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2022-03-04陈锦江

当代体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跑体育教师德育

陈锦江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德育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单纯地依靠教师在课上的理论灌输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还需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换句话说,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将其局限在德育课等理论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德育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在高中阶段,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德育渗透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德育的有效渗透。

1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有了新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除了需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体育知识,在锻炼中强化学生的体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还需要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起高度重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德育渗透,齐抓运动能力和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培育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但是,在对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渗透方法不当等,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与尝试,探寻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法,致力于提高德育教育效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2 高中体育渗透德育现存问题

在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教师已经意识到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并且也在日常教学采取了相应的渗透措施。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对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片面地认为在教学中只需要教会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即可,只要学生体育考核合格就算完成目标。这样的教育观念甚至可以称为错误的,容易造成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体育考核而参加体育锻炼,加上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个别学生甚至将主科的课本带到体育课上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育的态度,还会错失很多渗透德育的机会,对学生德育理念、体育精神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教育观念,在备课时要寻找德育的切入点,并在实践中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 在高中体育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从高中体育课程本身来看,该课程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并非通过枯燥乏味的理论进行传输,也不需要学生被动了解与吸收相关的道德条例,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变为德育的主体。在举办体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相比于课堂中的学习,学生通常会萌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对体育知识的认识,特别是对德育知识的感悟,还有利于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4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4.1 符合高中生发展的需求

对于现如今的社会来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实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全面实施,各阶段各学科教师对德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体育学科自身就是一门素质类学科,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显然这样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发展需求,不单单可以让高中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可以促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有助于高中生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更好地抵御不良信息。

4.2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因此,各类院校都要加强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增强体魄,也能增加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具有终生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增加体育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从而促进素质教育改革,为学生长期有效成长奠定基础。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也能使學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接受德育熏陶,并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4.3 促进德育教育多元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十分重视各类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在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对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断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体育活动属于实操性较强的活动,学生通过锻炼不仅可以加强身心健康成长,也能在体育活动中增加感官刺激,并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绪。同时,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也能促进体育教学多元化,促进德育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对高中生成长至关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能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德育环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氛围熏陶,并帮助学生感知到传统文化价值与魅力。

5 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5.1 结合教学特点,培育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含有具体的训练项目,除了涉及到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一些运动技能。为了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教师需要普及一些健康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并以此指导自己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脚踏实地的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特别是德育渗透过程中,需要将课本内容作为依托。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容易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留心观察,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向上的品德。例如,教师在组织一项新的体育活动时,由于性格特征,有些学生表现得很勇敢,教师需要适给予鼓励与认可。但是在这些学生中,难免会有极个别学生心里比较幼稚,轻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与关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那些体育水平有限,因为不够自信而不敢尝试新动作的学生,教师需要对这些学生提起重视,并耐心为学生普及体育锻炼与学习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不断激励与鼓舞学生,使其逐渐形成顽强、英勇的道德品质。在体育团队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劣势,并学习他人长处,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5.2 发挥体育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公民的健康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场所,学校需要抓住学生每个成长阶段,培育其爱国主义精神,在高中时期,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教学的机会,让学生深刻了解与感受爱国的意义,使学生燃起爱国之情,并驱使自己参与到爱国主义行动中。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以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有关爱国主义的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室内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著名运动健儿的比赛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比如李宁、姚明等人的比赛视频,让学生受到气氛的感染,深刻感受到体育健儿成绩取得的不易,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艰辛,进而联想到自己,并感受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萌生爱国主义热情。总体而言,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存在着很多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教师需要善于观察与把握,引导学生产生更深的感悟,也可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

5.3 利用长跑活动,锻炼学生坚强意志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跑步的距离越长时,引导学生放松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且效果明显,还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在长跑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体能的限制,从而在思想上产生斗争,徘徊在放弃与坚持之间。长跑对于高中生来说,属于一项艰苦的训练,在锻炼学生耐力的同时,更能磨练其意志,教师可以利用长跑活动,来渗透道德教育。为了缓解学生长跑压力,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普及长跑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其中要领与技巧,通过长跑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的信心。在学生长跑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感知身体的变化,比较自己呼吸、心跳等身体特征表现的变化,让学生明白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是为了适应长跑而做出的适当调整。在学生跑步过程中,教师要在一旁提示学生用心体会当下,不要分心,可以将注意力放到脚掌与地面接触的感觉上。因此,通过长跑,不仅使学生生理机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还能使学生心理方面进行调整,培育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形成攻克难关的决心与勇气。要特别注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逐渐提高跑步的运动里程,留给学生适应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完成长跑任务,让学生获得自信心,真切体会到自己长跑能力越来越好,在意志品质发现获得一定的启发与锻炼。

5.4 利用体育精神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品格的有效途径,它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质,始终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体育锻炼,教师应深入挖掘体育精神,让学生学会优秀运动员的优良品质,从体育中汲取宝贵的精神与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球类运动是我校体育训练的基本科目,而球类运动本身也能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足球教学为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毅力、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等足球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足球的精髓,教师可仿效足球比赛,让学生在比赛合作中感受足球运动蕴意的文化及精神内涵。让同学们认识到要胜利,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默契配合,齐心协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建立正确的集体意识。由于足球比赛时间很长,进球困难,所以许多同学都有萎靡不振、疲惫不堪的时候,但同学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刻。比赛中,初中生们意识到了坚持的重要性,而许多参赛学生表示,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不是赢得了比赛,而是团结一致,没有一个人放弃了比赛。

5.5 开展挫折锻炼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同一种体育锻炼内容,由于学生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认真观察,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的对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无论哪种指导方法,由于体育教师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这种针对性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绪,使其重新树立敢试的信心,或者消除心中的顾虑,变得不怕困难。

例如:运动训练涉及到“障碍跑”的教学环节,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容上心理表现明显,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热情不足。对于这一点,体育教师应利用课间时间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参性与不强的原因。有学生表示自己弹跳力欠缺,对于跨栏这样的动作一点也不在行,一个人就跨不过去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消极心理反应,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可一试就弃,锻炼学生的勇气,不要轻言放弃。

5.6 通过自身修养,有效渗透教育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平时应树立好道德模范,通过自身修养,有效渗透教育教育。由于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们谈论教师,他们的哪些行为值得学习,哪些教师的行为不被学生所认同。它体现了教师的模范作用。为此,笔者常以道德模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为学生树立榜样。比如,老师要求學生们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临时请假。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就必须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操场,做好必要的准备,即使有事晚点不能按时上课,也要提前通知体育代表,并向学生说明理由。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首先,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活动,课前认真备好课,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方式,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堂体育课。此外,

在开展完教学活动后,教师请学生整理运动器材,就要先将自己使用的体育器材归位,把它们整齐的放入器材库。通过这种道德模范的示范,学生也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其道德修养得到不断提升。

6 结语

体育教师本身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内容。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适当利用体育名人效应,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使学生深刻认同德育教育。并且也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环境,不仅要在板报和宣传栏中加强德育宣传,也要在食堂和教室悬挂一些德育标语,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道德熏陶。并且,学生在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中也能学会顽强拼搏、不畏艰辛的优秀道德品质。这都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育的不断升级,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钱塘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长跑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十一年长跑的爱情:此生只爱你
长跑囧事
蹦蹦跳长跑大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