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段教学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3曾广锋

关键词:田径分段教师应

曾广锋

(上杭县第三中学 福建龙岩 364200)

引言

田径课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构成,在传统教学理念的作用下,田径教学课堂枯燥、千篇一律的情况十分常见,学生厌学心理十分明显,故而使得初中田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注意力多不集中。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理论。分段教学法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可明显改善这一现状,提高田径教学成效。由此,文章将分段教学法引入田径课堂教学中,希望可以提升初中田径课堂教学质量[1]。

一、分段教学法概念和理论依据

1.概念

分段教学法,即将整套技术动作分成不同段落,然后在教学期间逐层进行动作讲解,激发学生好奇心,最终在反复练习当中,教授学生技术动作。比如,田径课程当中,可将短跑分成 起跑、加速、途中、冲刺等四个阶段;其中途中跑又分为摆臂和后蹬两部分。各部分可单独开展指导训练,待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后,整套技术自然能顺利学会。该过程中,虽然田径课程教学未发生本质变化,但学生可轻松学会专业知识,教师可在观察指导中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正确引领学生开展田径练习。

分段教学法不同于分解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结合动作难易情况,可简化复杂动作。分段教学法以学习技术要领为基础,通过教师指导,在学生心中形成分层教学的感觉。教学期间,若教师可妥善应用分段教学法,既可确保学生练习次数,还能增加田径教学趣味性,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田径技术,便于教师对学生动作进行观察与指导。

2.理论依据

分段教学法以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心理学当中指出,注意力可帮助人们将心理活动云集在某一事物上,然后暂时忘记其他事物。教学期间,若教师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很容易让学生忘记疲惫的感觉。该点在生理学当中也获得相应验证,生理学当中指出,大脑皮层当中某个区域产生兴奋后,其他区域则会受到某种程度抑制。因田径运动十分单调,通过大量单一训练,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若要改变单一重复训练,有必要将分段教学法应用其中。

分段教学法,应用人的注意力这一心理现象。引起人注意的条件即人们对项目的理解情况,若这一项目理解得越透彻,达成该项目的愿望会更迫切;相反,人们心理就会产生一定抵触情绪。实践研究发现,田径教学和训练中运用分段教学法作用显著。该教学法不仅可以刺激学生情绪,还能提升实际训练成果。拿田径教学来说,教学期间,教师多会将复杂任务分成几段完成,让学生在完成简单任务期间,深入理解任务目标,然后积极参与其中,掌握田径运动技巧[2]。

二、分段教学法应用意义

1.提升教学效率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分段教学更关注学习过程,利用分段教学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运动技术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技能与田径运动兴趣,便于制定与学生需求相符的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提前规定练习次数,而应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练习,在此期间,教师可第一时间发现学生问题,然后采取措施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田径运动训练。

2.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全面运动意识的提升,体育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将分段教学法应用在初中田径教学中,既可丰富教师授课方式,还能增添田径教学趣味,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兴趣,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有序开展。再者,分段教学法的使用,还能提高学生田径训练速度,帮助学生学会更多运动技巧。

三、初中田径教学中分段教学法应用

1.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分段教学法源自心理变化方面研究,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生理反应。初中田径教学期间,为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学内容中,忘掉身外之物,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加强教学方法创新。一,教师应了解到分段教学法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十分重要,通过深入理解其中含义,为自身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二,教师应改变原有教学思路,分段教学法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练习次数,防止学生出现厌烦心理。比如:传统教学中,田径教学多遵循动作结构分解动作,学生需要反复练习固定动作,但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了解动作内涵,只是单纯地模仿教师。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变化,调整分解动作,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做动作。比如,短跑学习中,学生可结合自身现状独自学习摆臂动作,教师则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段学习,自主分解学习短跑动作[3]。

初中田径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教学法,教师经过观察可了解学生学习与心理变化,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巩固自身弱项环节,防止反复练习中产生无聊感。分段教学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引入,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第一时间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推动田径课堂教学全面开展。

2.短跑分段教学

体育教学关注动作操作情况,为熟练掌握各项动作,应以基础动作为基础反复进行练习。但具体实践当中,简单的动作重复多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初中田径教学中分段教学法的使用可防止这一情况发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主要构成,将短跑运动进行分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印象,解决短跑运动难关。比如,短跑中途教学期间,学生需要多次练习70m×12途中跑,该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短跑技术。分段教学法应用如下:(1)让学生按照要求开展途中跑,便于教师细心观察。结合学生往返跑当中的表现,教师可了解学生情绪变化,然后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学习计划。(2)结合先前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计划。(3)分段教学。比如,在几次途中跑结束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后蹬不直,此时教师可结合学生情绪变化,确定短跑练习难度,然后结合学生表现制定训练计划,避免学生盲目练习。学习期间,学生多清楚自身的优劣势,然后就会主动采取措施巩固薄弱环节。通过这类练习,学生就能不断挑战自己,提高自身成就感。

3.跳远分段教学

跳远运动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因难度较大,在田径教学中的地位也十分独特。跳远教学中,分段教学法的应用,既能让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完成训练,还能让学生在练习前,加深对技术细节与动作等方面的印象。教学期间,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训练反应与情绪变化,遇到学生情绪烦躁的时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针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表扬,便于增强学生自信。例如:完整的跳远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多次练习助跑跳远。分段教学中,短跑训练期间,应注意由助跑一直到落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这里,分段应结合任务数目而定。通过反复练习,教师可结合学生情绪变化与动作完成情况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比如,某次起跑动作当中,学生落地点很远,表情轻松,此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这次动作的优点,然后鼓励学生遵循这一感觉继续努力练习。

分段教学法应用期间,教师应关注下面几项内容:(1)将学生心理变化和教学内容当作基础,开展分段教学;(2)设立分段注意点,注意点太多会模糊重要的点,缺少新刺激,失去训练焦点;(3)教师应合理设定学生练习次数,避免学生产生无聊感;(4)教师讲解应结合田径技术,同时保有一定针对性和侧重点,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合理调整自身状态。

4.建立小组合作制度

最初学会某种田径技能后,教师多会结合学生性格、运动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纠正学生不规范动作,便于学生间相互督促、一同进步。再者,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间感情,缩短学生间距离。学习新知识后,学生多不能熟练掌握其中关键点。加上一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请教教师,而且班内学生人数较多,所以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此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分段教学成效。

比如,三级跳远中,学生要掌握的动作要点与诀窍很多,教师仅能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具体动作还需要学生自行摸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该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注意下面几项问题:一,帮助学生解决小组讨论后不能解决的问题;二,防止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玩耍,合理维护小组秩序;三,掌握学生讨论进程,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全面提高分段教学效率。

5.加强师生间交流

对分段教学法在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合理应用课余时间,加强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掌握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与身体等情况,妥善安排适于班内学生的教学环节,确保体育课堂教学针对性。再者,在学生身体承受能力范围内,开展田径教学和训练,不会让学生产生太大压力,便于寻找到田径运动中的乐趣[4]。

例如,投项目学习期间,教师应结合铅球项目情况,逐一分解项目动作,便于学生了解扔铅球技术。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在丢沙包活动中练习投球技术。最终,将沙包换成铅球。该过程中,既可减少学生受伤概率,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提高铅球训练成效。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学生运动量,符合田径训练教学目标。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初中田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分段教学期间,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教学前期,通过搜索相关分解动作图片与小视频,逐一细化体育教学动作。比如,110米跨栏跑项目中,由于动作难度较大,学生多会产生一定畏难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刘翔突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在观看视频后,相信学生的跨栏热情会被激发出来。在回放刘翔跨栏动作期间,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跨栏动作,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身跨栏技术。此外,教师还可应用多媒体平台,加强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便于提高学生跨栏技术水平。

四、分段教学法应用注意事项

分段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要遵循某种方法外,还应结合田径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初中田径教学期间,教师应注意下面几点:

一,初中田径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生在不同项目中的表现,妥善采取应对措施,便于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如此方能全面发挥分段教学优势。避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教学,否则将失去分段教学的作用和应用价值。二,结合项目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合理分段,保证各段落长短适宜。若长度较短,势必会导致分段太过频繁,最终拉长教学时间。再者,还容易出现忘记与知识点混淆等情况。相反,若段落太长,分段的价值也会明显减少,教学也会缺少一定针对性。所以,教学期间教师应科学进行分段,与此同时,兼顾学生心理变化,保证分段教学带给学生新鲜感,练习花样不重复,努力提升练习趣味性,生自然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三,各段练习应避免重复太多,否则学生也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了保证学生练习总量,分段教学期间,教师可将邻近段落衔接起来一同练习,借助练习内容变化提升练习趣味性;再者,还可利用衔接训练形式强化对应段落。四,各训练阶段应控制好节奏与频率。初中阶段应避免学生训练强度过大,否则不仅会损耗学生体能,还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初中体育训练期间,教师应保证学生休息量。此外,应减少田径动作训练频率,通常来讲各动作训练次数一般控制在4-5次即可,反复的动作训练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总的来说,分段教学法应用期间,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确保训练动作精细度,还要提高训练趣味性,力争在训练期间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运动能力[5]。

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其对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田径教学开展中,应改变传统教学法,提升教学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提高田径教学成效。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积极研究分段教学法,发挥其在田径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努力激发学生体育热情,最终推动初中教学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田径技能与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田径分段教师应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分段计算时间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关于年龄分段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