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山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3-04郑艳娇
摘要 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出部署,以农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催生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要富裕,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农村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化创新型农村产业。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党和中央的号召,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目前,山东省的农村三产融合工作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三产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大政策支持、引进培养人才、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等对策,以期能对当地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25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67
Research 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Rural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ZHENG Yan-j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ssu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to make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and models of rural industries. To make farmers rich, we must break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develop modern innovative rural industries.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province, Shandong Province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call of the Party and 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deep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At present,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three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industries integ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lengthen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introducing and training talents, driving by leading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industries integr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Industry integration;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 郑艳娇(1994—),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
收稿日期 2021-05-27
十九大報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的整体性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必然离不开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中,提出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1],但是实施产业兴旺的策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的第一产业,而应该优化第一产业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二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政策后,继而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农林牧渔业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农村产业由各自独立正在走向产业融合,针对产业融合,又在十九大中准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实现自主创业”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表明,促进农业三产发展融合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发展的巨大方向[4]。
山东省按照产业兴旺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村各项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的振兴夯实基础。虽然山东省作为国家农业发展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农村发展创造了不少成果,但近年来,山东乡村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制度创新不够等问题突出,所以需要进一步分析山东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找出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进而对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齐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1 山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1.1 农业发展稳中提升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的资料来看,山东省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6 573.7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10 190.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迈上了新一层台阶。其中,农业由2010年的3 588.4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5 168.4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林业由2010年的86.53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214.9亿元,年均增率约为10%,增长幅度较大,这与山东省出台造林绿化的政策有关,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牧业由2010年的1 796.5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2 571.9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渔业由2010年的829.7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1 432.1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6%;农林牧渔服务业由2010年的27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4.1亿元,总产值增长了3倍多,年均增长率约11%,山东省农林牧渔业快速发展,也相应地带动了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发展。总的来说,农业发展相对稳定并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
1.2 政府政策支持逐渐增多
国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后,山东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政府政策,出台《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产业融合促进行动,在现阶段中政府积极联系企业,实施产业融合示范园工程,例如临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在统一进行规划、管理、经营的基础上,农民实现自主创业。另外,山东省切实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和减税降费、信贷支持、融资担保等支持力度。近年来,山东省已经累计投入5亿多元,实施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全省共有参与农村产业化运作的农户数量已经超过1 800万户,户均获得增收2 680元,实现了三产融合的初步效果。
1.3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所增强
在近年来,山东农村产业化融合已经在逐步推进,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经营的带动者,在农村产业融合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龙头企业的成果发展带动了三产融合的脚步,比如,菏泽牡丹产业、烟台苹果产业、寿光蔬菜产业等,将种植、加工、销售连在一起,结合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电商平台,促进一产连接二产再连接第三产业。据山东省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十三五”期间,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万家。龙头企业大力推动了乡村新兴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乡村新兴农产品销量和网上零售额实现了持续大幅度的增长,2020年达到了360.3亿元,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2 山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问题
2.1 农村三产融合程度低,利益联系不紧密
农村一二三产业属于不同的产业类型,产业融合尚处在初级阶段,融合水平低[5],3种行业之间的壁垒无法快速的打通。首先,山东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程度较为脆弱,在大多数农村,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与第二、第三产业共存,但是相互独立,只是存在外部的或者表面的联系,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于农村的加工企业较少,有些农产品是对其清洗、分拣、包装的初加工形式,有些则是直接进行销售,产业链条短,难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融合运作时流通不畅,产业融合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第二,各个主体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6],农民与企业间的联系不紧密,利益连接仅靠农产品订单,合作方式简单,农民只是把企业看做销售的客户,而企业也只是把农民看做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商,农民的利益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2.2 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設工作是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农村基础设施差这个短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也阻碍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7]。山东省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但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程度还是比较落后。首先,交通存在不便,山路崎岖,特别是道路的质量和宽度标准偏低,村内“脏乱差”的情况依然存在。其次,信息、物流等现代化设施落后,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远不及城镇,电商化水平较低,配套基础设施和设施服务不足,仓储物流短板严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增加和投资机制。第三,农业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溉设施比如沟渠、水库的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这些基础设施问题直接影响着产业融合的规模,农业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
2.3 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不足
首先,农村产业融合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除了基本的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还需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山东落后的农村中农民思想文化得不到提升,并且农村有着老龄化的趋势,很多人才不愿留在农村而涌向福利待遇好的城市,导致农村专业人才缺乏,这样就使得新的农业技术在农村投入的进程缓慢。另外,在科技方面,农民对新技术的把握能力较弱,虽然对新品种、新技术渴望强烈,但是政府对科技支撑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一些精准农业的技术、设施方面的支持欠缺,技术总体开发不足。第三,农村产业融合的最大困难在融资,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在山东偏远农村地区,村内只有部分农户能达到贷款要求,而且农户的贷款通常额度小、偿还周期较短,加上在农村的金融机构较小,借贷渠道狭窄,能提供的贷款力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
3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3.1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培育产业融合新业态
要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使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销售商相结合,形成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为一体的模式,延长产业链[6]。在农产品培育生产和种植方面,推广农业技术,培育优质良种,扩大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化优势;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农户积极加深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促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让农户与企业共同受益;在销售方面,使特色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建设线上线下店铺,引进淘宝、京东等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软件直播带货宣传,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另外,结合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挖掘农村人文景观、传统村落、民风民俗等深厚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特色休闲产业园区如示范园、采摘园、观光园等,拓宽农业功能,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带动发展。
3.2 落实政策引导融合,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支持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8],保障政策落实到农村农民农业中去,组织实施好产业兴村强县等支持产业融合的项目,在农村农田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给予补贴和资金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道路、水电设施、网络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问题。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提供精准的农田灌溉、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其次,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高农村农民的信贷力度,扩宽农民的信贷渠道,降低放贷门槛,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第三,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营主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依靠农村现有产业吸引外资,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培训提升、财政金融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为产业融合提供资金保障[9]。
3.3 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促进与农民利益联结
龍头企业一直以来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带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培育力度,完善产业化机制,建立品牌效应,提高龙头企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带领农民、合作社、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长期战略合作模式。一方面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让企业与农民联系更密切,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提高自己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知识素养,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自身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各项资源整合,开拓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社会责任感[10]。
3.4 培养引进人才,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严重受制于人才的因素,农村的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科技运用等,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来带动。一方面,乡村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的带头人,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政府、企业出台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开设人才专项资金,在农村建设产业项目,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回乡支持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乡村人才抱团取暖,对乡村原有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实施人才选育工程,培养农村专项种植、加工、营销、管理人才,通过政府与企业搭建平台,对农村原有人才进行农村产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另外要强化政府与高校间的合作,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加大农村科技投入,促进农村“人才+产业”的融合发展,走一条以人才为导向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 周立,李彦岩,王彩虹,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16-24.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2):4-13.
[4] 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6):82-88.
[5] 李贤杰,曹俊杰.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264-265,270.
[6] 程莉.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2):37-47.
[7] 赵斌杰,李春园.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农村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35-237,279.
[8] 姜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9] 李乾,芦千文,王玉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4):96-101.
[10] 肖焰,雷雨.龙头企业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中国储运,2021(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