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蓦然回首——今天,你还读三毛吗?

2022-03-04林特特

妇女 2022年2期
关键词:邓丽君墓园蓦然回首

林特特: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罗辑思维·得到APP讲师。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及《仅记住所有快乐》《如何成为社交高手》等多部作品。曾获第二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几天前,我和人聊天,引用了三毛的一句话。和我聊天的人学至最高学府,读到最高学位,虽说不是学中文的,但他一脸无辜地问我“三毛”是谁时,我还是愣了一下。不得不承认,今天,读三毛的人越来越少了。

可三毛对我的意义非凡。

我第一次知道作家三毛时,十四岁,在我小舅的婚礼上。正式典礼前,所有亲戚都在新房,我也在。新房的书架上,我看到舅妈带到新家的书,其中一本是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一会儿,他们开始折腾新郎,起哄新娘。新郎找鞋子环节到了,我捧着书飞快地翻;伴娘团讨红包环节启动了,我已经把书中主打文章看完;当伴娘们和伴郎们斗智斗勇,欢快地说说笑笑,我蹲在另一个房间泪流满面。让我哭的是三毛祭奠丈夫荷西的文章结尾:“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梦里花落知多少。”

婚宴结束后,我便坐公交车去了三孝口合肥科教书店。书店二楼当代名家散文区,三毛的作品陈列了好几排。我的钱只够买其中的两本,之后半年,我将它们凑齐,全部带至我的书桌,每一本,我都读得滚瓜烂熟。

文字中的三毛,开朗、幽默,语言生动、情感充沛。日后,每当我想写点什么,我就发现,我仍保持年少时读三毛培养出的习惯,即写作时,如果我不能让自己笑,或哭,一篇文字一个笑点也无,一个打动自己的点都找不到,那就放弃,推倒重来,因为没意思。

而三毛对题材的取舍,也启蒙了我。作为文艺少女,一度,我以为大起大落的人生才值得过,极致的悲,极度的喜,才值得写。当我发现,三毛笔下莫不是小事,在沙漠里做中国菜、招待丈夫的同事、白手起家、看一群人怎么洗澡、遇到一个陌生人、收个垃圾、画个石头等等,原来,只要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花火,你想分享,想记录,就没有什么不能写。以此类推,我意识到人生亦如此,大起大落那是传奇,极致的悲和喜那是戏剧化,普通人的小日子,小日子里的欢欣、雀跃、失落、拼搏、心酸、兴奋,才值得一再品茗。

当然,三毛对我最大的影响,还是领我走上与她同行的路。

研究生毕业后,我在北京一家出版社上班。当时,我一个外地姑娘在北京,又做的是基础工作,整体姿态卑微。

一天, 出版社开大会,领导环顾四周,问我们,你们谁知道三毛?領导比我大三十岁,三毛对他来说,是盲区,他理所当然地认为三毛小众。我很激动,感觉我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我可以成为三毛的编辑了?我推开椅子,腿发着抖站起来,我说,我知道三毛,不但知道,还很熟悉。谁知,领导马上宣布,要派给我的任务,是要做一本引进版权的稿子,内容是揭露三毛真相。

如果你对三毛有了解,一定知道三毛的书畅销,揭露三毛真相的书,一段时间内也很畅销。所谓揭露,不过是有好事者重走一遍三毛走过的异乡路,再寻访她的故人、邻居,以期证明,她没有笔下那么可爱、真实,她的爱情也没有她描述的那样绚烂、甜蜜。

都是罗生门。

可我不想扮演“诋毁”三毛形象的人。于是,当领导把稿子往我面前推了推,年轻、不够圆滑的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不起,我做不了。”领导大惊,当着全社人的面问我:“为什么?”我实在是太嫩了,面红耳赤,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能将实情盘出,我说:“因为,三毛是我的偶像,我从十几岁就喜欢她,我不能背叛她。”

领导一愣,笑得前仰后合,他的笑声感染了全场的人,除了我。整个会议室回荡着令我尴尬的、刺耳的笑声。几分钟后,领导握着拳头,捶着桌子,喘着气,遏制自己的笑意,回归平静,他用指肚拭去眼角笑出来的泪,正色问我:“有病吧,你装什么装?”

难堪、沉默,死一般的寂静,这些是我的。他们还在笑,慢慢的,他们将笑都收起来。

用今天的话来说,真是大型社死现场。我的面部肌肉和腿部的一样僵硬,我忍住泪,坐下去,等人们转换话题,熬到会议中场休息。

我去了趟洗手间,对着水池上方的镜子狠狠哭了一场,我用凉水拍着脸,再用袖子抹去水渍,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如果工作不能给我尊严,我身边的人不能理解我,我不能做我喜欢的事儿,只能做不喜欢的事,还无法抗拒,那我就用写作去找吧,找我心里确定珍贵的东西,维护我认为对的秩序。

从那天起,我的生活节奏变成了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在遭遇职场PUA时,在办公室再被无故责骂时,我总想着刚才在传达室领到的那张报纸或那本杂志,有印刷体的“林特特”,它们说明,我还有优点,有一技之长,我不是那个你说我“有病”,我就有病的卑微女孩。

俱往矣。

这些年,我拿三毛和人相认。我丈夫的一位同事,也是我的邻居,我们相识十几年,之前关系一直淡淡。直到有一天,我意外发现,她的邮箱以“echo”开头,我问她为什么,她说,echo是三毛的英文名啊,我从少女时代就喜欢三毛,中学英语,人人都得取个英文名,我给自己起了echo,没换过。突然之间,我们的关系拉近了,后来,成为莫逆之交。

三毛就是这样的人物,她在青春期突然来到我的人生,给我影响。我之所以纪念她,因为她赋予我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我仍然珍惜,存于我的性格中,她成为了我的青春密码、交友密码,有人和我的密码相同,我就情不自禁觉得可亲,我们共同纪念她。

只是,和我一起纪念三毛的人已经不多了。

2017年,我参加了一个赴台旅游团。导游带我们去邓丽君墓,祭奠邓丽君的人很多,墓园一进门,在左手侧,便立着邓丽君的雕像,像前摆着满满的鲜花,它们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墓园循环播放邓丽君生前的歌,“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歌声中,我记起,在一本书里看过邓丽君和三毛埋在一个墓园,我问导游,导游一拍脑门,“是有这么回事儿!”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去问墓园管理者,可管理者说,三毛确实埋在这里,但祭拜的人很少,一时间,他也不知道究竟是哪座,我们停留短暂,他没有办法立即为我找到,并带我去献束花。

“很少有人提起三毛的名字了。”他像白发宫女说起唐玄宗。

“是啊,我很多年没听到了。”四十多岁的当地导游附和,“我姐姐上学时,还听过三毛的演讲。”

这是我与三毛最近距离的接触,也是我与她最短的人际链接。

黄昏,我们离开墓园,我的耳边邓丽君在唱,“何日君再来”。

上大巴车前,我蓦然回首,看森森林立、一排排一叠叠的墓碑,不由得一阵心酸。作家都是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也许,三毛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蓦然回首时,我忽然想起,第一次觉得蓦然回首四个字有美感,还是三毛的一篇文章,以“蓦然回首”为标题。

编辑/周开明

猜你喜欢

邓丽君墓园蓦然回首
借一场火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庆幸
写信
感悟
太辛苦了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
邓丽君泰国身亡之谜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