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亭胜景禹王峡

2022-03-04靳育德

群文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鲁班青海黄河

靳育德

民和县官亭镇东临黄河,过河即是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这里有古时进入青海河湟地区的重要渡口——临津渡。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上至皇帝,下至名臣,商贾行旅进入青海多取此道,所以古时在此建有“接官亭”,后竟成为地名。官亭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属河湟地区最好地方之一。漫步官亭镇上,就连街上行道树全为河湟地区罕见的银杏树,仅此就令人惊叹不已。离官亭镇北行,至中川乡峡口村,前行不远,只见东西两侧远远的大山忽然变向,黄河两侧本来的沃野被大山夹持,黄河也顺从地流进了峡谷。只见路侧绿树四合的村舍间有寺院,寺院殿宇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金黄的光芒,经询问方知是铧尖寺,得名于这里的山脚一趾竟深入河畔,形似农村翻地用的铧犁;峡口村亦因峡而得名。因为这里有铧尖寺,所以过去人们称峡谷为“寺沟峡”,大概因古书上说:“大禹导河积石”的原因吧,后又称此峡为“禹王峡”。

过峡口村数里处即到了禹王峡景区。景区沿陡峭的黄河西岸开辟,南北长约二三公里。时至盛夏,只见东岸黛色一片;下瞰黄河,黄中透绿,似乎凝固了一般静止不动。景区大门前建有开阔的平台,台北端建有钢筋水泥筑成的鼎形山门 , 上书 “禹王峡”三个金色隶体大字;两侧八字方形巨柱上镌刻有浮雕,内容为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故事。这里还建有巨型大禹塑像,大禹面朝黄河,头戴斗笠,左手执双齿耒,右手高舉,似乎在指挥民众治水。

过山门,前面即是游览步行道,劈山开道,步行道依地形而起伏拐弯,沿河一侧,建有古朴结实的仿木状护栏,山花野草,丛生岩崖间。左侧为大山,山骨裸露,多奇状,其中有命名为“禹王宝座”“禹王井”“禹王臼”“禹王瓮”者,虽时处盛夏,气温干燥,但石井、石臼、石瓮中均积水盈盈,令人不得其解。“禹王宝座”为道边椅状岩石,表面十分光洁,介绍牌说:“禹王当年常坐于此石憩息”;“禹王井”“禹王臼”“禹王瓮”均为道旁巨岩上的石窝,大小、深浅不一,边缘细腻光滑,有的石臼中竟插有石锤 ,恰如过去家用茶窝。天地造化之功,实在令人惊叹!记得民和与乐都交界处的老鸦峡中亦有鲁班井、鲁班缸。据《碾伯所志》记载: “(老鸦峡)北岸峭壁上,有连环三井,井口直径2米,深数米,井壁光滑如瓷器,内有积水,冬不冻,夏不竭,人称鲁班缸。”由于上述原因,老鸦峡曾被称为“鲁班峡”。鲁班缸是乐都重要的自然奇观,现存的许多史料中均提到过它。人们说它是鲁班用水之缸,底通湟水。鲁班是春秋时鲁国巧匠,名公输班(盘),因其能制造奇巧的器械,被尊为木匠的祖师爷。春秋时,五霸称雄,道路不靖,青海作为蛮荒僻地,远离山东,鲁班是否曾来青海,不得而知。我想,人们称其为鲁班缸,纯属民间传说,只是借其名而扬其地而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兰青公路扩建工程开始了,在隆隆的开山炮声中,地处北岸“高出岩之上20余丈”的鲁班缸在劫难逃,据乐都的一位同志讲述,施工中他曾攀岩去看过,三缸中两缸已“玉殒香消”,另一缸被劈得只剩半壁,残留于断岩之上,他手摸缸壁,确实光滑得像玻璃一样。再后来,遐迩闻名的鲁班缸彻底荡然无存了。

鲁班缸是古代冰川活动遗留的遗迹,科学地说,应该叫“冰臼”,它对研究古代地质的变迁、气候的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禹王峡中的“禹王井”“禹王臼”“禹王瓮”与老鸦峡中的鲁班缸是同一道理。

沿游览道再前行,右侧约七八米处,悬崖边兀立一石,高约1米多,大致亦呈椅子状,临悬崖而立,似向北倾斜,危乎哉!如果迈出游览道,顺坡去巨石处虽只有10多米,但地势较陡,且路面为风化后的山石砂粒,极易滑动。同行中几位年轻人见此即跨出护栏,双手下垂,猫腰弯腿,小心翼翼地前去观看。我自思再来禹王峡的机会不多,遂决意亦下去临近看看。巨石悬崖而立,斜倾欲坠,望之令人腿酸心颤。下瞰黄河,嫩黄如镜,对岸山坡,棱骨尽显,山高水静,虽是初夏,由于恐高而顿感彻骨生寒!岩石上石花遍布,细看竟还刻有几幅摩崖岩画。后据有关学者研究,岩画时代大约距今约3000-2500年,其题材主要与北方草原地带和青海东部河谷地带的青铜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图像经凿刻或磨制而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古人富有想象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和纯真之感。

禹王峡景区尚在开发之中,许多景点还在等有心人去探索、去发现。作为河湟地区的一处自然景观,奇绝、险绝是这里的两大特点。愿它和民和三川地区临津渡、喇家遗址、土族纳顿节以及古鄯驿、七里寺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成一条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为宣传河湟、宣传青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鲁班青海黄河
鲁班的故事
温文尔雅的百岁奶奶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黄河
鲁班造伞
鲁班锯木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