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互联网+”打造小学德育课堂新生态

2022-03-03谢丽英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小学生

谢丽英

(广州市白云区长红小学 广东广州 51044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该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创新与发展的“催化剂”。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德育的发展。结合“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课堂教学也变得焕然一新。课堂是老师传输知识、思想和展开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相较于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还能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将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德育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展开德育教育提供思路,努力打造生态化的德育课堂。

一、“互联网+”思维与德育课堂结合的优势

随着德育教育的普及,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德育,主要在课堂进行教育和引导。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发现主要原因是进行德育教学的思维方式略微落后。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结合互联网思维,对德育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新事物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这一特点,结合新颖的网络教育技术,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从而展开有趣且高效的德育教学。那么,将互联网与德育课堂进行融合,能够带来哪些优势呢?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采用互联网思维与德育课堂结合的方式,更加迎合小学生的喜好。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小学生学习新鲜知识的方式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中,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果老师再按照传统的机械模式给学生生硬地传输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无法投入学习本身中去。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也是较为枯燥、陈旧的知识,只有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把互联网思维与小学德育教育进行结合,打造高质量的德育课堂。其次,“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可以使德育课堂与实际生活接轨,渗透性更强。传统教学模式下,只靠课堂上的教学和课本上的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模式化的培养,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德育教学,也难以培养小学生优秀的品质。因此,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德育课堂和生活中相关的道德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吸收德育的核心理念,使其更好地发展。最后,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思维带来挑战的同时还促进了德育课堂的高效进行,教师的挑战是学习新的互联网技术,用生态化的角度去建设德育课堂,其教学思维和方式都要发生改变,同时解放了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强有力地发挥学生主动性,顺利地完成整个德育教学过程,使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二、运用“互联网+”打造小学德育课堂新生态的策略

(一)打造新型的课堂环境与氛围

“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更新发展,给小学德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新颖的教学资源,将教师的德育思维模式带到前沿。所以我们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将其运用到小学德育课堂建设的方方面面,打造德育课堂新生态,这不仅是学校进行德育的目标,也是当代德育教育的使命。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网络技术看作是打造新式课堂的方法,把网络资源传输到课堂,作为德育生态化教学内容的源泉,以新时代德育任务目标为基点,以“互联网+”为手段,展开一系列新型德育课堂建设活动,最终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德育课堂环境。

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极广,普及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避免不了互联网的入侵。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在课堂上打造德育教育新式平台,开展道德教学,促进学生相互进行德育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做媒介,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举办一个评选道德最优生的活动,学生先在家录制与德育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课堂进行播放,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教室的多媒体上进行宣传鼓励,利用互联网平台激励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和示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保留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创立浓厚的德育学习氛围和环境。

(二)注入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

传统的德育教学案例,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老师现有的教材,而学生获得的资料也只局限于自己的课本,而德育这门学科需要各种各样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各种思想道德理论的理解,所以现有的教学案例不能丰富学生的理解、拓宽老师和学生的思路。然而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老师在已有的传统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积极地运用“互联网+”的实际案例,丰富传统小学德育课堂的内容,使传统的德育课堂更具有创造性,解决了教材案例少、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比如,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贴近日常生活、实时发生的案例,并将其引入德育课堂的教学中,为学生接触新理念的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案例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学生对德育理论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老师在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时,在备课时可以搜集大量近期的“爱国小事”等资料,为教材内容的展示注入新鲜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案例搜集中,通过小组探讨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案例蕴含精神的理解和学习。

(三)拓宽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科目的培养,主要通过在校内课堂上系统化地讲述知识内容,或者通过校外一些实践活动来进行。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教师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多样,教学内容新奇,不仅能在有限制的时间内让小学生全方位、深刻地理解德育知识,将德育的内涵深化在心中,还能让学生开心、快乐地享受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光。例如,在课堂上讲到诚信、友善的核心概念时,就可以在多媒体网络上之直接搜索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就算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也能同样直观感受到在视频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小学阶段是道德观念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改变不良行为的重要时期,所以德育课堂的教学和教师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保持促进道德观念的产生,但是道德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日养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地进行培养和引导。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机械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德育成效不显著,还会让学生产生回避的心理。在此情景下,如果想要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抗拒心理,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隐蔽安全,把老师处于领导地位的身份掩盖起来,扮演一种更加平等、友好的角色,和学生进行亲密的接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角色,顺利地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例如,在课堂上,某些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扰乱课堂秩序,以教师的身份对其说教,不仅没有减少该行为的产生,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这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课堂良好秩序的视频,让视频中的人物代替老师进行教导,而老师作为学生和大家一起进行学习,不仅有效改善学生的不良习惯,还建设了高效的德育课堂。

(四)丰富德育教育的资源

教材虽然涵盖的知识点丰富,但是在小学品德的教学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已有的理论和内容。教材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更新速度缓慢,不能及时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互联网中存在与时俱进的资源,其内容之丰富,就像可再生资源,不断为我们注入新鲜的内容,供学生和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老师在日常备课、上课时想要获得的各种德育教学内容,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搜索,并且可以对互联网上最新的理念和观点进行整合,将获得的新奇、有趣的教学资料应用到小学德育课堂之中。例如,在讲解爱国精神时,老师可以搜集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事件及相关伟人的资料和视频,将其制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指导学生对不同爱国人士及爱国精神进行学习,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由内而外地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情怀。

网络平台的便利,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中,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引入新鲜德育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资料,让学生在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德育的内涵。学生不仅随时能够搜索想要了解的知识,还可以及时获得实时更新的信息,极大地丰富学生道德学习的内容,并且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比如,同样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老师引导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爱国事迹,让学生撰写感悟。这样的作业形式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五)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交流方式从先前以书信为工具转变成现在以新媒体为工具的微信、QQ 聊天、微博等,思维灵敏的小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适应能力远远快于家长。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充分地使用微信、QQ 等新媒体作为桥梁为学生开展道德、品德、思想理论的互动交流,让“互联网+”的思维渗入小学德育课堂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更加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加具有主动性,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这正是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使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带来的好处。“互联网+”思维的出现除了在师生交流上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丰富了作业的呈现方式,让小德育作业变得途径更多、趣味性更浓。例如,“狸米学习”,该软件可以把德育理论知识和小游戏整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理论知识,使相关的德育知识在学生做游戏时,无形地让学生掌握,让学生对德育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激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数教学软件不断提升,老师正确使用这些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改要求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出现使过去的教育方式发生改变,形成了更贴近新课标的教育方式,更是促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突破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凸显了学生在教育活动的主体性。所以在小学德育课堂上贯彻“互联网+”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除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使德育价值的传播更加快速。总之,为在德育课堂上彰显素质教育,要适应并使用融入“互联网+”思维的新的教育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将网络科技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促进教学活动展开的新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道德信息资源。所以,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对小学德育课堂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首先,利用其带来的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改变从纸质书籍等获得德育资源的陈旧方式,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拓宽我们的视野,充盈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再者,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改善教师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数字化信息,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把课本上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强德育课堂的趣味性,在更加生态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习惯。“互联网+”的思维给小学德育带来了重大的改变,由此,课堂上的道德教育方式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采用最新的德育资源获得渠道和科学技术,对德育教学进行不断创新。掌握“互联网+”的思维,摒除陈旧的课堂观念,打造小学德育课堂的新生态。

猜你喜欢

互联网+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