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师院校“团委书记抓团建”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2022-03-03舒然
音舞团委是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友爱、具有高度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集体,本着“明德、悟真、精艺、致美”的院训,将学院“站稳讲台,兼工舞台,德艺并重,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行动指南,探索出了“一个中心、两大品牌、三个系列活动、四支队伍建设”的新型“团委书记抓团建”模式。
一、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为中心,强化理论学习深度
我院团委立足音乐、舞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亮点,通过集中学习、聆听音乐党课、观摩红色舞蹈剧目、举办文艺展演等形式,开展多元化党史理论学习。
带领党团优秀学生在院内成立“学生党史宣讲小分队”,分年级、分批次、分时段进班级、社团、学生组织开展了共27场宣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全院学生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知,强化了对共产党和伟大祖国的情感认同。
二、努力依托团委、教研室“两个平台”,辐射成果转换广度
(一)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构建活动育人新体系。
一是为学生建立“音舞学子领航一表通”,密切关注并引领青年、团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向党组织靠拢,确保党员的发展均来自群团组织推优;二是将主题班会、团日、党日活动勾股相联,努力打造了音舞党史微讲堂、红色放映厅、经典诵读站、文化传声筒四个主旋律IP;三是依托“学生党史宣讲小分队”、“红色影视线上资源库”、“书香阅音”读书交流会、多功能表演厅,充分发挥党员带团员、团员带青年的示范引领效应,融合线上、线下双轨道学习和观摩形式,承办了贵州师范学院“党的故事我来唱”建党百年经典歌曲歌唱大赛、协助学院举办“学史感恩,艺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等。作为校领导定点联系的我班团支部已连续两个学期围绕“四史学习”开展主题团日展演活动,校领导均亲自莅临现场观看与指导。
(二)将团委建在专业上,探索“团建/思政+X”教研模式新方法。
作为团委负责人兼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我致力于将团委建在专业上,积极探索出了“团建+管理”、“思政+教学”、“团建+科研”的教研模式新方法。
1.“团建+管理”。始终将“团支部标准化建设”对标教研室管理工作,从教研室工作一本通到理论教师工作量化积分考核,从试卷集中命题合理性审批到基于IBO理念下的课程达成度分析等,均严格审查、规范流程、标准化归档。
2.“思政+教学”。教研室利用见习周,结合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内容,组织理论教师向全院团学青年开展以“建党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系列音乐党课。下半年,围绕师范认证中心工作,我院团委将团学建设、党建思政与课程教学、合作实践、践行师德规范、培养教育情怀相结合,一是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设计环节,并开展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优秀教案分享会等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深层次理解与理论性实践;二是在学院各班团支部内开展先进教育典型事迹学习会,对张桂梅、刘秀祥、黄文秀、陈立群等先进教育典型实例进行专题学习,结合党员旗帜与师范初心开展交流研讨;三是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我院学生获贵州师范学院2021年度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贵州省第五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等。
3.“团建+科研”。音舞团委联合理论教研室制定以“傩文化”为主题的2021—2022学年秋冬教研活动,目前已带领团学青年在铜仁德江、印江等地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音乐文献收集、口述史研究、数字化记录等一系列举措,力争抢救一批“傩堂戏”仪式音乐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秉承把双脚踏在大地上、把科研做在大地上,立足学术前沿,形成诸多在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中,本人坚持团建科研一手抓职责,本年度,顺利完成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结项结果良好,主持2021年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一项、教育厅高校共青团课题一项、参与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一项、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一项等。
三、深入开展“三个系列”活动,提升第二课堂高度
在开展“团内常规系列活动”中,发挥音舞学生专业所长,开展艺术创作、学术交流、对外演出、观摩展演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精品团日活动。
在开展“特色亮点系列活动”中,师生党员、团学青年积极参与了贵州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团省委“黔货出山,直播带货”大赛、省教育厅“云端快闪,红色歌曲接力”、全省征兵晚会、全省防艾主题演出、省广播电视局“V贵州·红色声浪我来传唱”视频征集、省文联、省文旅厅、贵州电视台主办的“唱响红色经典,庆祝建党百年”云歌咏比赛、“永远跟党走·舞心向党” 贵阳市文艺展演、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晚会、“在一柒”贵阳大剧院2021届舞蹈专业毕业汇报演出、老年节活动、第二届“教学节”、迎新晚会等,表现突出,校内外好评不断。
在開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学青年开展春晖行动、“三下乡”、义务支教、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牢牢抓实“四支团队”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厚度
依托院团委学生会、学生党支部、“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这四支队伍,以加强群团建设为抓手,夯实组织基础厚度,促进内涵式转型发展。其中,由学生党员、团学青年组成的“炫美阳光”志愿服务队有幸在刚刚公布的2018—2020年度全省优秀志愿者、团队评选中,荣获由团省委、省精神文明办、省民政厅联合授予的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我院团员学生赵重玮获贵州省“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本年度,本人积极组建“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在指导学生科研及创新创业类项目、竞赛方面,均有了“质”的突破。一是在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方面,本人指导三位学生获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三位学生获参与本人教师科研项目各立一项,全院立项的8个项目中,本人指导学生立项6个;二是在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方面,本人指导学生获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两项、省级两项、国家级一项;三是在创新创业类竞赛方面,本人指导学生团队获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挑战杯”贵州师范学院校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赛三等奖三项等。
音舞团委接下来将继续在“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系列活动、四支团队建设”的新型“团委书记抓团建”模式下展开团建工作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力争以团学教师为龙头,集结党团、青年学生群体力量,以党建思政、团学建设、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为抓手,凝练团委工作亮点与特色。
作者简介:舒然,女,仡佬族,出生年月:1989年5月13日,籍贯:贵州贵阳,工作单位: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讲师,单位所在地: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邮编:550000。项目来源:2022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青团一般课题,项目名称:《创新高师院校“思政+音乐”美育团建模式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GQTyb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