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设计与规划
2022-03-04唐汉通
唐汉通
摘要:指出了在现代畜禽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为畜禽产业的转型升级,迭代发展指出了一条更为切实、高效的发展新路径,积极响应了国家倡导的发展低碳节能、绿色循环经济体系,以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通过分析不同生产场景如何去应用信息化技术和对节点资源应用何种整合措施,可以使得产业更加优化。为此,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技术在现代畜禽产业发展应用,如何衔接好现有资源,打造出一种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的新模式,带动区域相关联产业的同步革新、长效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应用;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0 引言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结合了该项技术,优化了生产管理,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因此现代畜禽业要优化生产经营,只有把数字技术融合到企业的发展中,把各项生产要素及资源链条进行整合,才能构建起了高效的产业运转体系,创造新的增长点和业绩点,由此可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及优化产业链管理的方式之一。我们以探索者和示范者的姿态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中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打造一个具有突破性的、代表性的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先驱。
1 项目背景
绿色生态种养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也是生产地道农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更是创造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共存的生产方式。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歷史新阶段,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台山市为率先建成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县,非常重视种养结合发展,一直以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加速优化种养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业内部循环链条,促进农业发展由传统的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变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全市70%的种植业、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仍未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大量的农业园区为单一种植业或单一养殖业,尽管有部分农业园区种养兼营,但大多数也难以实现种植与养殖的 相互衔接、协调促进、共同发展,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 利用,种养分离问题亟待解决。台山市按照“以种促养、以养定种” 的思路,结合全市的产业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在台山市四九镇地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循环,满足市场的需求势在必行。
2 政策背景及理念指导
2.1 政策背景
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早在 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求“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落实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 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21〕10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对加强种养结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行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推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推行经济高效的有机肥代替化肥,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江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等文件,特别强调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粪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制定《江门市种养循环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当前江门市全面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构建科学、可行、可持续的种养循环发展新格局。因而项目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叠加政策机遇。
台山市是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交通四通八达,北连佛(山)开(平)高速公路的新(会)台(山)高速公路,贯通市境东西的、全长 87 千米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全市种养循环产业基础良好,已形成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顺应政策形势,立足于发展需求,以点带面带动种养循环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在有效达到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建设以基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把产业节点进行优化链接,意义重大。
2.2 理念指导
现代农业要高质量,稳增长发展,除了在做好产品的管控及生产经营外,还需要不断的优化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节点效益,建立基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融合性农业数字化发展平台,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利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及工具,建立多场景交互的农业数据产业链,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采集、分类、应用、挖掘体系,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及资源整合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构建产业节点资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开发链条,为生产经营提供精准化养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预警、分析与决策等,真正打造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种养生态循环模式。
3 规划特色与创新发展
3.1 布局规划与特色
基于现有生产环境及基础条件属性,制定一场一策的资源利用策略,以原有的鸡舍、鱼塘、有机肥厂为主线,利用其立体空间资源,搭建储能光伏板及配套相关基础设施、设备,以场区空闲土地资源为侧线,新建菇棚、花卉大棚、仓储冷库等,根据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根据生产特点,总体规划项目内容,饲料、产品和废弃物等运输方式以及水、电工程管线进出方向,结合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和场区周围环境等因素进行总平面规划,最后把各大生产资源要素及运作流程通过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
3.1.1 二区一体布局
根据场区现有的生产布局特点和基地周边的综合环境,并结合基地的地块现状情况,将整个场区划分为智慧养殖光伏结合区、智慧立体种植区、资源一体循环区。
(1)智慧养殖结合区
场区采用集自动化养殖、自动化粪污处理、恒温恒湿控制、智能化环境控制等功能的物联网种养系统,并通过对鸡舍顶部设计安装可储能光伏板,达到隔热与保温效果,有效降低鸡舍内部能耗,同时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2)智慧立体种植区
场区通过采用自主生产嵌入储能光伏板的新型大棚,搭建立体智慧种植农业系统,实现大棚内部种植能源需求的自供给以及农光互补及营养液、土壤酸碱度等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大棚光伏智慧农业的附赠价值。
(3)资源一体循环区
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智慧管理体系来指导生产,促进智慧种养的高度融合发展,整合场区各生产节点资源,对鸡粪进行消毒,结合当地的农林废弃物水稻秸秆、生蚝壳等,生产菌包来种植菌菇,其次将鸡粪以及废弃菌包通过发酵制作成有机肥料,种植高端花卉,从而促使公司不仅可实现种养产业深入挖掘以及产品价值线的延伸,还能实现养殖端价值链创收,发挥废弃产物的再生价值,同时还能消纳当地农林废弃物,做到了从智慧养殖到废弃资源化循环利用,价值再生,真正实现了种养循环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科普教育规划
现代农业是一个集现代信息化产业技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高素质农业科技人员等要素于一身的产业,既体现了现代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结合了农业接地气的生产属性,具有丰富的农业科普资源,以现代化数字技术建立农业科普平台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缩小型的现场科普教育区、动态科技型科普教育数字化展示平台,以及养殖历史发展科普通道,有利于大众了解新型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树立农业科学观念,在跟上时代科技的发展步伐也不忘所吃的农产品如何而来。
3.1.3 路线系统规划
集约化、规模化的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由于其对生物防疫及疾病防控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针对场区的路线规划首先是按照安全环保、生态保护的原则规划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级路线围绕场区生活区及外围日常作业区设计,二级线路围绕内观通道、科普教育通道等生产区日常通行道路网设计,三级线路主要为智慧种植通道、有机肥生产通道及辅助道来设计道路网络。充分考虑生产的安全性,结合实际活动需求性进行多点布线,合理组织、将各点组织成网络系统,打造多样性的参观节点,形成复合、多样、完善的慢性交通系统。
3.2 创新示范与发展
3.2.1 模式创新设计
依托数字技术手段和工具,结合一场一策的策略,因地制宜,按照“有机种植-畜禽养殖-光伏发电-有机肥生产-冷链仓储”的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的要求,实现资源禀赋优越、产业特色突出、生产链条完整、资源要素集聚、功能布合理的建设目标,把各大生产要素资源整合为产业化平台,打造一种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生态圈,以平台整合资源发展思路驱动产区发展,应用科学合理布局,形成绿色零排放、种养结合的数字化农业种养循环,搭建自主生产的可嵌入储能光伏板的新型大棚,建立立体数字种植农业系统,建立养殖主体粪污资源化处理设施,构建从数字化养殖到废弃资源化循环利用,价值再生的农业种养循环体系。
3.2.2 带动发展突出
(1)经济带动
通过对生产基地引进数字化技术,建设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园区,将有效带动项目区种养循环农业、光伏农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加光伏发电在农业建设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土地利用附加值。以种养循环、光伏农业为主导,形成集养殖、种植、冷链仓储、粪污循环利用、销售、产业融合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挖掘产业融合创新方式、农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带动全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光伏农业产业兴旺。
(2)社会带动
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种养循环示范园区,开展规模化种养集一体建设,逐步搭建农业内部循环链条,将有效带动全区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当前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较大促进作用。项目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发展意义重大,社会效益显著。
(3)生态带动
项目区运用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优化调整种养比例,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促进种养业废弃物变废为宝,逐步替代传统的旧产能,既保粮食满仓又保绿水青山,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 重要举措。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引导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种养业转变种养观念,就近就地消纳种养废弃物,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4 产业营销策划
4.1 借助数字技术,加大品牌营销,打响知名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经营销售理念。坚持“品质、品牌”的发展战略原则,创建以依托“智慧+、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和工具”,利用数字化工具,制定品牌营销策略,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培育成“粤字号”“名特优新”知名名牌产品。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可溯源生产体系,打通从生产、供应到销售等端口的各个节点及堵点,并且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和供港、出口认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网络,打响知名度。
4.2 基于网络大数据,占领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
建立依托于生产端的资源调配、产品管控,运输管理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市场需求端的客户信息对称网络体系,通过借助蜘蛛爬网技术采集网络端上的市场信息,以大数据分析工具筛选客户,将生产元素与市场需求客户进行需求匹配,最后加以人为辅助开展供销公关工作,采取适当让利、完善服务等方式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酒店、连锁超市等市场需求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其指定供货商,同时,积极拓展省外业务和出口配额,拓宽销售渠道。
4.3 建立虚实互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网络体系
通过建立产业供销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内部的产品资源及外部的优势资源,打通企业对接终端客户群体的最后一步,建立终端客户铁杆粉丝群,同时建立线下销售试点门店,应用智慧化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展示平台和结合门店开展营销,构建起优质的销售网络体系,围绕“铁杆群体+场区交互体验”开展系列线下线上活动。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与“天猫商城”、“淘宝网”等网上商城合作黏性,布局大流量平台,全面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增强影响力。
4.4 完善服务机构,培养一批组织运营技术服务团队
完善服务机构,统一服务理念,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的技术服务人员队伍,提供全面的服务项目,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至决策层,根据客户要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5 结语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开展绿色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的全链条整合,不仅能充分整合场区内部资源,使各个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得到最优化,而且也让土地资源及立体空间资源得到二次开发利用,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及减低生产成本,也符合十九大报告、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以大力发展种养循环产业一体化项目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推广现代农业种养循环模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绿色、环保、生态的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基地,促进产业兴旺、盤活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张玉坤,马俊贵,柴新君.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J].农业工程,2014,4(6):34-38.
[2] 张瑞兰.三种不同种养结合模式下农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3] 蒋德诚.基于循环农业视角的百圣公司种养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21,8(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