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乎天理”,循道得方
2022-03-03李翀
李翀
时隔多年,重温《庖丁解牛》一文,是在校对本期“思维解读”栏目的系列稿件时。解牛本来是一件辛苦的事,但在庖丁的眼中有了如赏玩艺术品般的享受,究因是他掌握了解牛的规律。依乎牛的天理,循道而为,找到解牛的正确方法,因势利导,细细品咂,这种规律在写作教学中不也同样适用吗?
依乎学生的天性,遵循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教会学生写作,这不正是作文教学不断探索以期达到的目的吗?细捋本期文章,你会发现“用恰当的方法教会学生写作”的思路贯穿始终,这些探索指向更高效地解决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
注重过程训练。本期的重点栏目—“本色作文”,成体系地为我们展现了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全过程。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以指导构思、写作初稿、评议修改、展示分享等为训练项目,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搜集素材,同时在审题和构思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可以说,这样的“全程导写”的作文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作文过程训练体系,相信也是对未来构建作文教学课程化的有益借鉴。还有袁爱国老师的《观看之道:樱花与少年》一文,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一张照片根据不同情境的四次叠加,引导学生凝视生活,思考画面背后隐藏的人生内蕴,可以说是一堂学习过程可见的生成性作文课。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走向开放,语言表达逐步变得流畅而富有创意。
强调逻辑思辨。本期“思维解读”栏目特邀徐江教授组织系列稿件,对《庖丁解牛》一文中寓寄的理想的教学流转过程进行全面解读。关于《庖丁解牛》,解说者众多,然多困于词,或塞于理,未能教会学生跳脱于文本之外获得一种关于生活智慧的思维模式。深刻道理浅显化,晦涩奥理平白化,将文本中获得的道理及其思维方式运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这样的教学,不仅是解决学生思维瓶颈的有效方式,更是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有意义的教育。
着力搭建支架。“写作日常课”作为本刊的连载栏目,强调写作支架的积极作用,以统编教材为纲,从八年级上册到下册,兼附写作知识、能力逻辑,融合支架共同体,共同致力于服务学生写作。以本期为例,立足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立体效果、写作手法、文章结构三个层面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在支架的辅助作用下,学生的仿写技能可能会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封面人物曹洪彪《教师“下水”有道,学生“下笔”得方》,简明扼要地指出下水文写作的要义是以教师贴合教学目标的下水文,激励学生真正走进写作的世界,带着写作的冲动和欲望去表达,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
高效的作文指导,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体验自己写作对象的过程。在浓密的作文教学丛林里,如庖丁解牛一般,静心深入研究写作规律,用心体贴学生写作实情,小心翼翼地找到“恰当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许才是我们真正想看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