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链接”:引导阅读走向更深处

2022-03-03江苏无锡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214437陈洁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文本课文

江苏无锡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214437)陈洁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定位更加明确、精准,对传统教材进行了优化与调整,表现出很多创新之处,如在一些精读、略读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板块。“阅读链接”是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对课文阅读的有效补充。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忽视其潜在的价值,在教学中一带而过。这样,无法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深入解读教材,适时、适度地进行链接,提升“阅读链接”教学的针对性,引领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阅读链接”的编排特点与教学价值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阅读链接”作为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统编语文教材体系中承担着与课文相同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语文教材“阅读链接”的编排特点,从而发挥教材的应有价值。

(一)“阅读链接”编排特点

从本质上说,“阅读链接”具有专属性,以链接的方式服务于阅读,与单元教材体系表现出相同的质性。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一条主线是人文主题,一条主线是语文要素。“阅读链接”的内容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具有一致性。可见,“阅读链接”具有助读价值,能够引领阅读教学走向深入。从数量安排上看,“阅读链接”安排数量较多,而且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学段升高而不断增加数量,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最后,从分布位置看,“阅读链接”分布呈现出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阅读链接”形式不同,兼容篇章、片段等,灵活地分布在教材文本后、课后习题之处等,这样赋予了它多方面的价值。

(二)“阅读链接”助读价值

根据“阅读链接”的编排特点,我们将它定位为助读功能。它是统编语文教材助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助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课文学习

“阅读链接”从板块定位来看,处在阅读的核心层面,服务学生的阅读。因此,它的首要价值体现在帮助学生阅读课文,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阅读。

2.加强单元整合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单元整合的形式呈现,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整体。“阅读链接”作为单元体系中的一个板块,与单元教材保持高度的同质性。因此,“阅读链接”具有显著的单元整合作用,使一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3.拓展阅读视野

统编语文教材体现出“读”占鳌头的教学思想,强调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发展学生的结构化阅读思维,改变碎片化的阅读现状。“阅读链接”是助读体系的一部分,发挥着拓展阅读的价值。它既是对文本阅读的延展,也是对单元教学的延展,意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二、“阅读链接”的运用实践与策略

“阅读链接”的特点和定位,赋予它引领深度阅读的作用。教师应基于教材文本的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单元、文本的特点,灵活而充分地利用“阅读链接”,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在比较中发现

比较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鉴别的眼光阅读文本,有利于语文阅读走向深入。那么,如何进行比较阅读呢?

1.人文主题比较,升华情感

统编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发挥着统摄作用,将文本有机地组合起来。单元的人文主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深入阅读,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情怀的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人文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比较学习,以实现学生情感升华、人文素养提高的目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两个“阅读链接”,一个是汪曾祺《自报家门》中的选段,一个是德国作家乌纳·雅各布《迁徙的季节》中的选段。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基于人文主题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体悟文本的思想情感。首先,引导学生梳理这一单元的四篇文本,提炼其人文主题,这样学生发现这一单元是以“金秋美景”为主题编排的。其次,我引导学生围绕两个维度进行比较:主题比较,单元课文和“阅读链接”的主题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分别是什么;情感比较,围绕主题,单元课文和“阅读链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结合相关语句说一说。

比较阅读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让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走向深入,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2.语文要素比较,发展素养

语文要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单元课文和“阅读链接”的语文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写作特色、表达策略等方面的异同,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仍然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在教学《秋天的雨》时,我将课文与“阅读链接”中《迁徙的季节》的片段进行比较。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要求学生探究《秋天的雨》和课后“阅读链接”在行文结构上的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比较阅读活动。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很快发现两篇文章(或选段)都是围绕中心句组织文章结构的。

通过对语文要素的比较,学生对这一结构特点获得了深刻的认知,明白了抓住中心句能理解文章结构的条理性。

(二)在迁移中运用

“阅读链接”是对课文教学的有机延展。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应利用“阅读链接”开展迁移式学习。迁移式学习能给学生创造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成为活的知识,能为学生所运用。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迁移呢?

1.认知迁移

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因此,利用“阅读链接”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提升认知水平的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认知迁移属于基础层级的迁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开展迁移学习,使“阅读链接”成为学生认知能力生长的土壤。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后面安排了一个“阅读链接”,是叶圣陶先生的《瀑布》。在教学完《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后,围绕本文的写作方法,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作者是如何将“大自然的声音”写得生动形象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写景应从多个角度写,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如听觉、触觉、视觉等。最后,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瀑布》一诗,探究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瀑布的。

借助“阅读链接”,学生认知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认识到阅读写景文章时,应关注作者写景的角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景物的特点,从而全面地理解诗歌。阅读认知水平的发展也将促进其他能力,如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同时,“阅读链接”也给学生创造了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建构,将阅读认知进行内化。

2.技能迁移

认知迁移是基础层级的迁移,而技能迁移是高层级的迁移。在利用“阅读链接”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技能迁移,以促进学生语文技能的发展。如何进行阅读技能迁移呢?重构阅读场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基于阅读内容和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方法、策略运用到新的场景中,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获得锻炼,从而引领学生的技能迁移。

仍以《瀑布》这一“阅读链接”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为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我设计了诗歌改写活动:“学习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后,同学们肯定被这篇文章所吸引吧!想不想自己也写出这样的文章呢?请以《瀑布》为素材,借鉴《大自然的声音》一文的写法,尝试将《瀑布》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这是以“阅读链接”为支点,引导学生进行以写促读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发挥“阅读链接”的价值,引导学生借鉴《大自然的声音》的写作手法,对《瀑布》进行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学生要深入解读《大自然的声音》,掌握文本的写作方法,对散文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还要深度解读《瀑布》,精准把握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从而获得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改写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技能迁移,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随着课堂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经历了从知识输入到知识输出的过程,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自身的阅读技能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在拓展中延伸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断拓展语文阅读时空,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阅读链接”是一个较好的“跳板”。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跳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拓展,从一篇文章的阅读走向几篇文章、走向整本书的阅读。

1.群文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强调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教材提供的文本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基于语文教材,利用“阅读链接”以及整合单元阅读教学,构建富有活力的群文阅读体系。目前,一些教师比较注重单元文本的教学,即先通过精读课文学习掌握方法,为学生搭建支架,然后让学生运用支架自读略读课文,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内化。这种思路固然是合理的,但不能只局限于此。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需求来看,一两篇文本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学生语感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教师应利用“阅读链接”,进行群文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以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为第一层级阅读体系,重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以“阅读链接”为纽带,引入课外阅读材料,形成第二层级的阅读体系,重在学生的自读领悟。例如,围绕大自然的阅读主题,结合“阅读链接”的《瀑布》,我构建群文阅读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跨文本、跨体裁阅读,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这样的群文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将散文和诗歌两种体裁进行比较,体会到不同体裁在表现“大自然”这一主题时的各自优势,也在不同文体之间建立起阅读桥梁,促进了学生的深度阅读。

2.整本书阅读

当前,学生的阅读存在碎片化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统编语文教材中“阅读链接”的内容,不少是选自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中,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借助“阅读链接”进行深度挖掘,呈现“阅读链接”文本的其他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从片断阅读到整篇文章的阅读、从单篇文章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目标。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桂花雨》一文,“阅读链接”板块安排了琦君《留予他年说梦痕》的片段,而《留予他年说梦痕》是作者的散文集《烟愁》的后记部分。基于“阅读链接”的出处,我引导学生从片段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散文集《烟愁》,并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将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段落圈画出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下来。然后,围绕整本书阅读,我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活动中,先谈谈对“阅读链接”的认识,要求学生从整本书的高度,说说自己对“阅读链接”的新认识,再引导学生从作品主题、写作特点等方面,说说自己读《烟愁》后得到的启发,并结合精彩片段说说自己借鉴到什么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整本书,使单元阅读教学得以扩展、深化,同时使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拓宽,阅读兴趣更加浓厚,阅读习惯得以养成,阅读能力得以有效发展。

总之,“阅读链接”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应加强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精准把握“阅读链接”的特点和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阅读链接”的价值定位,适时、适度地将“阅读链接”融入阅读教学体系中,使它成为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一种重要资源,引领阅读教学不断走向深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