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改进方向
2022-03-03谭延丹
谭延丹 李 广
(1.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高中政治课堂作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必须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下,适当调整自身的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学业压力,高中政治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必然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学段的自身特征: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持久化;课程实施的简单化和被动式。结合学科特色和时代要求,考虑学段特征和实操难度,应打造更加“接地气”“有实效”“有温度”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高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中政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浅析
1.教学思路僵化,缺乏深入性
对高中学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师,更是应该并且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去。但是学段的特殊性使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学主要围绕每一课时的具体化教学任务,重在传授给学生系统化、知识化的知识建构,换句话说注重知识层面目标的达成。大多数教师抱着这样的教学思路,导致在课程上呈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时候是以单纯的、直白的说教方式展开。教师穿插在课堂当中的一两句话、一两幅图或者一两段简单的课程素材,难以做到时代性和手段的更新。教师由于教学思路的僵化,不免在课程素材的选取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缺乏深入性的思考,导致课堂呈现出的样态“十年如一日”,这样就会导致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过于“老化”和笼统,缺乏深入性的思考和设计。同时,大多数内容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说教活动,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缺乏让学生感同身受的体验过程,只能存在一种表层的观看心理,难以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最终导致高中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2.课程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政治学科考查的课程内容,不仅有学科课程,更有社会课程,学科课程是考纲中的显性内容,社会课程是隐性内容,但在高考命题中,却是以隐性的社会课程(社会重大事件、文献、案例等)作为背景材料的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显性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所涉及的社会课程就是重要的一环。
在每节课有限的45分钟内,政治教师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在适当的课程环节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这就必然使得教师在综合考量下对知识性之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采取单一化的课程形式。如在日常的教学实际中“就地取材”“适当扩展”“简单呈现”“直接引导”,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体现为简单化的教学问答,缺少让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探索的教学过程和课程形式,学生也很难体验到课堂教学之外的课程模式,所以难免不产生“倦怠情绪”。单一化的课程形式带来的是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不信”和“不服”,他们缺乏多元化的体验和感受,缺乏课堂教育和实践生活的链接,缺乏自我感知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低下。
3.碎片化的课程展现,缺乏实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相较于知识性的内容掌握而言,更侧重于学生自我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修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和持续。那么要想学生自身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一个系统化、整合化的感受,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规划的深远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目前在一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呈现出课程展现碎片化的情况。随着一线教师自身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们也在不断尝试着新形式、新素材、新方法对学生进行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由于课时安排和常规教学任务的压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数情况穿插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中,往往是集中几分钟的“集中式”“高浓缩”“直白渗透式”“卖力展现式”的课程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当时的强烈反应和课堂感受,忽略学生的长远思想修养。并且学生往往呈现出“当时受触动,课后老样子”的日常表现,这种碎片化的课程展现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难以形成对学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难以塑造学生完整的“三观”。
4.零星化的课程评价,缺乏持续性
爱国主义教育同其他教学内容一样,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课程评价。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做的还不是太好。一线教学存在对学生缺少系统化的课程评价,一是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和执行计划;二是对这方面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一线教师认为,高中阶段我们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我们也就是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对相关内容的反映程度和参与情况以及课后的日常表现和言谈举止等教学反馈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和了解。甚至,这方面的课程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开展评价的时候比较片面,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导致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真正的心灵震撼,政治教学在情感上难以产生磁化效应”[2]的现象。
二、高中政治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方向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思想政治课程,必须“站好站稳”课堂教学,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目前高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程序化、笼统化、零星化的问题不容忽视,现状的改善需要强化专业力量的支持,共同探索出符合实际的、师生“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式。
1.加强顶层设计,站稳站好主阵地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是一个多维度的课程体系,必定需要在课程实施前有一个“通盘考虑”。政治课堂作为对高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在综合考量学段特征和年级差异的情况下,统筹设计大体的教学内容、实践形式、主题活动等等。比如通过常规的政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感受伟大祖国的经济成就和中国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感受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去让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体验,释放政治课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那么原有课程内容提供给我们的课程素材是应该采取主题式的讨论学习、演讲发言式的分享学习,还是整合课程内容的课堂拓展和专题讨论,我想在顶层设计层面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内容应主要涉及课程主题的选取、课程实施方式的确立、学生活动的开展、课程评价的展开等等。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总体把握和宏观设计。
2.精选课程内容,紧跟时代脉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课程的不断完善,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观,时代性也更强。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早已形成完善的体系,爱国主义元素也并不少,但是如何“用好用活”,弘扬时代主旋律,还值得进一步思考。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重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素材的选取上,贴合时代主旋律和当代中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感。一是要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素材和话题,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比如要紧跟国家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大型活动、重大事件等时代信号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思维特征,我们的教育对象本身也是变化的,他们接受信息的多元化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从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切入,倾听他们的声音,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会更加有实效。三是需注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用活”课程素材,对学生开展及时的爱国主义教育。
3.注重学生参与,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像爱国主义这样的情感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凸显学生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是不要包办一切,更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热烈地讨论、强烈地共鸣,从而把爱国主义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品质。比如有些课程资源的收集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让同学们搜集资料、积极展现、互谈感想、互相交流。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教师发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点”,也有利于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增强课程体验,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综合素质。但是在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上教师要积极引导、把握方向。毕竟,“建设负责任的大国需要负责任、有担当的公民,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不只有爱国的情感,更要有爱国的能力,这种能力从责任中来,从担当中来,最终形成的是学生对于爱祖国的主动表达。”
4.实施方式多样,多元互动育人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高中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始终牢记政治课堂是学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抓手,要特别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政治学科资源中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育人途径,将爱国主义与学生的见识增长、能力提升、责任担当相统一。基于以上考量,首先我们要创新高中政治课堂自身的实施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让学生进行心得分享、资料汇编、课后讨论等方式,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课程资源。二是不能止步于政治课堂,要在学校的顶层设计之下与学校的其余学科、学校的相关活动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比如德育处、团委、少先队组织等。尽可能多地丰富课程实施方式,比如同班级的班会主题相关内容结合、同学校的大型活动相结合、到实践基地去参观等等,多元互动、共同育人。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应采取多种途径有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但是,要想整体上改变目前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教育者不断的努力,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必须立足“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甚至需要“学校—社区—家庭”的多元互动,打造全方位、多元互动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路上,我们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相信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们能够在这条道路上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