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教育管理策略探究
2022-03-03郭晓冬
郭晓冬
(郑州大学附属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2)
当前不断加大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贯彻执行,能推动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的科学转型,增强教育管理活动的科学性,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小学教育管理涉及面较广,内容繁杂,为满足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需要学校结合当前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推动教育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为学生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大,教育成本逐渐提升,为保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高效实现,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党和政策提出了“双减”政策,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双减”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规范。“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有效降低学生的课业压力,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行为,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效支持。[1]
“双减”政策的高效推进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能够推动社会教育体系的科学优化,有效解决学校教育管理和校外培训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管理,净化校外培训环境,有效降低家庭教育支出。最后是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成长压力,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爱好,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在学习习惯养成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的落实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推动学生思想情感科学发展,推动知识体系的科学构建,培养学习兴趣,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2]
二、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是强化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小学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是教育管理思路较为传统。教育管理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范围较广,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具有较大的管理压力,现有的管理模式无法对学校的管理运行形成全面的覆盖,容易存在管理漏洞。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教育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开展,对实际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情况缺乏有效掌握,不利于人本理念的高效渗透。[3]二是教育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固定,主要是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注重教、学、练、辅、考、评具体的教学环节管理,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的管理。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缺乏有效激发,无法保证自主管理的高效落实。三是教育管理覆盖不够全面,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心理健康缺乏有效的关注。现有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相关规章制度相对固定,无法根据实际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动态化的调整,不能实现对管理活动的全面规范。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内容主要以学校表现和学习成绩为主,评价标准相对固定,无法有效适应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学生成长情况,无法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形成全面的评价,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四是管理方式相对单一,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对固定,主要是通过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学生和教职工的行为进行规范,缺乏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无法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教育管理完善策略
(一)优化教育管理理念
为满足“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要结合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发展规律,优化教育管理思路,渗透人本理念,增强教学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学校管理人员要深入研究“双减”政策,根据学校教育管理实际,提升主动意识,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对教学和学校管理情况形成全面的掌握,及时发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把握“双减”政策的切入点,推动教育管理理念的科学转变,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推动“双减”政策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要明确教育管理目标,结合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时关注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校管理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推动规范化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定,明确权责划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科学实践。[4]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大,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教育的科学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产生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班会、课后辅导等活动的开展,落实日常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具体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构建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植树节期间,设计种植实践活动,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要种植的植物类型,自主准备相关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任务,并开展征文等活动,有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5]
(三)强化学科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主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提升主动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有效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推动人本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高效渗透。要强化课堂互动,优化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全面的掌握,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开展。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利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形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科学设计课后作业,强化作业管理,推动“双减”政策的高效落实。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形成有效掌握,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科学引导,构建积极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推动家校共育的高效开展,实现“双减”政策在家庭教育中的科学融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辅导压力。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重视,明确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对教研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结合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校本教研方向,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教研合作,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资源,对校本教研提供有效的指导,对本校教师形成有效的带动,推动教研工作的高效开展。要科学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合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教研成果和教学案例,与优秀教师进行高效的线上互动,为教研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激发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学校在作业管理中要严格遵守“双减”政策要求,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减负提质相关政策方针,严格做到“七要六不要”,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优化课堂互动环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形成准确了解,对作业进行层次性设计,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强化校本教研,对作业设计进行积极探索,提升作业设计水平。要优化作业批改模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细致的批改,有效掌握作业情况。要优化作业评价模式,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杜绝自评自改现象的出现,对作业情况形成准确掌握,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要优化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强化作业批改效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为学生在作业完成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提升作业效果。[6]
(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环境建设是强化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学校作为和谐平安校园建设的关键主体,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强化资金投入,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科学配置安全设备设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保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校安全建设,强化与安全职能部门的协作,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推动家校共育价值的高效实现,构建家校联动体系,对学生的家庭安全情况形成有效掌握,引导家长形成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学校要强化安全教育,充分结合实际安全管理需求,制定科学的安全教育策略,对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技能,增强安全意识。要积极强化与消防等安全职能部门的合作,强化安全教育师资力量,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同时要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开发线上安全课程,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和配合线上安全教学的开展,强化家庭安全防护水平,形成有效的合力,实现安全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渗透。要切实关注社会热点,科学设置安全教育主题,提升安全教育活动的吸引力,营造积极的参与氛围,提升安全教育的科学性。
(五)加强德育管理
德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德育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加强对德育管理的重视,将德育管理纳入管理制度中,明确德育工作定位,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构建积极的德育环境。要对德育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充分结合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德育活动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积极引进先进的德育理念,研究经典的德育案例,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制定科学的德育管理策略。要强化与教师及学生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德育开展提供有效的条件。要推动德育对教学活动的渗透,深入挖掘课程授课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为德育活动提供优质的载体。要强化德育活动的实践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如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红色主题的文艺演出、征文活动等,使学生通过活动过程,形成对思想意识的科学引导,提升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学校要积极引入家庭和社会力量,推动德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覆盖。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要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合作,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实时关注社会热点,明确德育主题,推动德育质量的提升。要引导社会理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构建民主管理氛围,强化民主监督,积极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六)重视教师管理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双减”政策高效落实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完善教职工培训体系,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是推动教职工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优化培训体系,充分结合教职工岗位工作实际,对培训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突出培训工作成效。同时要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为教研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和投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要积极拓宽培训途径,丰富培训资源,推荐优秀教职工参与相关的培训和深造活动,鼓励教职工主动提升自身学历水平。要将培训工作成效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有效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要科学制订绩效计划,结合教职工的岗位工作情况,提升绩效计划的适应性,为教师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要构建层次性的绩效任务,有效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
结语
“双减”政策的高效落实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学校要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优化教育管理思路,强化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推动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