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馆藏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的科技保护

2022-03-03刘鑫潘寸敏赵换君

关键词:脱盐彩绘器物

□刘鑫 潘寸敏 赵换君

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馆藏汉五层彩绘陶仓楼(标本编号:L211028),面阔56厘米,进深53.5厘米,高129厘米。由院落、楼体两大部分组合而成。其中,腰檐、屋顶、门阙及各层之间均可分拆组装。(图1)彩绘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草木纹为主,人物、动物以及神话故事也有表现。色彩则以白色、青色、黑色、赤色、黄色五色为主,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体现了汉代的五色审美观念。

图1 汉五层彩绘陶仓楼拆分部位示意图

一、锈蚀物、污染物检测分析

(一)主要病害

汉五层彩绘陶仓楼主要病害包括:器物残损;第三层平座的前壁中部残缺部分,已进行修复;表面有泥土附着物、其他附着物;部分彩绘脱落,局部陶胎及彩绘有酥粉。(图2)

(二)检测分析

采集样品(图2),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的材质、色度、机械强度进行检测,分析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图2 陶仓楼第三层楼体病害现状分布及样品采集位置示意图

1.彩绘的检测分析。彩绘的检测分析主要是颜料成分鉴定以及工艺分析,以认识其材质工艺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彩绘与陶胎的附着程度与方式,以指导下一步的保护修复工作。

本次分析样品采用偏光显微镜确定颜料种类。(表1)

表1 偏光显微镜彩绘分析

2.陶胎的检测分析。对于胎体进行检测分析的目的是明确胎体的物化性能、主要成分,以便了解陶胎更易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便于确定修复保护方法及对加固保护试剂、黏结剂的选择。

从陶胎分析数据(表2)来看,陶胎质地较为致密,本次修复保护采用环氧树脂类黏合剂。

表2 陶胎检测分析

3.其他检测分析。这里主要是针对霉菌、结晶盐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彩绘表面霉菌、结晶盐的种类以及它们对于文物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保护修复处理的工艺及材料。

陶器属于硅酸盐材质,一般在800℃~1000℃烧制而成,结构较为疏松,微观孔隙多,易吸水,因此,在埋藏环境中,土壤中可溶性盐会随着地下水进入陶器内部积聚起来,从而引发盐害。表3显示,陶仓楼上结晶盐的种类为CaSO4(硫酸钙)。

表3 结晶盐分析

造成霉菌生长繁殖的因素很多,与文物关系密切的是在发掘及库藏的陶器文物表面附着的大量泥土。泥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土壤霉菌孢子,当遇合适的湿度、温度时,霉菌孢子就会萌发生长,产生有机酸或酶及色素,进而腐蚀土壤和陶器表面结构并污染彩绘。在修复及保护过程中要适当对附着物上的霉菌进行清理和抑制,以防霉菌生长对文物造成危害。

经对汉五层彩绘陶仓楼进行采样鉴定分析,共分离培养出两种霉菌,分别为杂色曲霉和文氏曲霉。

二、保护修复

(一)工作目标和技术路线

对于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的保护修复的操作建立在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原则的基础之上,实际操作时本着对所保护修复的文物、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原则、可再处理性原则、可辨识性原则、与修复材料相兼容性原则,为防止因人为原因对文物造成新的损坏,在文物上实施的任何操作先局部实验,在确认有效而对文物不会产生安全隐患之后再整体实施操作。

在此基础上,遵照“保护现状、修复原状、消除隐患、延长寿命”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病害,采用不同材料、工艺和方法清理各种病害:采用机械方法清理残断面,使用吸附方法脱盐,用3%~5%的丙烯酸树脂、MC76和AC33加固剂逐级浓度升高处理加固残断面,同时作为可再处理层;使用环氧树脂进行黏结,对于影响器物稳定性的残缺部位根据需要,论证后在有依据的前提下局部补缺。从温湿度、光照、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方面,对修复后的彩绘陶器的保存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保护修复处理步骤

1.预加固处理。针对局部的彩绘、陶胎有酥粉等病害,在整体保护修复前对陶仓楼实施预加固、临时支撑等安全防护措施,以避免在后续的清理、黏结过程中,发生彩绘剥落、陶胎受损等情况。

2.清理。去除文物表面的污染物、泥土附着物以及各种沉积物等病害,清除影响陶器保存的有害物质,为后序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前提条件。

本次清理采用机械和化学试剂相结合的方法。机械清理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对表面较为松软的泥土附着物,用软毛刷、吸耳球、小竹签、自制的质地较为柔软的工具等进行剔除;二是对表面结构较为紧密的其他附着物,先用雾化效果较好的喷壶在土垢表面喷少许2A溶液(去离子水+乙醇),使土垢充分润湿,然后再用上述工具进行清理。化学试剂清理主要是针对表面有机脂类附着物、微生物。通常是采用棉签滚动擦拭法蘸取适量的双氧水和酒精的混合液清除。

3.脱盐。根据可溶盐含量及表面可溶盐相关数据,结合汉五层彩绘陶仓楼彩绘的实际保存状况,进行脱盐工作。本次脱盐采用纸浆包裹法,将吸水性好的纸张(如滤纸或麻纸等)浸泡在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成纸浆,将制好的纸浆包裹在器物的表面。利用毛细现象,器物中的可溶盐就被吸附到纸浆上,经常更换新鲜的纸浆,把可溶盐彻底去除。对于完整器物,采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陶器无彩绘区域反复操作脱盐;对于表面无彩绘的残片,在黏结修复之前,用多层湿润滤纸贴敷或浸泡陶片内部进行脱盐。

一般情况下,在器物可承受的范围内,脱盐处理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单次脱盐时间为24小时,每次结束后进行补水,换上新的脱盐垫。对含盐度7%的样品,脱盐效率超过85%。

为了评估常见可溶盐的脱盐效果,可采用纸条—氯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器物中残留的可溶盐。

4.加固。清理、脱盐工作结束后。根据彩绘形式及保存状况的不同,采用喷涂、点涂、包裹敷浸等保护工艺,通过引入加固材料来增强或恢复文物表面彩绘的强度,加固试剂可选取3%Paraloid B72或5%MC76、AC33溶液。

5.拼对、黏结。我们选用改性的环氧树脂(三A胶)进行黏结;黏结前首先采用溶剂型加固剂逐级浓度升高处理断口作为隔离层,待隔离层完全干燥后,涂施环氧树脂黏结剂进行黏结。黏结时,在断缝两边预先粘贴2厘米左右的纸胶带,防止黏结剂溢出后污染陶仓楼表面。

6.补缺。补缺视器物的残缺程度而定,并且要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进行补缺。但出于对文物陈列展示及科学研究的特殊需要,在有依据的前提下,可在局部区域进行适当的补缺。从静态和美学上考虑,补缺材料必须具有可再处理性、可识别性和兼容性。为达到可识别性,本次修复我们采用同器物颜色近似的,补配部位应略低于器物表面的手法,达到“远看一致,近观有别”的效果。

7.建立保护修复档案。保护修复工作中,对于每一步的操作过程,我们都要做好文字、影像记录,填写保护修复档案。将记录的数据以刻成光盘和存入计算机硬盘两种形式存档。

三、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的保护修复讨论与思考

对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的修复主要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保护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我国的传统陶器修复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精湛的手工技艺,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修复技术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保护修复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脱盐彩绘器物
二醋酸纤维素脱盐膜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研究
琳琅满目——中国古代器物之扇子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南澳Ⅰ号”出水陶瓷器脱盐技术对比研究
温暖的街头针织彩绘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8出土器物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在线监测可编组移动式文物脱盐装置及其应用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