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与梅毒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2022-03-03屈晓威冯莉莉貌彦昀
屈晓威,冯莉莉,貌彦昀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其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免疫发生机制复杂[1]。相关研究报道[2,3],梅毒的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病原可侵犯全身机体,致使患者发生皮肤感染和生殖器溃疡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相关研究表明[4-6],感染TP后梅毒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由于梅毒与病毒性肝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梅毒患者更易混合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本研究检测了梅毒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93,男51例,女42例;年龄为38~58岁,平均年龄为(46.2±7.4)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5~27.8 kg/m2,平均为(23.1±3.5)kg/m2,符合2014年欧洲《梅毒管理指南(实验室诊断部分)》的诊断标准[7],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21例,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C)11例。梅毒分期Ⅰ期52例,Ⅱ期26例,Ⅲ期15例。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中途转院、放弃治疗或失访者。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为35~57岁,平均年龄为(45.8±7.1)岁;BMI 为19.0~27.5 kg/m2,平均为(23.6±3.8)kg/m2。两组性别、年龄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依据201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性传播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续)-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指南》[8],给予卞星青霉素(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27)240万U肌肉注射, 1次/w。其中2例患者由于对青霉素过敏,给予头孢曲松钠(山东睿鹰先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886)2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9],给予CHB患者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9)0.5 mg口服,1次/d;依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10],给予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33)180 μg皮下注射,1次/w,连续治疗6个月。
1.3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采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采集外周血5 ml,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购于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离细胞,经染色、固定细胞后,上贝克曼库尔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CytoFLEX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抗体均购自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细胞比值。
1.4 梅毒预后判断[11]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记录患者预后情况,主要包括死亡、临床治愈、症状改善和后遗症。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RPR转阴或其滴度较基线水平降低≥4倍;症状改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后遗症:遗留神经系统损伤或精神异常,但血清学指标改善。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而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表1、表2)。
2.2 不同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TP组、TP合并CHB和TP合并CHC患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合并CHB和TP合并CHC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TP组(P<0.05),TP合并CHB和TP合并CHC组外周血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TP组(P<0.05),TP合并CHB组与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表4)。
表1 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2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3 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4 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3 梅毒患者预后情况 本研究随访时间为5~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4,16)个月。TP组患者死亡1例,临床治愈49例,症状改善8例,遗留神经系统损伤3例;TP合并CHB组死亡2例,临床治愈12例,症状改善4例,遗留神经系统损伤3例;TP合并CHC组患者死亡1例,临床治愈6例,症状改善3例,遗留神经系统损伤1例。
3 讨论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12]。T淋巴细胞亚群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感染梅毒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更易合并HBV和/或HCV等其它病毒感染[13,14]。目前,对梅毒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较为缺乏,探讨梅毒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梅毒患者外周血CD3+和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健康人,而外周血CD8+、CD4+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15]相符,进一步证实与健康者相比,梅毒患者存在外周血CD3+、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TP组,TP合并CHB组和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TP组,TP合并CHB组与TP合并CHC组患者外周血CD8+、CD4+/CD8+比值、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细胞百分比则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与单纯梅毒患者相比,梅毒合并感染HBV或HCV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情况更为严峻。研究表明,不同分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8+和CD4+CD45RA+等T淋巴细胞亚群可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而CD4+、CD4+/CD8+比值、CD4+CD45RO+等T淋巴细胞亚群可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降低[16]。本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论相近,进一步证实梅毒患者的预后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梅毒、HBV、HCV等多种病毒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7-19]。CD8+CD45RA+为原始幼稚性CD45RA+T淋巴细胞。相关研究表明[20],CD8+CD45RA+细胞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水平的变化可用于对CHB患者预后进行评估。CD8+CD45RO+细胞为记忆性CD45RO+T淋巴细胞,具有辅助诱导作用,可用于判断CH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1]。
综上所述,合并HBV或合并HCV感染的梅毒患者外周血CD8+、CD4+CD45RA+、CD8+CD45RO+、CD4+/CD8+比值、CD4+CD45RO+和CD8+CD45RA+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明显的异常,且合并HBV或合并HCV感染的梅毒患者较单纯梅毒患者预后可能差。临床上,对梅毒患者在避免感染HBV或HCV等病毒性疾病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外周血CD8+CD45RA+和CD8+CD45RO+等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监测。若发现明显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以改善梅毒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