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报春》紫砂壶的自然美与意蕴美
2022-03-03宋薇
宋 薇
世界上第一件紫砂壶于明朝正德年间诞生在中国江苏宜兴,紫砂壶艺术的历史由此展开。这第一件紫砂壶称之为“供春壶”,是模仿大榕树的纹理制成的,具有典型的中国自然审美特征,结合中国传统茶壶制作的理念,此后的紫砂壶创作者对自然美相当重视,随后还形成了花器与筋纹器两大类型,体现了紫砂壶艺术的基本特征。本文中的这件“报春”便是一件花器作品,创作者将花枝与花朵的图案装饰在壶中,体现了紫砂壶装饰技法的特征和水准,表达了美好的意蕴,揭示了紫砂壶花器的艺术价值。
一、春的氛围
“报春”是一种氛围,创作者通过泥料去营造这种氛围,表现出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生机与温暖,这其中自有一份中国独特的色彩审美情感在其中,并体现了紫砂泥的优势。
此壶运用的泥料是紫砂壶艺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也正因为常见,使作品多了些传统和古典的韵味。泥料呈高贵大气的紫檀色,似有金光,壶体表面光滑细腻,比之温润的美玉也毫不逊色,这样泥料就完美诠释了“紫玉金砂”的艺术特征。作品的泥料美感一方面来源于泥料中丰富的铁元素,在烧制后呈现出均匀的红色;另一方面则源于创作者精湛的工艺,使泥料之美、工艺之美得到完美展示。
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之一,象征热情、温暖、吉祥等美好的含义,这便是作品春日氛围形成的内在文化原因,使泥料展现出自然美、工艺美与意蕴美。
二、春色满“圆”
在作品的造型设计上,创作者追求的是稳重与端庄,体现了紫砂壶造型结构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表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的诗意美感,烘托出自然美与意蕴美。
紫砂壶通常身形小巧,以适应人们使用、赏玩的需要,而身形的小,不意味着气韵的“小”,大多数紫砂壶都有着极为庄重、大气的格调,这与紫砂壶艺术的历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不无关系的。此壶壶身为圆形,创作者将顶部打制得较平一些,以此来衬托颈部与肩部线条,使作品上部的结构更加开阔,气韵也就随之舒展开来。筒身部分的弧度较为缓和,温润而柔美,运行至底部时迅速向内收,自然连接底部线条,凸显出圆器特有的圆润之美。从正面看,作品的造型类似于紫砂壶经典款式“笑樱壶”,一个灿烂的微笑让人们心情愉悦,真是春意暖人心。
由于壶底部是圆弧形的,不利于作品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强化作品的端庄感,创作者在壶底部镶嵌了圈足,使壶可以稳稳地立于平面之上,带给人以稳定、踏实之感。壶颈部短而秀气,边缘的线条比较立体,与圆形壶盖的边缘上下完美贴合构成了紫砂壶中的“子母线”结构,加强了层次感。壶盖顶面微微膨起,以适应壶身的结构,与壶圆润的肩部形成呼应,中央镶嵌半环形的子,实用美观。壶嘴先是垂直镶嵌在壶身上,随后转折向上延伸,尖尖的嘴部有利落之美。耳状环形端把大小、弧度适宜,使人观之赏心悦目,握之稳当舒适。
作品的造型简约大方,各部分配合完美,主要通过圆形壶身表达了“春色满园”的自然美与意蕴美,为后期的装饰也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春意盎然
春天来临之际,小小的嫩芽和花朵总是最先作出反应,创作者就将这花枝、嫩芽与花朵的造型作为装饰结合至壶中,打造出春意盎然的美感,具体点明了“报春”的主题。
首先,创作者在壶嘴、把手与的子上进行了装饰,点缀了许多立体的枝节,且按照一定规则分布,这三部分就变成了生动的花枝;其次创作者在壶盖与靠近把手的壶身表面上设计出更加纤细的枝条,与的子、把手连接起来,构成两个整体;最后,创作者在枝条上装饰上小小的花苞与花朵,整件作品的生命力正在于此,那小小的“新生命”正大声宣告着春天的来临,让人们充满期待。
壶中的装饰均采用捏塑与雕刻技法打造而成,相当的逼真和生动,可见创作者精湛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美学视角,强化了作品的工艺品质,是表现作品自然美与意蕴美的重要部分。在此件作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春气、春色与春意,感受到紫砂壶工艺的独特品质,更能感受到美好的希望。
结语: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报春”正是提醒人们要早做准备,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本文分为三部分分析了作品的自然美与意蕴美,指出了作品的工艺特色,解读了“报春”的内涵。紫砂壶花器的价值不仅在于外在的表现工艺,更在于其中所承载的独特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花器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