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2-03-04潘伟乔
潘伟乔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促使我地广泛应用大棚来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大棚种植可在反季节为蔬菜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但由于受外界和内生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地在应用大棚种植蔬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导致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频繁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品质和产量的提升。针对这些情况,需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减轻病虫害发生,促进大棚蔬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蔬菜种植业大棚种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蔬菜种植中,由于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均处于可控条件下,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在应用大棚来进行蔬菜种植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使得蔬菜病虫害的發生几率不断增加。本文分析大棚蔬菜种植现状,分析其种植技术,并提出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种植户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地大棚蔬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棚蔬菜种植现状分析
1.1 受外界气候影响还较大
随着人们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设施大棚种植蔬菜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大棚种植蔬菜改变传统露天种植的局限性,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的种植,并实现一定程度对外界气候影响的可控性。但由于我地设施大棚绝大部分以8m标准钢架大棚为主,高标准的连栋大棚和数字化控制系统应用还很少,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依旧很大。尤其是我地丘陵山区地形,气候变化多样,且蔬菜大棚种植分布面较广,种植蔬菜类型品种较多,可控性较差,这些因素导致在应用大棚开展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外界气候变化会直接影响大棚内蔬菜对于水分和光照的摄取,从而影响蔬菜正常生长。若遇到高温天气,大棚内蔬菜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导致蔬菜在生长过程中缺少足够水分,从而导致蔬菜缺水枯萎。而在外界气候的影响下,大棚内极易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从而导致病虫害暴发[1]。
1.2 受设施大棚内生环境影响较大
在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中,棚内温度和湿度可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相较于传统蔬菜种植,大棚种植全过程均是在大棚内进行,大棚内环境较为密闭,空气流动较少,对蔬菜的呼吸作用可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蔬菜正常生长。因此,在大棚种植的全过程中,应根据蔬菜生长习性及时进行通风,促进大棚内空气流通,防止蔬菜因棚内湿度过大,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导致腐烂现象,增强蔬菜抗病虫害能力[2]。同时,棚内温度调控对于蔬菜正常生长也可起到重要影响,需根据蔬菜生长习性来有针对性的调控大棚内温度,促进蔬菜正常生长。
2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
2.1 合理安排蔬菜茬口
在适宜的播种时间内,为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减少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在安排蔬菜种植茬口时,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市场供需规律来进行合理安排。以江浙沪地区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种类大棚苦瓜,蒲瓜,小南瓜,芹菜等种植为例,江浙沪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温暖,雨量充沛,且地势较为低平,土壤较为肥沃,十分适宜蔬菜生长。可将蔬菜播种期集中在每年光热资源和降水最丰富的3月份到6月份和9月份到11月份,另外,春节期间蔬菜销售价格较高,因此,可将蔬菜收获期安排在这一阶段来最大限度的提升种植经济效益。种植模式尽量选择轮作,减少连作情况,以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土壤的盐碱化。再者还应根据蔬菜生长特性定期更换蔬菜品种,使得土壤中的养分维持平衡状态,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酸化情况,促使蔬菜正常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真正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收入[3]。
2.2 种子处理
2.2.1 选种
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需针对浙江地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在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并具有良好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还要注意,不要选择经机械脱粒处理的种子,以免降低发芽率[4]。
2.2.2 晒种
晒种时,需选择温度合适,光照充足的时间,不能将种子晒在水泥场上,避免温度过道导致种子活性下降。
2.2.3 贮存
对种子进行贮存时,需选取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种子受潮发生霉变;更不能与化肥和农药一起贮存,以免伤到胚芽;避免用塑料包装来贮存种子,阻碍种子呼吸作用,导致种子失活,降低发芽率[5]。
2.2.4 消毒
在晒种后需对种子进行一系列消毒处理,用温汤或药剂进行浸泡和拌种。在用温汤浸泡时,将种子放入45~55℃的温水中搅拌15~20min,待水温降到30℃时,将种子浸泡4~5h,可有效预防蔬菜猝倒病、苦瓜菌核病和白斑病、蒲瓜白粉病和小南瓜褐斑病等蔬菜高发病。在预防蔬菜各种病害时,也可采用药剂来浸泡种子。防治绵腐病和枯萎病及蔓枯病时,可配置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种子20~30min,漂洗后用温水浸泡或直接播种。还可配置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漂洗后温水浸泡或直接播种或利用硫酸铜溶液浸泡5min后漂洗,然后温水浸泡或直接播种。在拌种时,也可用25g/L咯菌腈种衣悬浮剂或者90%敌百虫粉拌种,能够有效预防大棚小南瓜和苦瓜在苗期时的各种病害[6]。
2.3 种植区域选定
为更好的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种植区域需选择在地块较为完整、土壤较为肥沃且地势平坦的地区来进行。大棚的建设,需选择通风条件良好、光照充足的种植区域,防止蔬菜因光照不足而导致光合作用偏低,影响蔬菜产量。另外,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还要考虑远离畜牧养殖区和人群集中居住区,防止蔬菜受外界影响较大而影响正常生长。再者在大棚四周需设置警示标语,提醒人们远离大棚,减少影响。
2.4 土壤处理
在进行定植前,需清除前茬农作物残株后,对土壤进行消毒,清除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病虫害较多的土壤,可将辛硫磷等药物与细砂进行混合,与土壤一起搅拌,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还可将杀菌剂喷洒到土壤之中,减少细菌滋生,降低蔬菜病害出现概率。
2.5 种植模式
为达到高产、高效,还需做好相关栽培管理工作,在安排蔬菜种植时,应采取轮作、套作或间作模式,只既能保持土壤肥力不降低,又能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在市场适销的蔬菜品种里,选择种植病虫害发生较少的品种,例如白粉虱不喜十字花科类蔬菜,可将第一岔蔬菜种植上芹菜等,在第二茬时再更换其他品种蔬菜,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达到蔬菜的高产[7]。
2.6 施肥管理
合理施肥可保持蔬菜正常生长,维持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将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有机结合起来。有机肥对于蔬菜来说可维持种植环境平衡,化肥可快速补充土壤中缺失的养分,而微生物肥可改善土壤生长环境,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微生物肥的有益菌可抑制蔬菜种植过程中许多病原菌生长,降低土壤鹽碱化和酸化,能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对蔬菜自毒也能起到极大的抑制作用。这就要求种植户在施用肥料时,需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减少化肥的用量,合理施用微生物肥,同时,还应根据不同品种需肥量的大小施用,瓜果类需肥量大应多施肥,叶菜类需肥量小可适当少施肥;施肥前,还需对土壤进行检测,若土壤中营养成分充足,施肥时需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若土壤中营养成分不足,需增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再者要注重施用微量元素,合理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避免出现过度施肥导致浪费,破坏土壤养分平衡,造成环境的污染[8]。
2.7 灌溉管理
在大棚蔬菜生长过程中,应根据蔬菜的生长特性和气候、降水情况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灌溉量偏少蔬菜生长受阻,严重者会导致蔬菜直接死亡;灌溉量过多会导致蔬菜根部出现腐烂,更会加大土壤里水分的蒸发,导致盐碱化出现,从而严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因此,需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稀释土壤表面盐分,减轻盐碱化和根系腐烂现象。我地由于降水较多,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因此,在灌溉上需特别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盐分,降低地下水水位。另很多蔬菜品种需要大量氮肥来维持正常生长,但是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盐分大量堆积,加重土壤盐碱化,更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可在灌溉中引入水肥一体技术,减轻污染,降低土壤盐碱化,更能节约水资源和肥料的使用量,在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土壤质量,保障蔬菜种植顺利开展[9]。
3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大棚内病虫害的发生也在逐年加重,如何正确、科学的做好防治,培育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蔬菜,防治的措施应遵循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可起到良好的抗病虫害作用,更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轮作的方式来提升蔬菜抗病虫害能力;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适宜在当地栽植的品种;同时要及时清理大棚内堆放的杂物,消灭越冬虫卵,保持环境整洁,减少细菌滋生。特别是要连作的大棚,在夏季要做好闷棚杀菌工作。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必须要以预防为主,药剂杀菌要广谱、有针对性,要多种药剂交替混合使用,且使用有效低浓度。随着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棚内种植土壤的营养成分不断流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为快速防治病虫害,降低生产损失,可利用化学药剂来进行防治。但化学防治局限性较大,首先,化学防治会使得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导致农药施加量越来越大,防治成本增高;其次,化学农药对周边环境,尤其是水体污染较大,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再者,化学农药会造成大量残留,极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其对农作物本身不造成危害,符合绿色生产要求,在虫害的防治上效果极为明显,可在大棚内安装黑光灯、高频杀虫灯等,利用生物的趋光性对害虫进行诱杀;还有一种高频黑光灯,其由紫外线灯管、高压网罩和袋囊组成,这种高频黑光灯可以做到无污染且高效率扑灭虫害,因此被广泛运用。也可使用性诱剂对害虫进行诱杀,定期清理诱捕器,更换诱芯,来保证诱杀效果。也可在作物上覆盖防虫网,将其与病虫害进行隔绝,或者对种子进行处理来防治。物理防治成本较低,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应用效果较好。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应用也较为普遍,其运用害虫的各种天敌来对害虫进行扑杀,可以做到高效扑杀且无污染无残留,应用前景较为广泛。例如在防治蚜虫上,可利用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蜘蛛或食蚜蝇等对其进行防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发出许多低毒性、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多抗霉素、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蜡质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等,也被广泛运用到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10]。
4 结语
在大棚内种植蔬菜可改变传统露地蔬菜种植仅能按照季节进行种植的局限性,有利于丰富蔬菜的品种,拉长供应时间,增加种植户的收入。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受技术等各种因素影响,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引入先进种植技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叶青.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30):34-35.
[2] 唐春阳.关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0):83-84.
[3] 庭立宗.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0(13):78.
[4] 田实.吉林公主岭市大棚蔬菜种植要点与病虫害主要防治方法[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7):75.
[5] 郑婷婷.浅谈和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8):54.
[6] 郭明霞.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0,49(01):136-137.
[7] 杨丽红.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12):113,117.
[8] 张鹤,王成顺,高春香.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乡村科技,2019(26):98-99.
[9] 李祥平.浅谈恐龙山镇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96.
[10] 陈双双.浅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