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3-03戚廷文
戚廷文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好发于40~50 岁的人群,且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患者。患者常表现为肝区疼痛、全身及消化道症状、肝大、肝癌转移等症状[1]。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原发性肝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因此临床中没有彻底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案。及时做好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筛查、诊断对其预后及疗效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中常采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进行疾病的筛查与诊断[2]。其中化学发光免疫法是利用标记在抗体上物质发光的一种检测方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为了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同期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 收治的68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8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8 例,女30 例;年龄35~78 岁,平均年龄(54.36±7.88)岁。对照组中,男37 例,女31 例;年龄36~77 岁,平均年龄(54.64±7.4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无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者;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早晨空腹时抽取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3 ml,并将其置于生化管中进行离心操作,离心速率为3000 r/min,然后分离血清。利用贝克曼库尔特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以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 水平以及其阳性检出率,统计观察组肿瘤生物标志物联合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CA199 阳性检出46 例,阳性检出率为67.65%;AFP 阳性检出32 例,阳性检出率为47.06%;CEA 阳性检出40 例,阳性检出率为58.82%;γ-GT 阳性检出55 例,阳性检出率为80.88%;对照组CA199 阳性检出0 例,阳性检出率为0;AFPCA199 阳性检出0 例,阳性检出率为0;CEA 阳性检出0 例,阳性检出率为0;γ-GT 阳性检出0 例,阳性检出率为0。观察组患者的CA199、AFP、CEA、γ-GT 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阳性检出率对比[n(%)]
2.3 观察组患者肿瘤生物标志物联合阳性检出率 观察组患者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联合阳性检出61 例,阳性检出率为89.71%,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其发病机制,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等具有密切关联。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再加上环境污染现象的加剧,使得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患者在患病早期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疾病发展为中晚期后患者会出现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皮下出血及恶病质等症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很容易发生死亡[5]。为了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应给予其准确、有效的诊断,并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临床中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能够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可有效对其疾病状况进行判定[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199、AFP、CEA、γ-GT 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 联合阳性检出61 例,阳性检出率为89.71%,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相比于正常人来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生物标志物CA199、AFP、CEA、γ-GT 水平更高。其中CA199 是一种粘蛋白型糖类蛋白肿瘤生物标志物,常见于胃肠道肿瘤中,例如胃癌、肝胆系癌及直肠癌等,这类患者血清中的CA199 水平则要显著高于身体健康者[7]。AFP 是肝癌疾病中常见的肿物生物标志物,当人体出现肝肾等相关癌变后,其AFP 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的现象。CEA是一种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常存在于消化系统的癌变中,在乳腺癌或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血清中也会出现水平升高现象,因此CEA 可以作为广谱肿瘤生物标志物,能够及时反映多种癌症疾病。同时通过检测CEA 肿瘤生物标志水平的高低还可以对患者的疾病发展状况进行判定,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一种判断依据[8]。然而,CEA 在疾病早期的诊断中特异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原发性肝癌疾病的检测指标,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γ-GT 在人体中分布广泛,但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肾脏、肝及胰腺内,并且处于胚胎期时以肝脏内含量最高,在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时通过检测其体内的γ-GT 水平能够得到较好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除此之外,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所需要的设备较为简单,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的优势,更加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且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因此临床中在为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中通过检测其体内的CA199、AFP、CEA、γ-GT 水平,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将4 项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避免漏诊及误诊现象,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义,有利于及时降低原发性肝癌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患者预后效果的一种判断依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10]。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中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对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有效鉴别,有利于进行临床筛查、诊断及疗效评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