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03李兵元
李兵元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归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胃癌发展到晚期一般采用化疗方式治疗,然而仅实行化疗却无法获得满意治疗效果,近些年来在临床上一般选择联合治疗方式[1]。肿瘤以菌群失调为生物学特征,而肠道菌群发生紊乱会对免疫代谢造成影响,而胃癌患者更易呈现肠道菌群紊乱情况,因此,选择药物应注重该方面的控制[2]。据临床实践显示,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应用阿帕替尼可提升治疗效果,尤其可促进生活质量提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 平[3,4]。本研究选取50 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50 例,按治疗方法差异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6~72 岁,平均年龄(59.15±8.25)岁;其中男14 例、女11 例;发生部位:胃窦癌14 例、胃体癌7 例、胃底贲门癌4 例;病理分型:腺癌23 例、腺鳞癌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73 岁,平均年龄(59.30±8.36)岁;其中男15 例、女10 例;发生部位:胃窦癌15 例、胃体癌7 例、胃底贲门癌3 例;病理分型:腺癌22 例、腺鳞癌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胃癌,与诊断标准相符者;②胃癌已经发展到晚期;③患 者和家属知情本研究,自愿参与,依从性较高者。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和语言障碍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已 经实行过化疗和放疗者;④肾、心、肝严重障碍疾病者;⑤因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对抗菌素进行应用者;⑥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化疗治疗,具体方案:治疗第1~3 天予以地塞米松片,3 mg/d,2 次/d 口服;第1 天 予以75 mg/m2多西他赛,第1~14 天予以替吉奥,给药剂量依据体表面积,体表面积<1.25 m2剂量为40 mg,1.25~1.5 m2剂量为50 mg,>1.5 m2剂量为60 mg,2 次/d,早餐和晚餐后口服给药。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血氧、血压、心电图进行密切监护,针对呕吐患者予以止吐处理,针对患者不良反应予以相应的对症处理。试验组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阿帕替尼0.25 g/次,1 次/d,早餐后30 min 口服给药,共连续治疗14 d。两组治疗3 周为1 个疗程,一般治疗3 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效果、生活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①近期效果,判定标准:完全缓解:病灶消失持续>1 个月,新病灶未出现;部分缓解:病灶体积缩小>30%,新病灶未出现;稳定:肿瘤体积缩小<30%,病情稳定;进展:病灶体积增加>20%,新病灶出现[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②生活质量,利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包括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6]。③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后对患者CA199、CEA、CA125 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完全缓 解4 例(16.00%)、部分缓解11 例(44.00%)、稳定8 例(32.00%)、进展2 例(8.00%),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完全缓解1 例(4.00%)、部分缓解7 例(28.00%)、稳定14 例(56.00%)、进展3 例(12.00%),总有效率为32.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A199、CE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A125、CA199、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胃癌患者发展到晚期主要选择化疗方式治疗,以延长生存期,促进生命质量提升[7]。但是单药化疗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其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在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联合多药化疗[8]。以先后性为依据,化疗包括一线、二线、三线,其中一线化疗药物中以蒽环类、铂类、氟尿嘧啶类等最为常见,一般选择两种药物联用,然而胃癌患者发展到晚期,患者身体已经处于较弱的状态,存在贫血情况,进而化疗方案一般患者无法耐受[9]。替吉奥为常用抗癌药物之一,为氟尿嘧啶的衍生药物,然而该药物也呈现明显的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差,进而单药治疗也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10]。阿帕替尼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小分子)的一种,可对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行抑制,进而抑制信号生成通道(肿瘤血管),预防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控制病情进展[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阿帕替尼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另外,阿帕替尼也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作用,抑制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A125、CA199、CEA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阿帕替尼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发展。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阿帕替尼与传统化疗联合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主要是因为阿帕替尼患者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相关研究显示,该药物可改善患者肠道紊乱情况,且治疗效果确切,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促进血清肿瘤标志物降低,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