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优质小米高产种植技术

2022-03-04陈慧

新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山地

摘要:小米在我国北方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在我国山地地区小米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小米种植技术也不例外。本文从选地整地、选种育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展开叙述,力求能够对山地地区优质小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清晰地揭示,促进我国种植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山地;优质小米;种植技术

小米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耐盐碱、贫瘠、干旱的特征,性喜温暖。小米中维生素、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含量极高,对于呕吐、消化不良、反胃酸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体质虚寒的产妇食用小米可以起到养阴滋阴的功效,加速身体恢复。此外,小米还具有较强的食用性,北方人通常也会将小米作为主食。近年来,小米在我国山地地区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小米高产种植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在部分环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对山地地区的小米种植高产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对不断提高小米产量和质量,带动我国种植行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土地进行科学选择和平整

1.1 选择土地

小米喜温、喜光,又耐贫瘠、抗干旱,因此在小米生长的中后期应对土地水量进行合理的把控,水量过大会导致小米植株的死亡。因而在种植小米前应当对土地进行慎重选择。种植小米的区域应当具备通风性好、排水性好以及地势较高的特点,同时该土地的土层应当富含有机质,易耕作。种植者应当避免将小米种植在低洼处或者窝风处。

1.2 平整土地

整地是在种植小米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完成前茬作物的收割后,为了使土地培肥力最大化,在第二年早春来临之前,就应对即将种植小米的地区域施以基肥。如若施用复合肥,则剂量为每亩土地30公斤。在整地过程中,应确保地中平整且无较大土块。在进行播种的前五天左右,对土地进行一次镇压,之后便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

2 选种育种

2.1 种子选择

种植者应当以当地气候、种植习惯、土壤特征等因素为客观依据来选择小米品种,通常应当具备耐贫瘠、抗干旱、产量稳定、抗病等特征。最近几年,在山地地区主要种植的小米种子有张杂谷系列品种等。

2.2 种子处理

在正式播种前一个星期应对所选的小米种子进行晾晒,如若天气晴朗,则可以在席子上进行,晾晒的时间应以3天为宜。正式播种的前5天,用浓度为10%的盐水对所选的小米种子进行浸泡,去除其中的杂质以及秕谷。将饱满下沉的种子挑出,以作为播种的种子备用。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清洗次数以两遍为宜,之后再进行晾干。病虫害是造成小米减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小米种子在播种前,应用特定药剂进行拌种,尤其是对于已知的病虫害较为严重的种植区域来讲,这一步骤必不可少。例如粒黑病,应当以种子总量0.6%左右的标准,运用多菌灵进行搅拌,进而实现对疾病有效的防治。

3 适期播种

播种的最佳时期应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客观依据进行选择。条播和大小垄双行播种是现阶段小米种植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在小米播种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步骤就是开沟以及施种肥。每亩土地施肥的标准是尿素与复合肥比例为1∶1,每亩土地小米种子的播种量应为0.7公斤左右,播种深度为3厘米左右。如若播种的方式为条播,应当采用先施肥后播种的原则。小米普遍谷粒较小,为了避免浪费,在播种时,应当将细土与谷种搀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再完成播种。播种完毕后应当将土地进行覆盖并及时镇压,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出苗率。如若种植小米的土地湿度过大,镇压工作则应在土壤表面干燥后进行。

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指出苗后所涉及的查苗、间苗、中耕等工作。田间管理对于提高小米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将小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具体内容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苗期管理

如若小米在苗期遇到低温、干旱等较为不利的因素,则极易会出现缺苗的情况。种植者应当以实际缺苗情况为基础及时进行补苗。同时应当在出苗三叶期左右完成镇压工作,以此来降低因镇压不到位而引发谷苗死亡等情况的出现概率。在谷苗四叶期、苗高3厘米左右时应当完成间苗和疏苗,并在谷苗六叶期、苗高6厘米左右时完成定苗。谷苗之间的间距应当为7厘米左右。但在进行谷苗密度确定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地势以及地力等因素。

4.2 适时中耕

通常情况下,小米的中耕应为3次。第一次被称之为浅耕,主要在谷苗三叶期左右进行,这一过程中应当将土块铲碎,并将垄中的杂草清除,保证小米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第二次中耕通常情况下是拔节后。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将弱株去除,同时也应去除杂草,划锄的深度应为7厘米左右。中耕完毕后,应进行培土。第三次中耕主要是在孕穗前,在这一阶段划锄的深度约为3厘米。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实现松土的目的,又能够使谷苗根部免受损伤。应当注意的是在培土时应当避免倒伏的出现。

4.3 合理追肥

追肥通常情况会在小米拔节后至抽穗前进行。种植者应用锄头挖开10厘米左右深的沟。对每一亩土地均匀撒施氮肥,施氮量应为30公斤左右,而后完成埋土。

4.4 病虫害防治

为了对小米的产量进行保障,就应当在其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严格的防治。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现阶段对小米质量以及产量产生重大影响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发病、红叶病、纹枯病、吸汁害虫、食叶害虫等。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被应用的方法十分丰富,例如生物法、化学法等。种植者可以运用阿维菌素乳油等化学药物消灭病虫害。同时也可以根据食物链分级的原则,运用病虫的天敌实现对病虫的治理。

4.5 适时收获

通常情况下认为小米的谷穗变黄、籽粒变硬是其收获的标准。种植者在谷子收割完毕后应当将其堆放一个星期左右,待到小米谷粒完全成熟以后再进行脱粒操作。完成脱粒工作后应当对小米进行科学的晾晒,待到谷粒的含水量在10%左右时将其入库进行存储。通常情況下谷子生虫的概率较低,但却容易受到蛾类害虫的影响,因而在贮藏过程中可以运用敌敌畏悬挂的方法进行蛾类的防治。

5 结束语

最近几年随着小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关于小米种植技术也愈发完善。为了提高小米的质量以及产量,还应对种植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今后的小米种植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土地、种子选择、田间管理加以重视,进而实现优质小米的生产,促进我国种植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陈慧(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物栽培。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山地
山地草甸
A new species of Mountain Dragon(Reptilia:Agamidae:Diploderma)from the D.dymondi complex in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山地侧柏林树高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