作岳山寺,中华武术八极拳的发源地。在129个拳种中,河南流行的拳种就有40多种,少林拳、陈式太极拳、形意拳、查拳、八极拳、梅花拳、岳家拳、罗汉拳等。少林武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共708套,少林武术风格独特、动作刚劲有力、朴实无华,在中国武术界独树一帜。河南各个地区都可以引进当地的传统特色拳术进入校园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推动中小学学校武术的发展。

2.3 武术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通过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喜爱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选取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选择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增加武术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多采用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建议河南省相关部门对民间传统项目进行整理编订成册,最好加入插画等方便中小学生学习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把编定好的教材下发到各个学校来增加学生学习武术的激情和乐趣。

2.4 基于本土化优势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直接影响了一门课的质量,同时影响了学生的这门课的学习态度,学校应该对引进专业的武术教师去承担相应的武术课程,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武术课程的教学体系,让武术课在中小学更好的发展。组织武术专项评比活动,打造武术精品课,上级部门可以组织武术教师技能大赛、武术优质课评比、武术教学设计大赛等这类比赛,通过这些专项活动来鞭策武术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等,使武术教师不断成长,不断雕琢自己,同时在参加这类活动的同时开阔眼界,互相学习。加强武术技能培训,对于武术课程来说,示范法是最常见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必须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武术教师的平时锻炼异常重要,因此定期组织教师的武术技能培训来提高武术教师的技术水平。加强体育教师与校外武术教练间的合作,武术项目繁多,武术教师也不是全能的,每个武术教师都有各自的强项,加强组织教师间以及教师与校外武术教练间的合作,通过合作互相学习来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2.5 加大对武术宣传力度

近几年,河南省武术比赛和培训都显著增多。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武术文化艺术节,组织观看以武术为主题的电影等方式来对武术这一项目进行宣传,通过举办武术相关比赛来促进学生对武术的学习,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并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教师参与其中来带动学生。同时各地区学校积极实施“武术段位制”“武术进校园”等国家政策,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对武术有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2.6 完善整理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课程大多都是以技术教育为主,很少有武术礼仪和武德教育,武术文化的缺失直接影响武术未来的发展,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和完善可以挖掘出适合当代中小学生的武术教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河南省内流行的拳种很多,形式多样,对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也有不同的要求。河南省已经有很多拳术流入中小学,例如少林七星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少年规定拳等,可以多引进河南当地适合中小学生的特色拳种供学生挑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武术的积极性。我国武术历史深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武术正面临着国外格斗类项目的冲击,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外国武艺的长处,来弥补我国格斗技能的不足,慢慢发展壮大。

3 结语

武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武术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武术面临许多困境,“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是我国武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群体,因此中小学校园武术的发展格外重要。在对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进行SWOT分析中,找出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科学地分析出河南省中小学武术发展外部因素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威胁及挑战,提出六条相应的发展对策,不断促进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猜你喜欢

武术河南省学校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学校推介
武术
奇妙学校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