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生态文化在城市园林中的表达

2022-03-04马赫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蒙古族内蒙古

摘要 内蒙古地域文化中独有的生态文化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城市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表达载体,在设计中积极表达内蒙古特有生态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是对城市园林设计和建设的重要补充。对内蒙古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与特征进行解读,并结合蒙古族的生态文化特征,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内蒙古城市园林中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表达,旨在提升城市园林的文化内涵,推动内蒙古地域文化中生态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关键词 城市园林;生态文化;地域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3-011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3.031

Express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in Urban Gardens in Inner Mongolia

MA He

(Inner Mongolia Open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1)

Abstract The unique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is the unique national cultural system of Mongolia. As a cultural expression carrier,urban garden actively expre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Mongolia's unique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design,which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urban garde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Mongolia's unique ecological culture,and discussed the expression of Mongolian unique ecological culture in Inner Mongolia's urban gardens from many angl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urban gardens and promote the promotion and inheritance of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Inner Mongolia.

Key words Urban gardens;Ecological culture;Regional culture;Expression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内蒙古开放大学1+1研究项目“内蒙古地域文化在城市园林中的表达”;内蒙古开放大学协同创新工作室“艺匠工作室”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马赫(199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生态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17

在游牧狩猎的漫长岁月变迁中,蒙古族逐步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特有文化。在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中,生态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生态文化可理解为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对生态系统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探寻自然规律,主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思想观念之集合[1]。生态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以生态为中心,加强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加强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凸顯人与自然和谐友好、互利共赢的宗旨,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历史上,蒙古族凭借着对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把握,积极适应草原自然环境,从而在游牧狩猎的生产生活中建立并完善了生态文化,其生态文化中囊括了生产生活、风俗理念、人文习惯、宗教信仰等各类要素[2]。内蒙古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和融入地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增强城市特色,是内蒙古地区发展的新名片。因此,积极关注内蒙古城市园林中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1 蒙古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解读

蒙古族生态文化诞生于蒙古族人的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是指导游牧狩猎活动的智慧结晶,不仅契合草原地域特色,还匹配社会环境发展需求,与蒙古族的民族精神品质与文化审美价值观一脉相承。不难看出,蒙古族生态文化中,充溢着对生态的保护、对自然的崇拜、对资源的珍视等内容[3]。因此,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被解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要敬畏自然,又要适应和改造自然。

在古代,蒙古族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基本的共识,认为自然是人的生存之本,脱离自然,人将不复存在。长久以来,蒙古族人的游牧狩猎都必须依赖自然,且要求客观把握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生态的完整性,才能获得自然的丰裕馈赠。可以说,古代蒙古族人在千年繁衍生息中,已经不断建立了敬畏、适应自然的文化观念,坚持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友好、互利共赢奉为价值标准[4]。

要立体把握蒙古族特有的生态文化内涵,还需要准确把握其宗教信仰的文化渊源。古代蒙古族人坚信,个体与族群的发展是建立在与自然万物产生神秘联系的基础之上,因此蒙古族文化中对自然的敬拜就成为生态文化的早期实践,民族文化所要求的朴素价值观与生态学中的平等、自我实现等生态中心主义准则始终保持一致。

2 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特点

蒙古族基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产生活而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层次丰富,内容多元。对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而言,与当地习俗巧妙渗透融合,无不彰显出文化独特性。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2.1 宗教蕴涵深厚

古代蒙古族人普遍认定山水有灵,万物均受万能强大的神庇护,神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这一朴素原始的观念在蒙古族萨满教的传教思想中同样存在。要守自然规则,遵自然规律,在自然中敬拜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神灵,不滥杀生,特别是狐狸等有灵性的动物,要在延续草原动物种群繁衍的前提下猎杀动物[5]。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宗教影响,对自然与神灵的崇拜广泛存在,并促生了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

2.2 族群习俗丰富

在广阔的蒙古地区,蒙古族人随水草的分布变化而决定游牧狩猎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十分重视协调处理好人、草、牲畜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为了使良好的关系可以得到延续,蒙古族的族群习俗也在不断调整和巩固[6]。首先,最大程度地保护草场与动物是所有蒙古族耳濡目染的重要习俗。其次,所有人都要求对自然资源谨慎索取和科学利用,包括草场资源要合理划定使用权,严禁在淡水资源沐浴游戏等。第三,蒙古族的饮食习俗也在不断追求绿色生态,食品一般都是纯天然打造,不允许乱扔食物,不污染草场,不破坏环境。

2.3 内容具象生动

蒙古族生态文化是蒙古族在长期与自然相互和平共处中所积淀的朴素思想观念,不仅仅有通过观察自然万物而积累的感悟与启示,也包括蒙古族人将自身认识用于适应和改造自然中的经验与心得,其中原本有些抽象、空洞的道理,因借助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形象而完成了概念说明及情感传递,从而使生态文化的内容变得更加具象、更加生动[7]。如蒙古族总是会发现很多图案,这些图案包括通过观察动植物、日月风云等自然物而形成的自然纹样。图案是将直接看到的场景画面进行描述后得到的艺术成果,将草原上的牛羊鹿象等动物进行趣味化、生动性的造型设计后,积极表达蒙古族人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的生态文化观念。

2.4 结构系统多层 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已经自成体系,系统结构多层且整体一致。不仅通过动植物实物崇拜可以体现蒙古族的生态文化,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意识形态等展示蒙古族生态文化[8]。如蒙古族一向对“火”表示崇拜,因此他们不允许在生活中用铁质凶器拨火,不允许向火中投物,而当地人认为火的使用是在净化万物。此外,蒙古族人保留了很多对火表达崇拜的仪式活动,如举行火神祭祀活动,用火所代表的勇敢热烈的寓意来影响蒙古人的品性养成。正是由于很多人都见识过草原上失火后的巨大危害与损失,因此无论在实物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都积极保持对火的敬畏,从而形成了适度用火、规范用火的生态文化。

3 内蒙古城市园林中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表达

城市园林的设计,往往会追求尽最大努力来展示地方特色,彰显文化内涵,要将不同于异地的民族品质、地域特色等完美嵌入、融合并释放[9]。在内蒙古城市园林设计中,注重将蒙古族生态文化渗透其中,不断思索生态文化的可靠表达路径,有助于打造内蒙古城市园林的精品景观。内蒙古城市园林中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表达可以围绕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特点来展开讨论。

3.1 遵循宗教性特点的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城市园林表达

既然蒙古族萨满教对蒙古族人的生态文化思想观念传播的影响较大,如今,很多萨满教的自然神灵祭祀活动都以人工堆砌的“敖包”来替代,这些石头堆的材料取自大自然,既能传递祈福求安的牧民心愿,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生态破坏[10]。具体到设计工作中,对于蒙古族生态文化的表达可以进一步推广展示“敖包”这一形式,可在城市园林中使用不同规格、不同形态的石头来堆砌敖包,并适当在敖包上悬挂五颜六色的哈达,让原本平淡无奇的石头堆顿时具有更立体、更鲜活的氛围,向天上的神灵传达出蒙古族人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愿。此外,内蒙古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选择局部地区对蒙古草原的广阔景致进行缩放展示,凝聚出草原自然生态的美好,让观赏者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浓烈的爱草原、爱家乡的美好情怀[11]。

3.2 遵循习俗性特点的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城市园林表达

作为拥有漫长发展历史的蒙古族而言,其生产生活习俗以抽象或者具象的方式被运用于内蒙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十分可行的。可以在园林中将蒙古包这样的草原特有建筑结构体进行重新设计和展示。蒙古包以上锥下圆的构造来发挥包内面积大、支撑力强、可靠性高、风雨抵御能力强等优势。小小的结构却能体现当地人在草原上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12]。在内蒙古城市园林中直接应用蒙古包完成建筑设计与建设,显然是构建了建筑物的新特色。设计者不仅可直接使用蒙古包整体结构形象,还可以提取蒙古包的部分元素或结构精髓来展示城市园林作品的创新性,提升园林文化表达的内涵与层次。如可将蒙古包的“穹庐”之义转引至建筑设计。总体来看,新的设计表达将实现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目的,实现了蒙古族生态文化在城市园林应用中的绿色表达。

3.3 遵循具象性特点的蒙古族特有生態文化的城市园林表达

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内容,很多都是对现实事物的具象再现,通过放大其中的一点,让观看者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要传递的美好寓意[13]。蒙古族的图案作为传播蒙古族特有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可在内蒙古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加以引用和表达。无论是动植物图案还是自然现象图案都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如在蒙古族最为常见的动物纹样就是取象于羊犄角的犄纹,以千回百转的纹样来表达风调雨顺、畜牧兴旺之意。而最常出现的植物图案则是积极展示花草细叶卷曲的曲状纹样,线条委婉多姿,为观者的视觉感官带来更强的流动感、韵律感、连续感。总体来看,蒙古族图案纹样表达手法多,内涵深,适合在城市园林中应用。设计者可通过园林内部的建筑外墙装饰、围墙、栅栏、雕塑、小品、椅凳、铺装、灯具等不同载体来绘制体现蒙古族生态文化的图案纹样,增加别具一格的视觉美感,并增强民族文化的特色演绎,不断凝聚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实现生态文化的有效表达。

3.4 遵循系统性特点的蒙古族特有的生态文化的城市园林表达

蒙古族特有的生态文化,主张利用事物、心物、心理、意识等不同层次的要素来完成文化的积淀、传播,体现文化的系统性。这对于构建城市园林而言也有借鉴意义。在内蒙古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体现蒙古族人的精神世界,对草原人员所秉持的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客观存在事物的崇拜进行展示和表达。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古代蒙古族人早期经历了依山林狩猎的生活,进而成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大自然是与他们朝夕相伴的亲密对象,而动植物毫无疑问扮演了蒙古族人生活物资来源的角色。蒙古族人只有保持与动植物的友好相处,才能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若要在内蒙古城市园林中对蒙古族生态文化进行表达,则首先考虑通过图案纹样、岩画、岩雕、雕塑等不同的艺术展示手法对动物特点进行呈现。无论是马牛羊还是骆驼,都应体现出蒙古族人对这些动物的尊敬、喜爱以及友好相处之关系,而且要能表达出广大蒙古族人民的朴实、坚强的精神品质。

由于蒙古族在草原中随水草不断迁徙,因此对牧草以及其他植物的崇拜之情更有情感基础,是品读蒙古族生态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项内容。对植物崇拜所凝聚的生态文化,文化核心是敬畏并顺应自然,文化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在城市园林中表达对植物崇拜的这种生态文化时,应让文化核心与文化目标变得显而易见。如设计者可借鉴“孤植树”的草原植被特点,在园林中完成设计,以更醒目的方式提醒人们不可肆意砍伐植被。如设计者可将蒙族的“生命之树”——白桦引入城市园林中,专门开辟一片树林栽种白桦,随着树木的生长,将笔直优美的姿态,打造出独特雅致的景观。当然,蒙古草原上还有很多植被物种,如胡杨、锦鸡儿、沙枣等都极具民族文化基础以及地方生态特色,这也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积极补充表达的生态文化原型材料[14]。

4 结语

蒙古族生态文化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蒙古族人的努力而建立和完善的文化体系,向人们传递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互赢的文化内涵。内蒙古城市园林的景观设计,积极引入并表达蒙古族特有的生态文化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结合蒙古族生态文化在宗教蕴涵深厚、族群习俗丰富、内容具象生动、结构系统多层等4个方面的特点,可积极利用创新性的園林表达形式完成对生态文化的挖掘、提取和表达,从而促进内蒙古园林的民族特色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杨美勤,唐鸣.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困境与转化路径研究: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调查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9(3):94-101.

[2] 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27(11):1-4.

[3] 王立平,阿如娜.论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特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6):24-26.

[4] 王爱霞,任光淳.蒙古族生态文化在城市园林中的表达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7):64-67.

[5] 刘丹丹,张博宇.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景观中的设计表达研究[J].明日风尚,2020(8):157-159.

[6] 赵图雅,赵雅思.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理念的教育传承简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1):38-41.

[7] 常红梅.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与价值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1):19-22.

[8] 白淑兰,张磊,塔拉,等.蒙古族文化元素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2):57-60,19.

[9] 刘娜,侯晓鹏.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文化景观设施中的表达[J].包装工程,2011,32 (22):116-118.

[10] 王文,南海风,田川.呼和浩特市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 (2):52-54.

[11] 王艳贞,王磊,王晓芬.地域民俗文化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提炼与表达:评《城市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蔬菜,2020(2):119.

[12] 刘长东.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探究[J].现代园艺,2017(16):96-97.

[13] 南楠,郭莉,郭庭鸿,等.关注体验:园林空间设计中的情感永续[J].中国园林,2018,34(10):134-139.

[14] 李光熠.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19,45(1):193-194.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蒙古族内蒙古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