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文片段,把握仿写妙招
——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八下第一单元设计思考
2022-03-03苏凡
苏 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民俗文化,选篇由《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和《灯笼》组成。第一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体会作者如何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与此对应的单元写作主题为“学习仿写”。写作日常课选取课文片段,挖掘与“学会仿写”的任务契合的写作学习元素并建立学习支架,进而帮助学生从三个层面完成“学会仿写”的目标,分别是:营造立体效果,帮助学生生动描物绘人;把握写作手法,帮助学生丰富场景描写;模仿文章结构,帮助学生丰满事物叙述。
一、营造立体效果,生动描物绘人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中指出,“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在学生日常写作描绘景物和人物时,会有简单化、片面化的趋向,若要成就佳作,营造所描写景物的立体感,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复杂,立体感强,至关重要。依据教材要求与学情,日常写作课拿出两次片段写作对景物和人物“立体感”的营造分别进行训练。
在景物描写的日常写作训练中,依据学习元素,写作日常课搭建起四个写作支架:1.选择不同的色彩(或者色彩浓度)描写景物;2.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情景交融;3.通过联想和聚焦特写在时空上写出景物的立体感;4.模仿“朦胧”一词,通过词类活用增强景物描写的表现力。借助这四个支架,学生通过色彩浓度的变化,感官的视、听、味、嗅、触等各种感觉的调动、联想与时空聚焦等,使得景物具有“立体感”,从“二维空间”变成“三度空间”甚至“四度空间”。试看优秀片段:
瞧!最美不过那一抹淡粉,夹杂在大片大片的透白与嫩绿之中,像极了少女害羞的脸颊,可爱稚嫩,让人忍不住仔细端详。听!这巧夺天工的交响乐,是蜜蜂们的赞曲!蝴蝶姑娘们都不愿错过这曲激昂的赞歌,围绕着淡粉飞舞。低头轻嗅,一阵芬芳入鼻,不由得想起去年春天和朋友一起参观武大,在樱花大道漫步的场景。一簇簇的樱花,也是如此烂漫多姿,远远望去,像是一团团粉白色的棉花云。一阵风吹来,无数樱花花瓣翩然起舞,就像是粉色的轻纱随风飘动,落在地上,又宛如给大地铺上了粉白相间的地毯,让人不禁怀疑身在梦境。
在这个片段中,“樱花”不再纸片化,而变成了有声有色有故事承载物。学生借助对不同色彩的描写、调动不同感官、联想和聚焦特写在时空上写出景物的立体感,通过词类活用增强景物描写的表现力等支架,为抒发情感助力,给景物描写增色。
在写人的片段训练中,为塑造具有立体感的“圆形人物”,依据学习元素,写作日常课搭建起三个写作支架:1.选择不同的句式,长短句交替,以及不同的标点符号来丰富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赋予人物多重性格,让人物真实可感;3.运用白描式的描写,点染人物性格,让表达简洁,人物真实且生动。让我们来看一则优秀片段:
“方珊珊!怎么回事?又在这儿偷偷玩手机?不把这段古文背下来你就不要睡觉!”珊珊踉跄了一下,望着歇斯底里的妈妈,颤颤巍巍拿起书,站在离妈妈不远处,豆大的眼泪从眼眶里流下来,流过脸颊,掉落在语文书上,笔记随之晕染开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落玉盘。”珊珊一边啜泣着,一边小声背诵。妈妈轻叹一口气,抚掉珊珊的眼泪:“孩子,今日事今日毕,妈妈不是要故意凶你。只是妈妈想让你懂得,做事情不可以拖延。既然我们做了规划,就要完成它。加油!”
作者通过运用长短句交错和叹号、省略号等不同标点来锻造语言,通过描绘妈妈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成功塑造人物的多重性格,通过对“我”被母亲训斥后背书情景的白描手法丰富人物形象,极简单的语言便将不同的人性侧面和性格复杂性较好地展示出来,仿写达到效果。
景物和人物描写立体化可以让片段语言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写作日常课为营造立体效果所搭建的支架,不仅是描绘景物与人物从单一到立体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从简单到丰富的训练,更是思维层级从简单到高阶的提升。
二、把握写作手法,丰富场景描写
教材编者在单元写作指导中强调,学习仿写需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里都与“民俗文化”有关,体裁多样,且其中均有“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是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内许多人物总体活动的描写,场景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写作手法是不足以描写宏大场面的。如何把握多样的写作手法,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象征、联想、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场面变成一幅生动、丰富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值得学生努力学习与实践。
在写作日常课选取《安塞腰鼓》中打鼓这一场景时,作者运用五个排比和五个比喻描绘出一幅壮阔、豪放的舞蹈画卷。基于此,写作日常课借助了这两个元素,要求学生写一场比赛,设置了三个写作支架:1.选择三个(或以上)不同喻体,描写选手比赛时的样子;2.写三个(或以上)比喻句,构成排比段;3.选择三个(或以上)形容词短语,构成排比,抒发赞美之情。依据写作支架,优秀片段成果如下:
身影似最快的闪电,矫捷的前锋!步伐似健壮的公牛,靠谱的后卫!眼神似最闪亮的明星,强大的力量!动作似流星划过,完美的扣球!赢了,赢了,中国男篮终于赢了!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球迷甚至泪洒赛场。“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一场多么刺激、多么热烈、多么激昂的球赛!中国男篮好样的!这眼泪,值得!
这是一场现场球赛,也是一场胜利的比赛。虽没有亲临现场,作者利用写作支架,将中国男篮比赛时的动作、球迷的激动心情以及现场热烈、激昂的氛围展现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连续的排比将球员们打球的恣意潇洒、酣畅热烈描绘得淋漓尽致,四个连续的比喻句借助不同喻体,将中国男篮比赛时的细节描绘得十分具有现场感,热烈的比赛场面跃然纸上,增强了气势和画面感。
排比和比喻让场景更加“鲜活”了。此外,“排比”这一学习元素,可以综合训练学生排比句、排比短语、排比段来描写场景,抒发情感。排比段的训练为下一层次模仿片段结构打下基础。
写作手法广泛出现在课文讲解、阅读和写作中,写作课日常第一单元的写作支架中频繁出现“掌握写作手法”的写作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等综合能力。
三、模仿文章结构,丰满片段叙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材中关于学习仿写,编者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文章结构犹如行文之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生的日常写作练习中,学生没有整体布局谋篇观念,甚至想到哪写到哪的现象时有发生。心中脑中无文章结构,叙述没有章法,也难免落入无事可陈、无话可说的窘境。要写出行文流畅、叙事丰满的片段,不能只依赖事件的直接堆积、写作手法的简单堆砌,学生应该学会掌握宏观的布局谋篇的结构技巧。
基于此,写作日常课以《灯笼》一文为基础,归纳了四种结构,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服务,分别为:“蒲扇形”结构写“笔”;“甘蔗形”结构写“笔”;“V”结构写“笔”;“冰糖葫芦”结构写某一物品。
以“模仿《灯笼》第7~11段‘冰糖葫芦’结构写事物”写作训练为例,写作日常课提出一个结构概念—“冰糖葫芦”。何谓“冰糖葫芦”形结构呢?它是指围绕一个点展开相关联想,这个点就像竹签,将其他相关事物串联起来,贯穿始终。
学生能够通过此次写作训练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化抽象为具象,更易接受,更快理解,更好运用。此外,还解决了学生写作时叙事单一、无话可说的问题。以学生优秀片段为例分析:
最喜欢姥姥家的夜空。这里的夜,不深,但很静。
这里的夜空,星星眨巴眨巴的。明闪闪、亮晶晶,又像一盏盏银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远离城市喧嚣,这玉盘,大得惊人;这玉盘,白得发光;这玉盘,亮得刺眼。
这里的夜空,充满人间烟火气。你给我一包刚摘的嫩玉米,我送你一大袋丰收的果子。即便入夜了,家家户户,皆是敞着大门;男女老少,皆是笑脸盈盈。这里的夜,多了几分踏实、寂静,却不黑得怕人。
作者以姥姥家的夜空为线索贯穿始终,夜空就是竹签,糖葫芦串分别为夜空中的星星、白玉盘(月亮)、夜空下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家乡。片段详细地描述了夜空下的姥姥家,详略得当,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感,叙事饱满,达到了仿写要求。学生经过“读原文—听讲解— 借支架— 仿结构—评作品”的训练流程,基本已经能够掌握这种“冰糖葫芦”片段结构,实现写作要求,并且能够结合联想、详写略写等写作技法,使得叙述更加多元、丰满。
在模仿《灯笼》第2段“蒲扇形”结构写“笔”这一训练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叙事中引发相关事物,丰富文段内容,写作日常课设置了如下写作支架:1.写好“扇柄”,通过叙事引出联想点;2.写好“扇脉”,联想相关事物;3.写好“扇面”,将联想的相关事物展开叙述和描写。试看一例文:
读到《秋天的怀念》一文,品味史铁生的母亲对孩子隐忍、伟大又深沉的爱时,我的心不禁轻轻颤动,想到了我的母亲。想起出糗时,她从不会揭穿我;想起有了少女心事,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听我分享,耐心开导;想起获得小小成就,她是我最耐心的倾听者、最坚实的后盾。少年时,我不是听话的孩子,一次叛逆过后,母亲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打你出生起,我的悲欢已与你无限交织。”母亲总是给予我最大限度的宽容、自由与爱。
作者通过品读《秋天的怀念》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进而联想到“我”与母亲发生的种种。此外,引用令“我”记忆犹新的话语,将“我”少年时期的叛逆与而今的思悟做对比,很好地利用写作支架,使得叙述和描写更加丰富。
总的来说,模仿文章结构,破局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陈,使得作品叙事更加丰满,训练效果事半功倍。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借助展现各地民俗风情,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表达情思。写作日常课借助本单元极富语言表现力的课文,结合八年级学生学情与编者的思考创新,共设计了11个片段仿写,1个综合训练。从营造立体效果,帮助学生生动描物绘人;把握写作手法,帮助学生丰富场景描写;模仿文章结构,帮助学生丰满事物叙述三个层面出发,在带领学生领略传统民俗风情画卷的同时,综合提高学生的仿写技能与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