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00公里之外的“爸爸”

2022-03-04苏晨

方圆 2022年2期
关键词:酉阳县检察院资助

苏晨

(图片来源:CFP)

晚上七点半,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退休人员郭书原准时坐在书桌前接通了视频通话,电话那头是他收下的学生,家住重庆市酉阳县麻旺镇的张蕊琪。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笑脸,郭书原开始了新一天的“授课”——讲写作技巧,讲北京的新闻,讲世界的模样……每天晚上,从七点半到八点半的一个小时是郭书原与蕊琪约定好的“上课”时间,只要是蕊琪感兴趣的话题,郭书原都会讲给她听。

最近,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冷空气来袭,麻旺镇下起了大雪,蕊琪所在的村子雪积了足足有20公分厚,她也因不耐寒冷生了病。看着视频中蕊琪生病的疲态,郭书原很是心疼。挂断电话后,郭书原躺在北京家中的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天这么冷,村子里没有暖气,他们自己盖的房子墙很薄,这些孩子可怎么熬?”

郭书原心里惦记的不只蕊琪,还有麻旺镇另外两个受他资助的孩子白蓉和张妍悠。“其实也不止心疼他们三个,那地方的孩子们都挺可怜的,但我能帮的也有限。”郭书原说。

今年67岁的郭书原从2008年便开始了对于山区贫困儿童的资助,14年来,郭书原前后共资助了近30名贫困儿童。随着时间流逝,一批批的孩子长大成人,如今,他的“孩子”只剩下读小学六年级的张蕊琪、张妍悠和上初三的白蓉,“以后我就全心培养这三个孩子。我想让他们从麻旺镇的村子里走出来,考上大学,到北京来,用知识改变命运”。

麻旺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到北京的距离有1700余公里。但有时候,从麻旺镇到北京的距离也没那么远,从郭书原的讲述中,孩子们可以看见武陵山外的世界,一路看到北京去。

黑白色调的照片上是一个留着“西瓜头”的女孩,右手握着一支笔,下颌微收,圆圆的杏眼从下往上瞪着,这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的一张图片——希望工程“我要上学”宣传海报。1993年的一天,郭书原翻看报纸时看到了这张照片。那一刻,看着女孩黑漆漆的眼珠里反射出的光,郭书原备受震撼。可以说,正是这张照片开启了郭书原的扶贫之路。

彼时,郭书原在北京市检察院任职并负责宣传工作。借着这股被打动的心情,同年9月,郭书原向北京市检察院政治部提交报告,号召院里参与希望工程项目。很快,在北京市检察院政治部的批示下,他被指派负责院里希望工程项目的对接工作。多方商议后,郭书原等人最终决定在云南省云县建一所希望小学。

项目的事情敲定了,但是建学校需要钱,怎么办?郭书原觉得,这事得检察院的同志们一起参与进来,“当时就号召全市18个检察院的同志们来捐款,每人捐一百块,把钱凑齐了”。1994年4月,郭书原随同当时的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等一行三人来到云南省云县,亲手将筹得的钱款带了过去。90年代是中国希望工程项目刚刚起步的阶段,在云南共同参与希望小学建设工作的同志对郭书原说:“这是我们云南还没搞起来的工作,你们北京来人带了个好头呀!”

靠着这笔钱,云县小学原本破旧的平房焕然成了宽敞明亮的四层小楼,小学也更名为“中心学校”,县里还派了个新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学校建成之后,郭书原始终和学校的校长保持着联系。在通信还不发达的年代,每到寒暑假,校长都会给郭书原寄来信件,详细介绍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毕业情况等等。

希望小学的建立让郭书原第一次接触到了扶贫工作,从那之后,郭书原便始终保持着对贫困儿童的关注。

2008年,在与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的一位检察官交谈中,这名检察官对郭书原打趣着说道:“别看我们工资没有你们北京高,但我们每个人都要负担两个孩子。这孩子不是我们亲生的,而是市里黔江地区的贫困儿童。”

說者无意,听者有心。郭书原当即表示想要加入到资助贫困儿童的队伍中来。后来,郭书原资助了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一年给每个孩子捐助500块钱。“钱虽不算多,但这些钱放在当时的农村也是可以解决些问题的。”郭书原说。

2011年,郭书原从重庆市检察院另一个同志口中得知,黔江在重庆算不上是最困难的地区,“酉阳”才是重庆市贫困人口“重灾区”,“我在酉阳工作过,我特别了解,那边是山区、是贫困县,现在都没摘帽,你能去那资助一些孩子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当时的酉阳县是重庆全市贫困人口最多、扶贫任务最重的县。得知这个消息后,郭书原决定转移扶贫目标,开始对酉阳县的儿童进行资助。在这位同志的牵线下,郭书原一次就在酉阳县麻旺镇资助了五个孩子。

在酉阳扶贫的前两年,郭书原是一个人在做,后来,他决定成立一个“爱心小组”,号召北京市检察机关的同事们一起加入到资助贫困儿童的行动中来。一段时间的爱心行动结束之后,郭书原决定长年继续下去。最多的时候,郭书原一年资助了14个孩子。

郭书原与张蕊琪为数不多的合影。(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后来,从学校毕业一批孩子,酉阳县里就给郭书原补一批,多年来,郭书原对每个孩子的资助款也从一年500块,涨到一年1000块,再涨到一年3000块......直到2017年,郭书原改变了他的扶贫思路,“那时候我就想着,有些孩子家里是特别困难,我是不是应该给每个孩子多点资助,好让他们全家都能过得好些”。

正因如此,如今郭书原资助的孩子只剩下三位,但郭书原对于她们的关怀是全方位的,“从孩子的吃穿用度到老人看病,她们家里边的困难我能帮的都帮着解决”。而在这过程中,郭书原也将心换心,与麻旺镇的这三个孩子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谊。

今年16岁的白蓉是郭书原资助最久的孩子,从2013年至今已是第10个年头了。

白蓉3岁时,她的父母在半年的时间内相继因患肝癌去世。父母去世后,小白蓉成了孤儿,她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上头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就这样,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家老小五口人靠着奶奶领取的补助金过活。“这孩子的大姐,19岁早早嫁人了,就是为了拿彩礼养活家里头。”郭书原如此介绍白蓉的家庭状况。为了让白蓉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宽裕些,除了每月定额为白蓉资助900元钱,逢年过节,郭书原还会再给白蓉转账,“她拿着钱就会给她奶奶,一家人一起用”。

没有父母的孩子在学校总是免不了受人欺负的。在白蓉上小学的时候,就遭到过班里男同学的戏弄,他们说她“没爸爸”。“我怎么没爸爸?我的爸爸在北京!”小白蓉用稚嫩的声音反驳道。这么一句话,不光“震慑”住了白蓉班里的同学,也让郭书原一记好多年。

2019年,郭书原来到麻旺镇看望他的“孩子们”。当时,酉阳县里和麻旺镇上的领导都不让他住在村里的孩子家,“村里条件确实不好,他们傍着酉阳河而居,上游取水喝,下游洗衣洗菜,县里怕我适应不了”。然而,当他到达白蓉家后,他发现白蓉一家将家里上上下下做了个大扫除,不仅如此,白蓉还特地采了鲜花装点房间,让老旧的房子里倒透出一股干净、清爽劲儿来。“爸爸,你总是不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就住家里头吧!”听着白蓉略带祈求的撒娇,郭书原的心像化了似的,只得应允住了下来。

不出所料,郭书原的确没能适应村里的环境。村子里用来饮用、做饭的水都未经过消毒,这让郭书原的肠胃遭了殃,住在白蓉家的日子,他一天闹肚子好几回,“这些孩子和大人早都习惯了直饮‘山泉’,我是真不行”。

在村里和孩子做伴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便到了分别的日子。临行前,县里派了车来接他,白蓉一路送他到车门前头。正当郭书原准备上车时,白蓉一把抱住了他,哭喊着:“爸爸,你下次什么时候来?不要等我都忘了你的样子了,你才回来呀。”听到白蓉这样说,郭书原的眼泪也冒了出来。直到现在,郭书原每次跟人提起这场景时,情绪也止不住的激动。

从6岁到16岁,白蓉是一直都叫郭书原“爸爸”的。“我资助过的很多孩子小时候叫‘爸爸’叫得亲,长大后‘爸爸’两个字就叫得含糊了,再长大些就干脆改口叫‘叔叔’‘老师’了。我也特别能理解,小孩子长大都害羞了。”郭书原说道。而唯独白蓉的这声“爸爸”是越叫越亲,直叫到郭书原心坎里去。

多年来,郭书原发现,受他资助的孩子们往上数几辈都很穷困,这些孩子们也往往很难真正摆脱贫穷、改变命运。“能不能帮助他们走出贫穷的命运?”在扶贫过程中,郭书原也不断在思考和反省着。因此,近年来,郭书原开始重视起对于三个孩子的教育,“光给钱不行,得让她们考上大学,得有文化”。

郭书原常说,张蕊琪不是他资助的孩子,而是他收下的学生。2019年,郭书原在白蓉家小住,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后,他便会在村子里逛一逛。白蓉家和张蕊琪家住得近,每一天,郭书原从白蓉家走到村口的路上,都会路过张蕊琪家。而每一次路过,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女孩挺直着腰板儿坐在屋外的阴凉处读书。即便是在村里其他孩子骑着车你追我赶闹得正欢的时候,这个小姑娘依旧在那学习、写字。

“我看她早上脸都不洗就在那读书,下午也不动地方,让我想起来古人刻苦学习的场景了。”这个热爱学习的小女孩引起了郭书原的注意。一天,郭书原上前和蕊琪聊了起来,在聊天中,郭书原得知蕊琪在班上成绩很好,是个勤奋又有天分的孩子。“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学生?叔叔带你学习写作,将来做个小作家好不好?”

就这样,郭书原收下张蕊琪做了“关门弟子”。如今,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半的授课时光,成了郭书原和张蕊琪之间“雷打不动”的约定,“偶尔我想看个电视剧都得后补,不敢跟蕊琪‘请假’。”郭书原说道。

郭书原热爱写作,多年来,他写散文获过些大大小小的奖,也出版过两本法律相关书籍。张蕊琪也热爱写作,她的班主任告诉郭书原,别的孩子写作文总是写不出来东西,蕊琪却总能写得停不下来。郭书原是真的想把张蕊琪培养成作家的。他常常告诉她:“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你看见的、感受到的农村山间的一草一木,以后你就能成为你们苗族的作家。”

上课的内容也多是写作相关,郭书原帮蕊琪看她写的作文,教她怎么把学校布置的作文扩写成一篇两三千字的散文。2021年暑假,張蕊琪本想去姥姥家玩,被郭书原拦了下来:“你想成为作家,你的时间从哪来?就得利用好不上学的时间,静下心来写作。”蕊琪虽然嘴上不乐意,但还是留在家里哪都没去。一个暑假的时间,她将从前写的三篇作文改写成了《我的家武陵山区》《捉知了》《邻居冉奶奶》三篇散文,成果颇丰。

“别看她年纪小,写得是真不错。现在已经有刊物想节选发表蕊琪的文章作为学生写作范文呢。”提起蕊琪的写作能力,郭书原很是骄傲。《邻居冉奶奶》是郭书原最看重的一篇文章,关于这篇文章的结局,他就和蕊琪讨论了几个版本。最后,在蕊琪的坚持下,将结局情节设置为冉奶奶死在了儿子怀里,用戏剧化的表达为冉奶奶的形象增添了悲剧色彩。

郭书原还给蕊琪买了一个地球仪,就放在蕊琪的床头。他想让蕊琪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都能放眼世界,“因为她的梦想不只是要到北京来,还要出国读书,看更广阔的世界”。

不止是蕊琪,在郭书原的教导下,白蓉和张妍悠同样有着超出了身边同龄人的眼光。张妍悠从小生得标志,性格也开朗,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演员。郭书原告诉她:“长大后考到北京来,那里培养了全中国一大半的演员。”白蓉的成绩虽然相比蕊琪和妍悠差一些,但现在也是班里的团支书,经常带领班里的同学们搞课余活动。

在这三个孩子身上,郭书原给予了很大的期待。他想亲眼看她们从山里走出来,用知识改写命运。“如果将来蕊琪没能成为作家,其他孩子们也都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会觉得遗憾吗?”

面对《方圆》记者的提问,郭书原说:“不遗憾。孩子们努力了,我也努力了,哪里还有遗憾?而且我相信她们一定能行。”

郭书原给孩子们花钱从来很大方,但在生活中,他对自己是很“抠门”的。比如,他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单位以前发的,脚上的鞋子也是一穿好多年。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几乎不给自己置办什么新物件”。

“我们这代人艰苦朴素惯了,生活上就是能省则省。但我不想穷了我的‘孩子们’,人都说女孩得富养,让她们从小见识过好的生活,她们心里才有奔头,以后走出大山才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郭书原说道。

最近,麻旺镇的天气愈发凉了。郭书原为孩子们添置了过冬用的帽子、手套,还特地从北京的家里寄了些肉丸子过去。对郭书原来说,从北京到麻旺镇的距离并不远,因为他和那里孩子们的心始终牵挂在一起。

(文中白蓉、张妍悠为化名)

猜你喜欢

酉阳县检察院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酉阳县偏柏乡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酉阳县李溪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