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老年大学专业课程体系 建设和创新
2022-03-04张冬炯
张冬炯
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加,“文化养老”概念的提出,对各级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提升优化、开拓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众文化项目、群众文化活动相继出台。其中创办文化馆老年大学,作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作之一,基本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目标与需要。文化馆老年大学是以发展老年人艺术教育为主体,是以探索老年艺术教育理念,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努力打造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校园、晚年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老有所为的田园”为目标的。但因其具有社会福利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课程体系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文艺爱好者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参与加入文艺学习人群的不断增加。文化馆怎样合理整合市场资源,有效提高师资力量、提升扩大教学场地、优质优化课程体系,都是现下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艺术培训市场的资源优势
市场是由人主导的,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环境、好的经营理念都是优化市场的途径。所以市场是具有优胜劣汰的竞争属性的,良性的竞争可以使产品、服务、环境等更完善、更超前。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艺术的主阵地、领头羊,不仅要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应当牵头引领文化艺术培训市场的进步与提高。
现今社会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环境优越。首先,这些学校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如传统科目有舞蹈、器乐、声乐、书法、美术、模特走台、播音主持、国学等,新兴科目有插花、茶道、香道、咖啡制作、手工DIY皮具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等等,都受到各年龄阶段群众的喜爱,使其在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艺术品位的同时又学到了新的生活技能。其次,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由专业院校的科班出身,年轻化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结合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属性,“谁优秀谁上岗、谁创新谁高薪,”所以在师资这一方面这些学校就有着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的优势。最后,同样因为市场的特殊属性,除了课程与师资之外,校区的场地和教学环境的打造,也是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竞争与优势。
文化馆老年大学要重点发展老年人文化艺术教育,这里不仅要有表演文化、音乐文化、书画文化、摄影文化等传统类文化艺术课程,也应加入插花文化、茶道文化、香道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各类生活文化艺术课程。通过整合市场上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丰富多样、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类课程,将课程分类、分系,如成立艺术系,教授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美术、摄影等专业课程;成立医学养生系,教授中医保健、食疗与营养、老年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成立体育系,教授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瑜伽等专业课程;成立综合系,教授插花、香道、茶道等专业课程。这样不仅丰富、充实了文化馆老年大学的课程内容,系统规划了课程体系,同时,还能够将市场上热门、新兴的科目纳入进来,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品位。真正实现文化馆老年大学成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校园、晚年生活的乐园、温馨和谐的家园、老有所为的田园”的目标。
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艺培协会
以青海省文化馆老年大学为例,2021年青海省文化馆老年大学开班,共开设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合唱、二胡、竹笛、曲艺、葫芦丝9个班,设置学员名额380人,但在前期报名考试时共有2000余人报名参加,因场地容纳量及师资分配问题,最终通过考试考核招收380人。这就让很多的文艺爱好者未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
我们应成立由政府主导,文化馆运营的青海省文化艺术培训协会(以下称协会),由协会制定入会标准,将文化市场上优秀、成熟、完善并符合标准的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整合起来纳入协会,有效利用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现有的师资、课程与场地,设立课程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大学分校。以西宁市作为实验点,在西宁市所辖的五区两县内吸纳场地、师资、办学能力优越的艺术培训学校加入协会,并设立文化馆老年大学分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课程少、老师少、场地少的问题,又可以大量招生,滿足更多文艺爱好者想学、爱学、家门口就能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
三、完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目的,既有自身实用的现实需求,又有自身情感的潜在需求。即使是实用性很强的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目的,其背后也潜藏着强烈的与之对应的情感需求。老年学员在选择继续教育时往往会选择与其以往工作与学习经历所积淀的情感记忆高度相关并与其老年情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所以我们老年大学教育课程的建设规划与设计应该正视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课程学习的实用因素和情感因素,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精神需求的满足也尤为重要。与这一实际相符合的老年教育课程建设规划设计,在相关调研或以往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首先要做的是将实用和情感需求相融合,按照相关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结果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并进行适量的课程开发,建立两年或三年制的学习制度,由基础学习、提升学习、深度学习逐步提高。由此构建有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老年大学的课程体系,展现老年教育课程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学习中来。
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规划是一个既适需又引导的过程。适需是引导融入学习需求并引导满足学习需求的适需,引导是以适应学习需求为前提和在适应学习需求基础上的引导。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规划的根本目的和途径是通过以内在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学习内容与形式适合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相对于老年学员而言,专业主要是指专门的学问或专门的技能(艺能)。由课程入门并通过由专业所组合的课程学习掌握专门的学问或专门的技能(艺能),通常是老年学员进行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以课程为起点设计老年大学专业建设规划切合老年人参与专业学习的实际。但是,某一专业的设置要求首先考虑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是否具备相应基本条件,并非完全排除学科在专业设置中的导向作用。老年大学专业设置具有生成性,即使是在原有课程基础上的自然生成,也隐含学科在专业设置中的导向。专业建设规划的关键是其组合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元素由学科知识构成,按照专业知识结构要求所组合的相关课程实际上也是相关学科知识或文化知识的系统组织。老年大学之所以要在课程基础上设置专业,其原因之一是单一的、碎片式的课程学习难以满足老年学员对学科系统知识或技能全面掌握的学习需求。而一门专门的学问或专门的技能(艺能)所要组合的课程仅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自然生成往往是不够的,专业及其相关组合课程的设定还需要通过学科的导向,即依据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组织来确定所设专业相关课程的有机组合。换言之,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还需通过再设计的主动方式由规划生成。显而易见,老年大学专业建设规划设计先后包括两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组合课程的设计;其次是在学科导向的引领下进行专业组合课程的再设计,以弥补原有课程基础在专业设置中所存在的课程组合的部分缺失或空白。老年大学的专业处在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的交叉点上。殊途同归,课程、专业、学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老年大学专业建设规划通过环状的“课程→学科”和“学科→课程”的路径实现起点与终点转换的设计中达到融合与统一。
文化馆老年大学,作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作之一,作为老年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创新同样是引领发展的动力,作为今后发展的蓝图,规划先行体现创新发展要求。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难以适应老年教育的转型发展和平易化与高端化的并行发展。老年大学课程、专业、系科建设一体化规划所要遵循的适需性、导向性、全面性、渐进性原则均包含创新性原则的要求。创新精神融入适需规划、导向规划、全面规划、科学规划、特色规划,引领老年教育的新发展,开创老年大学课程、专业、系科建设的新局面。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名言: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知识服务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市场给了我们一种假象,那就是所有需求都被满足了,但实际上各行各业都在期待着越来越多乔布斯的诞生。创新发展也是特色发展,鼓励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推动老年教育的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庆.“探索新形式、寻求多元化”——河东职大关于持续提升社区老年大学服务能力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2).78-85.
[2]李艳霞.老年大学在服务企业离退休人员中的作用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14):62.
[3]徐明刚,罗彤彤.“教养融合”社区老年服务模式的探索[J]. 新农村,2019(06):51-53.
[4]营立成,谈小燕.促进老年大学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政,2019(18).39-40.
[5]余晓艳,赵银侠,张勇. 西安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状况研究[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9,33(04).32-42.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社会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