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复述,让学习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为例

2022-03-03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201700胡晓燕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创造性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201700)胡晓燕

民间故事是一种历史久远,依靠人与人、代与代之间不断地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文学作品,被称为“活的文学”。本文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二)》为例,从单元融新、整体架构、内化语言三个维度探寻创造性复述的学习路径,让学生直接与民间故事展开交流,体悟民间故事的文学特质和传承特点。在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能力,传承文化经典。

一、单元融新,精准定位

(一)单元视角

《牛郎织女(二)》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所收录的三篇课文分属两则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以牛郎织女相遇并结合为界,拆成了(一)和(二)两篇课文。《牛郎织女(二)》写了牛郎织女的婚后生活及被抓、抗争,最终每年七夕鹊桥相会的结局。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二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和四年级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高阶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充分体现了复述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视角进行融合创新,合理规划知识点、运用点和迁移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精准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牛郎织女(二)》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牛郎织女(二)》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衰”等10个生字,并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以连环画配文的形式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展开想象,采用加情节、加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或变换叙述人称的方法有滋有味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民间故事语言的特点:多用排比、倒装、夸张等修辞手法。

(4)感受牛郎织女对爱情的纯洁坚贞,对压迫桎梏的反抗,对自由的热爱;感受民间故事的趣味性。

2.《牛郎织女(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为连环画配文,概括主要情节,把握主要内容;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教学难点:打开思路,展开想象,角色代入,补充细节,实现创造性复述。

(三)能力进阶

统编语文教材注重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积极构建语文能力的目标体系。教师要重视册次和单元之间的纵向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能力。

1.熟读课文,了解情节,生动地讲故事

首先,复述故事要让人听得懂,也就是口语化、生活化;其次,要让人听得有味道,也就是生动、有趣。故事要讲得生动,就要做到“三有”,即有表情、有动作、有感情。如《牛郎织女(二)》中的王母娘娘亲自来到牛郎家把织女带走,牛郎披上牛皮、肩挑两个孩子追上天去的情节扣人心弦。复述中如何表达情节的跌宕起伏呢?教师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故事中每一个人的声调、语气、神态、动作,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再通过同桌互说、小组合作说、师生分角色表演说等方式,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展开想象,丰富细节,创造性地讲故事

《牛郎织女(二)》中有些情节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冲突、行动、结局三要素,展开丰富的想象,移情入角,在细节处下功夫:或添加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或添加象声词、环境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二、整体架构,探寻逻辑

(一)整体架构

在整体架构《牛郎织女(二)》的教学流程时,教师要站在“生”“本”共发展的高度,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凸显单元语文要素,精选学习内容,合理架构流程:纵向盘点,理清脉络,了解主要情节;通过创设情境,示范讲故事,明晰讲好故事的要求,搭设系统的学习支架,讲述故事细节;教学目标螺旋上升,课内外结合表演故事,推动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实现文化传承。教学《牛郎织女(二)》的基本流程如下:链接前因,回顾内容→梳理脉络,整体把握→含英咀华,讲好故事→拓展延伸,文化传承。

(二)探寻逻辑

讲述民间故事讲究起、承、转、合,追求整体效果。学习《牛郎织女(二)》,要基于完整的故事情节,揣摩故事的表达顺序,探寻学习的内在逻辑。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整体思维把握故事结构,加入创造性想象,让学生的讲述呈现螺旋式推进,实现由理解故事内容走向创造性表达,使得民间故事的学习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整体架构的四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能使平面的文字在讲述中逐渐鲜活起来,呈现出独特语体风格的立体结构之美,有助于学生探寻到故事的内在逻辑。

创造性复述,不但要读懂故事,还要吸收、内化、提升,从而创造性地表达。它不是脱离文本内容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胡编乱造,而是基于文本的结构特点、语言风格,让学生依照情节的范式进行创编,是吸纳与倾吐的统一体。

(三)板块融合

基于整体架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单元板块之间的前后关联。如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总结了三点复述策略:一是“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二是“也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三是“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这些方法在前两篇课文《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的教学中均有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熟悉方法,形成能力。“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在前两课中均有训练。本课在导读提示中提出:“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这种设计连环画,为连环画配文的形式,也是训练学生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概括的有效途径。

三、内化语言,创新讲述

《牛郎织女》作为经典的民间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讲述者进行补充和再创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故事主题、文体特征、文本语言构成的学习语境中,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并进行创造性表达。

下面对《牛郎织女(二)》的教学片段进行探析。

(一)整体把握

基于预习,快速读文,梳理脉络,整体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1.链接前因,回顾内容

教师出示词卡:身世凄苦、相依为命、老牛牵线、相识结合。

学生借助关键词,回顾《牛郎织女(一)》的内容。

2.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1)借助图片,对照课文,概括主要情节。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文,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按顺序排一排。

(学生给卡片排序并和同桌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粘贴相应卡片)

生活美满老牛诀别

织女被抓挑担追妻

隔河相望鹊桥相会

(2)小结:理清脉络才能将民间故事讲明白、讲完整。

【评析】复述的前提是讲述者对故事的整体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故事的脉络。只有理清脉络,才能讲得有条理,才能讲得完整,才不会凌乱或遗漏重要情节。

(二)讲好故事

1.学习语言

找出第1自然段中写得好的句子,对比读,品味排比、倒装的修辞效果。

(1)出示正常语序的句子与课文比较,发现语段的表达特点,交流表达效果。

①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课文语段

②她喜欢人间的生活:她喜欢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

——对比语段

学生对比读,体会倒装的表达效果;配乐读,品味排比的表达效果。

(2)仿说:_____,她喜欢。

【评析】“她喜欢”这一句是绝妙的句子,排比+倒装,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活泼生动又典雅整齐。本版故事由叶圣陶先生在1955年亲笔整理,创作它就是为了编入当时的中学语文教材。动笔之初,先生就考虑到民间故事口语化的特点,为此,还特地邀请在北京出生的编辑来修改、提意见。充分地读读、比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民间文学的民间味儿是非常有意义的。

(3)绘声绘色讲故事:师示范→生练习→生展示→师生评议。

【评析】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任务是讲民间故事,提出了两个方法:“丰富故事的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前者,可以与创造性复述训练相结合,后者在绘声绘色讲故事的任务中也可以充分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说,“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意味着胆量、想象力的考验,也是他们沉醉于文字的情感外显。

(4)体悟伏笔的妙用。

教师出示语段:“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①讨论:为什么要写发愁?

小结:为后文埋下伏笔。

②联系第2自然段,体悟伏笔的表达作用。

学生默读,找到埋下伏笔的语段进行交流。

(老牛临死前要求留下牛皮,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就能飞上天追织女埋下伏笔)

【评析】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篇章的整体架构是重要内容,而构思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让学生发现伏笔的表达作用,体会其精妙,读写结合,能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2.聚焦夸张

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1)讨论:这句话好在哪儿?(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不论藏得多隐蔽,王母娘娘都要把织女夺回来)

(2)运用:下列选项,哪一个表达更生动?

王母娘娘当时 ____。

A.鼻子都气歪了B.气急败坏

(3)变换人称讲故事:以王母娘娘的口吻复述第3自然段。

【评析】民间故事,多爱夸张。教师聚焦夸张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顺势让学生做选择题,在单元统整视野下,推动了学生的言语学习。变换人称讲故事,为创造性复述奠定了基础。

3.入情入境,创造性讲述

自读4~8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根据情节,可以合理添加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小组排练→全班表演→师生评价。

4.情境对话

对话织女:为何抛弃富贵,坚持守望。

回归故事主旨: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即使天各一方,却是心意相通。

【评析】这部分内容浅显易懂,且富戏剧性。学生分角色表演,有利于主动阅读文本,展开想象,加入情节,补充细节,这是绘声绘色讲故事和创造性复述的变式,有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得法于《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所以教师将表演任务置于课前,课内再搭建展示交流的舞台。小组合作表演故事能促进知识建构,增强学生信心,树立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文化传承

教师介绍《牛郎织女》故事的广泛影响,推荐不同版本给学生阅读,并布置课后任务: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并绘制《牛郎织女》的连环画。

【评析】课后布置的任务,是对当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检验,在讲述过程中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有效连接课内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复述,让民间故事鲜活地生长,让学生知能与情感双丰收,让学习内容与方式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牛郎织女
漫话民间故事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漫话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渡鹊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