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
2022-03-03刘小源
刘小源
摘要:《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在《诗经》众多的爱情诗之中,或以水抒发爱慕思恋之情,或以水诉说爱而不得、思而不见的痛苦,或描写二人在水边一见钟情的场景。使“水”成为了中国早期文学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水意象
一、水意象在爱情诗中的体现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水作为一种自然意象,在《诗经》中为爱情添加了不少的柔美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而它在爱情诗中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以水起兴,抒发对心爱之人的思恋爱慕之情
起兴,又叫“兴”。朱熹曾在《诗集传》中作出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辞也”。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就像我国第一首经典情诗《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没有直接描述作者梦寐以求之人的容貌,而是以水这个意向起兴,写作者因看到河中之洲成对的雎鸠而联想到自己思慕的女子是自己的佳偶,从侧面将这位“窈窕淑女”的美好展现出来,真实、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相思爱慕之情。
1.2表达爱情不如意时的痛苦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写到:“夫情之所钟, 古之‘ 士 ’ 则登山临水, 恣其汗浸, 争利求名, 得以排遗; 乱思移爱, 事尚匪艰。古之‘女’闺房窈窕, 不能游目骋怀, 薪米叢脞, 未足忘情摄志; 心乎爱矣, 独居深念,思蹇产而勿释, 魂屏營若有之,理丝愈纷, 解带反结。”《诗经》中情诗则往往通过水之悠悠表达被自爱情、婚姻不如意时的痛苦。《诗经·卫风·氓》是一位遭丈夫遗弃的女子的深刻控诉,其中“淇则有岸 , 隰则有泮。”则用了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则是比喻了作者爱情不如意,婚姻失败的痛苦是没有终结的。这首诗描写的情感真实强烈,将水与爱情失意的痛苦联系在一起,让人不禁对作者的遭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1.3体现了追逐爱情而不得时的惆怅之情
《诗经》作品还常以水的宽广、幽深和水流的洄漩湍急象征爱情的莫测高深,迂回宛转、一波三折。体现了追逐爱情而不如所愿时的惆怅。我国最早的朦胧诗之一《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则表达了这种感情。作者沿着河水不停寻觅,而“伊人”却仍“在水一方”,亦真亦幻,可望不可及。“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作者反复追寻,心有爱慕却爱而不得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怅惋之情。
二、水意象的成因
2.1自然地理原因
“水”,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河流,引申泛指一切水域。观察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祖先一直是缘水而居,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为长江黄河,而黄河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由此可见,水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成为一种文学意象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2.2社会风俗习惯
关于水的文化意义 ,傅道彬曾从文化原型的角度做过一番分析考究,并总结说 :“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 ,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义的需要和目的 ,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义相同的象征意味。 其次也正因为水的禁忌作用 ,也使水成为人们寄托相互思慕之情的地方。”
《诗经》产生的年代正是礼乐盛行的时候,而水是具有分隔阻碍的作用的。结合时代及其当时的爱情与道德观念,我们就可以意识到作为意象的水不仅仅代表空间上的分隔,而更像是一股约束男女之间爱情的力量。
2.3水本身具有的独特意义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地球有72%的表面被水覆盖。水在空气中含量虽少,但却是空气的重要组分。水的出现与存在远远多于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生活中处处有水相伴,如江、湖、河、海、雨、雪、霜、露,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均少不了水的参与。正是水本身具有的独特意义,使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影响
受《诗经》影响,水意象在后世作品中大量出现。例如,秦观《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运用了水意象来描写爱情;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写自己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与惜别之意;再如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的“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写出了自己的对人生失意的遗憾之情。现当代作家沈从文对《诗经》中水意象进行了继承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水世界”。 总之,这些水意象,都对《诗经》及后世的文学作品添砖加瓦,令人读来不觉有感同身受,流连忘返之感。
注释:
1.《诗集传》:是宋代朱熹著《诗经》研究著作。《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
2.《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于1960至1970年代写作的古文笔记体著作。全书约一百三十万字,论述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用文言文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此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1979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后钱钟书又出了一套《管锥编增订》增加改正原来的内容,共五册,均为中文繁体版本。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又发行了一套四册的版本。
3.傅道彬,男,1960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县,全国政协委员,历史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文联主席,黑龙江省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出版有《诗可以观》《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文学是什么》(合著)等著作。
参考文献:
1.傅道彬编著.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2.刘 廷.《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探究.文艺生活,2012(12)
3.赵逵夫注评.《诗经》.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