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2-03-04郑治平李慧
郑治平 李慧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奥运会等诸多大型赛事中,乒乓球运动员凭借着自身精湛的技术为祖国赢得了多枚奖牌。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对当下的教练员训练也提出严格的要求,只有在乒乓球训练技术上有所突破,才能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站在乒乓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策略的视角,根据乒乓球运动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全面提高球员训练方式的有效性,提高乒乓球整体训练水平。
伴随着乒乓球比赛新赛制的实施,不管是从技术上、心理上还是战术上都对乒乓球运动员产生了较大的影響,这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是一次较大的挑战。我国要想保持乒乓球的世界霸主地位,就必须要对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多元化的训练手段,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快速的适应比赛节奏,发挥出高超的技术,并取得比赛的胜利。
1 乒乓球训练的特点
乒乓球球员展开战术训练其主要的目的是在练习当中提高自己的战术和能力,避免在赛场上出现发球失误或接球失误,同时还要提高体能素质和四肢的协调能力,使乒乓球技术和运球手段能够在训练当中得到稳步的上升,在比赛当中获得更大的引领和获胜机会。对于乒乓球运动而言,最为主要的特点是比赛当中存在的残酷激烈性以及竞技性特征,在整体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经常会感觉到机会很难抓住,并且稍纵即逝,比赛的结果和人们预想的往往有一定差距,甚至会难以预料。自从乒乓球赛场推出了11分赛制之后,让赛场中4块1大的特点变得更加明显,运动员很快进入到赛场的竞技状态,在发球和动作转换的过程中也速度较快。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也让运动员存在过大的体力消耗,某位乒乓球教授曾经说过,乒乓球赛场上是不允许失误而存在的,无论采用怎样的战术和训练方法,如果轻易把球丢了,那么肯定无法取得胜利。我国著名的乒乓球员王浩就经常采用远台放高球打法获胜,这种战术较为主动且能够俯瞰全面,在战术运用过程中很难被对手攻破,打乱节奏,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因此掌握正确的乒乓球训练方法是运动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快准狠控制比赛的主要场面,取得最终的胜利成果。
2 乒乓球训练方法的创新策略
2.1 游戏训练法
采用游戏训练法运用在乒乓球训练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练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把游戏当做辅助环节引入到训练环节,充分调节学员的神经兴奋,也可以把乒乓球作为一种热身活动和提前锻炼的准备活动,让球员身形各个部位全面放松,防止突然运动造成的神经质的损伤。教练在乒乓球训练时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时间排布,把乒乓球游戏顺利的导入其中,全面提高球员的身体耐力和肌肉爆发力,培养速度和灵敏程度。乒乓球游戏可以检测学员上一节训练课程掌握的情况如何,是否已经学会了所有的技能和动作。比如教练可以为球员设置百步穿杨训练游戏,这种游戏由教练和学员配合而成。教练可以让球员分成两个小队,每一队的成员可以拿到一个球,两队成员同时派出一个人把乒乓球放在球拍的上面,滑落到20米远的球台之处,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要确保乒乓球不能掉落在地上,到达指定的目的地和球台之后,球员可以拿起球拍把球打到另外一端的指定位置,位置标记可以用白纸纸杯等不同的物品代替,如果该队员成功的集中目标,那么则会游戏胜利,下一位球员继续出发,直到把所有的队员全部打完,速度最快的那一队是胜利方。这种游戏有利于培养球员的训练速度和身体忍耐力,也有利于提高反应的灵敏程度,乒乓球教练可以根据本节课训练的实际内容设置游戏的目的和方法,根据球员的实际水平改编游戏环节。在游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游戏教学法仅仅作为乒乓球训练的一种辅助,而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单纯的把乒乓球游戏当做一种娱乐的活动,设计乒乓球游戏的目的是要向球员讲述游戏规则,培养青少年球员的赛场意识。
2.2 竞赛训练法
乒乓球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竞赛训练法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主要的乒乓球训练方法包括体能训练和学员心理训练,如果要确保今年救援能够扎实的掌握基本功,提高竞赛水平,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把乒乓球训练的某一项内容单独挑出来作为竞赛设计的具体项目,让球员在参加比赛或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项运动水平,增强比赛的经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效果。同时,教练要根据球员的不同心理特征组织日常的乒乓球比赛,让球员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乒乓球训练和实战比赛中,激发他们不屈不挠的学习热情和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乒乓球竞赛训练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球员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要完成接发球和扣球。在实际训练中,竞赛训练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第一种是教学性竞赛训练,第二种是检查性竞赛训练,第三种是模拟竞赛训练,第四种是适应竞赛训练,这几种竞赛训练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应用对象,乒乓球教练要根据实际的训练内容,结合青少年球员的身体素质以及训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那一种。比如教学性竞赛训练指的是教练要根据乒乓球比赛的实际规则,让球员内部与其他球员之间进行专项技能的切磋。因此在实际训练期间,教练可以随时中断比赛,对青少年球员展开及时性的指导,这样下来球员的运动和动作记忆就能被进一步强化。教学性竞赛训练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功能,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一次,起到训练和强化的双重功效。
2.3 意志训练法
意志训练法主要是基于青少年球员的心理状态展开训练。球员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根据运动的表象积极的展开心理暗示,改变自己错误的心理想法和心理状态。在乒乓球训练中,意志训练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训练方法。在训练开始之前,教练可以提示球员掌握动作和技术要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先想象一遍,让这些动作在脑海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之后在训练当中通过动作的重复把这些痕迹激活,这样下来球员能够更加牢固对技术和动作进行回顾。在训练结束之后或者比赛结束之后,教练可以让球员回忆刚刚的动作和技术类型,起到心理强化的作用。这种训练方法尤其是适合青少年的乒乓球球员,他们的年纪比较小,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和自卑的心态,也有部分球员由于表现良好容易产生自高自大的骄傲心理,采用意志训练方法能够快速改变球员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全面提高球员的综合竞技水平与运动素质。
2.4 步法跑动训练法
在乒乓球训练中若要提高球员的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可以通过步法跑动意识的培养来完成,若要积极主动地控制住比赛的局面,主要依靠的是步法,因此积极主动的步法是最为有效的武器和强硬的控制手段。如果步法训练不到位,身体素质不达标,动作肯定就会发生扭曲和变形。对步法的训练存在一定的普适性问题,放眼中国国家队,即便是世界著名的运动冠军,在步伐上依然有需要训练和进步的空间,尤其是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受到技术条件结构的限制,缺乏整场跑动意识,导致技术提高的空间缩小。反观我国很多优秀的男子运动员,作为世界一流选手,步伐方面非常出色,整场跑动非常积极,因此具有较高的乒乓球击球质量,乒乓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追着球跑,在合适的位置把球击回原位,具有较高的球技发挥稳定性,对对手造成了很大的杀伤力,运动质量较高,对于参加乒乓球训练的球员来说,一定要加强对步伐训练的重视,把它放在议事日程中加强训练,如果某些运动员刚刚接触乒乓球,运动实力和技术底子比较差,通过步法训练能够带动他们整场的积极跑动,在合理的位置击球,确保技术动作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2.5 量化训练法
量化训练法在常规的乒乓球训练时间中占有一定的比列,特别是在乒乓球运动员初学时期便可以有效的通过量化训练法来检学员的训练的效果。量化训练法第一就是要培养学员的自觉性。在训练时,有的学员为了完成教练员布置的训练任务而忽略了训练的质量,这也是量化训练法所存在的问题。在使用量化训练法时,要培养学员的量化意识,养成特定的训练习惯。特别要注意的是,量化训练法训练的时间要分配好,乒乓球基本功的训练时比较适合量化的,如正手走位攻、前三板以及连续攻等乒乓球基本功都是可以采用此训练方法的。
3 乒乓球训练建议
3.1 创新教学方式,让学员做到讲练结合
训练的过程中一直采用单纯的训练方式很容易让球员不喜欢乒乓球运动,或者在训练时感到枯燥乏味,会影响到球员对乒乓球的学习兴趣,因此若要培养学员对乒乓球运动的好感,教练就要注重训练方法的创新,通过讲练相结合的形式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比如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工具诞生了,如果能够把这些信息化的资源运用到乒乓球日常训练当中,就可以对原有的教学训练资源以及活动资源起到大大补充的效果,取得良好的成效。教练可以尝试着采用视频反馈教学的方式对乒乓球教学日常训练活动展开组织,日常的乒乓球训练中,球员能够在教练的示范之下进行动作的模仿,但是这种方式却无法让每个学员顺利的看到自己的动作完成情况,如果出现动作不规范甚至动作错误的现象,球员也不会及时发现。而作为教练往往要分管多名球员,不能够对每一个球员投入过多的精力,长此以往,教练会看到学员动作不标准,多次纠正之后仍然不改正,双方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对学员乒乓球兴趣的养成。
如果能够把信息化手段和视频反馈教学运用在乒乓球训练之中,教练就可以利用视频课件的优势把乒乓球训练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在球员面前,对动作展开标准化纠正,球员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和动作练习时,通过视频反馈的观察就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标准动作,相对于教练的传统方式更加容易让球员接受,也更加显而易见,让球员更快的发现自己有哪些动作是不标准的,需要纠正的。这样一来,方便学员对错误动作和不标准动作的改进,提高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效率,也容易提高学员对乒乓球运动的感兴趣程度。同时在乒乓球训练的方法创新时还要注意,所谓对训练方法的创新并不是完全的创造,对于普通的教练来说若要做到这一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在很多时候只需要在原有的训练方法之上进行小小的改动就可以达到全新的效果。具体的改动方式则要根据教学资源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教练可以改变传统常规的训练模式以及课堂组织方式,在训练中加入一些新的游戏内容,运用全新的训练器材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带给学员全新的乒乓球学习感受,有利于提高球员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球感。
3.2 根据训练需要制定训练计划
对于乒乓球学员来说,不同的学员之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可能会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学习状态,有些球员特别喜欢乒乓球,积极性较为高涨,因此非常积极的参加乒乓球训练活动,还有一些球员对乒乓球兴趣不浓,但是自身的球感和身体条件都非常的好,他们也愿意在课堂上配合教练展开练习,在课下也会花费时间展开自主训练。由此可见,不同的球员会有不一样的学习表现,教练要针对球员的实际情况展开科学的训练计划制定,上文提到的多球训练法就是良好的训练准则,避免了传统训练过程中一味采用高强度的弊端,在展开乒乓球日常訓练时,作为教练要加强对球员的了解和沟通,在相互了解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上发现球员对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想法,从身体训练,安全训练和技能训练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制定有阶段性、有系统性的训练规划,为每一种层次的球员制定不一样的训练标准。实际训练过程中,如果强度已经超出球员的承受范围,教练则要及时调整训练安排,防止球员身体过于疲劳反而适得其反。此外要注意的是制定乒乓球训练计划还要根据球员的年龄特征、身体素质以及四肢情况等不同的基础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训练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3.3 加强对灵敏度训练的重视
乒乓球训练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还需要体能的保障,因此加强对学员的体能训练相当重要,球员要快速准确的完成动作,四肢和大脑都需要具有快速反应的应变能力,还需要对现场节奏的把控能力。乒乓球体积比较小,旋转的方向比较快,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对于球员的身体灵敏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球员的实际训练中要加强力量素质和身体机能的练习,针对球场上的风向变化快速调整步伐,找到合适的回击位置,挥动球拍,提高身体器官的多项功能。因此作为教练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对球员灵敏素质的训练。对于身体耐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哑铃、平板俯卧撑、俯卧拱桥等方式来完成,提高球员的身体基础和反应速度。
综上所述,在乒乓球训练过程中,教练要找准方法创新手段,改变传统训练的不足之处,提高训练效果,帮助学员巩固基础,迅速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激发学员对乒乓球的运动兴趣,在赛场上选择合适的战术加以运用,同时还要为学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体能素质和反应速度。
(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