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2022-03-03张萍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效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张萍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结合语文课堂具体教学环境,寻找符合课堂教学规律,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优化整体教学效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往往可以满足语文课堂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上得更有效。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以下就是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些实践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随着电脑设备“班班通”全覆盖,安徽省基础应用平台、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等资源平台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或“线上教學”中普遍使用资源,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明了、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性广,让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特点,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这种优势,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专心听讲,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信息技术相关的优势适时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到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景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引导学生高效地参与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播放:电话铃声响)教师:咦,神秘电话,喂,你好!(播放音频)

教师:听到了什么?

学生:鸟叫。

教师:这只小鸟

学生:叽叽喳喳(指名学生来读)

播放音频,教师:听到了什么?

学生:这只小虫子(唧哩哩)

教师:再听雨滴声,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下雨声,学生读:小雨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汇聚在一起,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拟声词

教师:是的,这些用来模拟声音的词语就是拟声词,他们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是谁送给我们的?

播放音频: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大自然,恭喜你们通过了小测试,因为你们不仅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听。下面我正式邀请大家来参加我的音乐会。

教师:想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读题)大自然的声音。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的知识点比较多;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又需要进行知识的延伸。如何实现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呢?信息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提前将课件制作好:包括视频、微课等。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只需通过提前课堂需要进行操作,很快完成板书、图片、文字、声音等出示任务,教师便可自如地在实际教学中高速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节奏,使教学及时与学生课堂气氛相一致,使教与学相结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调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建构的,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转变教学观和学习观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互动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转变的需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好为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条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麋鹿》的生活习性内容之前,笔者制作了“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微课,时间只有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微课,借助视频学习课文中关于麋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学生深刻的掌握住麋鹿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讲解清楚,语言流利,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后,学生还能够自己通过网络查找麋鹿的相关知识,扩大了对麋鹿知识的了解。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课下进行学生的习惯。

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到问题的解决结束。课堂教学中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小露珠》导入新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了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下,想象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石头书》一课,学生学习完课文时,我把制作的课件及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石头书,并想像一下石头书中还有哪些学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它需要不断地刺激,而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而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例如,在教学《第八次》的时候,学生单单看课文的内容,有可能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只是要不断的战斗。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找一部相似的动画播放,我想那将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想象,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可以优化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78A5AB1A-1778-42F6-B631-C1F7FA621693

猜你喜欢

效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慢”过程 “高”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