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中建构 在温故中升华
——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实践策略
2022-03-03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高红霞
江苏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6)高红霞
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堂好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化的整理与归纳,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还能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师重视新授课而忽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甚至对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大量的重复练习上,将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非常累,教学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认识,探索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单元整理与复习课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教学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有效实践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知识回忆,铺垫复习基础
在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回忆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能再次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完善知识网络。同时,学生回忆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过程,这对后续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教学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不妨在正式上课前,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在回忆中进行知识的梳理、复习和归纳,使学生在脑海中对单元知识的脉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升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师在正式上课前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首先,教师向学生出示1、2、5、7、8、9、25、40这八个数,并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数时你会想到‘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中的哪些知识点呢?”有学生说:“1、5、7、9、25这五个数是奇数,而2、8、40是偶数。”也有学生说:“这几个数中只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还有学生说:“5是25的因数,25是5的倍数,5和8是40的因数,40是5和8的倍数。”学生各抒己见,在回忆中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巩固与强化,并将各知识点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本堂课主要的知识网络。随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些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整和系统。
教师正是通过回忆法,在课前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使他们迅速记起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再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自主在脑海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打通其中的关联,逐渐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也为后续的复习教学做好铺垫。
二、巧创生动情境,激发复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只是将已学的知识再重复学一遍,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在复习课中,依据相关内容,联系学生喜爱的事物来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来引导学生梳理与归纳知识,巩固数学知识基础,深化知识理解,激发学生的复习和探究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按照教材提示通过练习来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而是在课堂伊始,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一则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景,并配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其中还有一段文字:“有一个县的总人口为602008人,其去年财政收入为四十三亿二千八百一十九万元。今年‘十一’期间,前来游玩的游客有500000余人,旅游经济共收入约3亿元。”教师先引导学生将这一段文字阅读一遍,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将这段话中的所有数字都变成同一种形式吗?”在情境的引导下,有学生很快就回答:“602008可以改写成六十万两千零八,500000可以改成五十万,3亿可以改成三亿,这样一来,这段话中的所有数字就是同一种形式了。”也有学生回答:“还可以全改写成阿拉伯数字的形式,四十三亿二千八百一十九万可以改写成4328190000,3亿可以改成300000000,这样一来,所有数字的形式就统一了。”还有学生回答:“我认为不追求数据精确度的话可以这样改,把‘602008人’表述为‘60余万人’,‘四十三亿二千八百一十九万元’表述为‘约43亿元’,‘500000余人’表述为‘50余万人’,这样一来,这些数字就不仅形式统一,而且看起来更直观、简便。”
教师正是通过播放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效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还为学生提供了复习改写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了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改写等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巩固了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了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利用问题引思,完善知识网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设计各种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自然而然就会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经验,这样一来,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实现巩固所学、查漏补缺的目标。同时,学生在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也会得到相应的启发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思法来增强复习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一致回答:“是三角形。”教师继续提问:“没错,我们将要复习的单元是关于三角形知识的。大家看到这个图形时会立刻联想到哪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呢?”有的学生讲述了三角形的类型,有的学生说出了三角形的边长和高的知识点,还有学生将如何测量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的知识点完整地说了出来。可见,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得都不错,这时教师就加大提问的难度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辨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回答:“可以根据三角形的角来判断。假如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它就是钝角三角形;假如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就是直角三角形;假如三角形的三个角都为锐角,那么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学生在思考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串联起本单元中的所有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完善了与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网络。
教师正是通过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单元知识的自主整理,并在思考中逐渐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完整化,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复习课的效果自然加倍增强。
四、设计综合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课教学不单单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巩固,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习题是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学生不仅能巩固数学基础,还能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练习的设计,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更好地感知数学,激发其对数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仍以“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为例,教师在练习环节设计“猜商品价格”的综合性练习,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某栋楼的图片,然后逐一呈现“(1)房子的价格“四舍五入”后约为190万元”“(2)房子的价格由1个1、1个9、2个3以及3个0组成”“(3)有2个0要读出来”这三个条件。教师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和条件来猜一猜房子的价格。在呈现第一条信息后,学生猜测房子价格可能比189万元多一点或者是190多万元;呈现第二条信息后,学生写出了1903300元、1903030元、1903003元、1900330元、1900303元、1900033元等六种答案;等到第三条信息呈现出来后,学生纷纷恍然大悟,房子的实际价格应为1900303元,可以读作“一百九十万零三百零三元”。在条件的层层引导下,学生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完美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练习,让学生依次根据呈现出来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思考、辨析、讨论以及筛选中逐渐复习了大数的近似值、写数、读数等知识点,并认识到这些知识点的本质,使之逐渐串联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更好地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充满趣味的综合性练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复习课中,获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五、挑选错题案例,促进反思提升
在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中,对学生的易错题进行整理和再利用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错例,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个单元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从而避免学生在做类似的题时再次陷入思维陷阱,重复出错,同时,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注意学生常犯的错误,并及时将易错题记录和整理下来,然后依据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题目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错题练习中获得有效的反思,并更加深入地明确自己出错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知识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练习设计环节中,将学生的易错题再次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分析。如以下两道题目。题目一:周末,王老师带着38名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博物馆的门票单价为10元,王老师带了380元,请问够买门票吗?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很容易忽视隐形条件“王老师本人也需要一张门票”,导致出现审题错误。题目二:小红家距离学校有520米远,小红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吃午饭,请问小红每天上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常常出现少算一趟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忽略了隐形条件“中午回家吃饭后还要返回学校”,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因此容易出现错误。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问题放在练习中让学生重温,并引导学生在做题时先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以此来体会更多新的思路,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最终更加全面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避免重复错误的发生,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也能更好地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对单元知识进行总结、梳理与归纳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化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单元整理与复习课,还要抓住课堂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设计有趣、生动、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复习环节,让学生在充满趣味与挑战的课堂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实现数学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提升,真正获得“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