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初中科学技术设计教学探索
2022-03-03吴春兰
吴春兰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不断的发展和改革,科学精神是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技术设计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教学中,以教材技术设计产品为载体,于产品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于产品的评价和交流,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于产品的改进和完善,激励学生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科学观念;科学精神
引言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为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已经将科学课程专门设置成一门课程,初中生可以不断学习科学知识,并将科学素养的观念代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爱学习,是加强科学素养的最佳阶段。当学生进入初中,开始接触科学,化学和物理课程,会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教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科学观念的概念厘定
科学观念不同于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必须严格界定,因而它利于记录、传播和交流,而科学观念更具有模糊性,它是科学概念及其与其他概念联系的整体背景和基础。它不便于传播和交流,却具有广泛和高效的特征,既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又广泛支配着知识的应用。培养人的科学观念,是学科教育的素养目标和实用目标的中介,因而对学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是认为科学观念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概念,是初中生变动不居的性格中无法形成的概念。其实,科学观念并不是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學的概念,它完全可以以科学教学(当然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学)的实际为依托,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循序渐进地在学生内在性格和思维习惯上产生影响,并最终获得科学观念的本真性实现。
2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也是影响学生科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尽管初中学生经过小学教育已经初步培养学习技能,但是学生还处在儿童与青年转变时期,儿童特征明显,如果教学缺少乐趣学生就会降低专注力,无法将教师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全部掌握,久而久之学生之间的能力就会出现较大分层,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科学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趣味性课堂。
2.2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和合理
有的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及合理,教师仍然按照结果性评价来落实这一阶段的教育任务,没有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教学评价的内容形式以及策略非常的单一及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自信心。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与学科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科学课程的开设会受到教学评价的影响,形式新颖的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热情。但是教师无视这一教育环节的分析以及改进,按照最终的测试评价来了解学生。
3培养初中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教学策略
3.1宣传科学思想,培养创新人才
(1)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尊重初中生,学生可以大胆的提出疑问,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学生讨论和研究的机会,比如空气的存在,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通过某些试验或周围事物证明空气和大气压的真实存在。同学们通过简单的试验,比如将一个空的集气瓶倒扣在水中,发现水不能进满集气瓶、将空气瓶放在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有空气的存在,这些简单易操作的试验,可以积极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课堂氛围热烈。(2)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课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相互讨论。比如关于重力的教学,老师可以先展示一张A4纸和一个小石头同时从高空着地,观察老师试验,在将A4纸揉成团,再与小石头同时下落,然后观察,相互讨论,下落的速度有着怎样的变化,老师可以在通过多媒体,多介绍一些这样的试验。试验完成以后,老师就可以提出有关于重力的问题,比如重力的方向是朝向哪里?重力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思考,相互讨论,老师激发学生的智慧。3.精选案例,实施有效互动初中科学互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精选案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炼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互动内容,实施有效互动、避免无效互动,真正发挥互动的价值。案例选择既要贴合初中科学实验的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贴近学生已有知识与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不断在科学教材中精选教案。
3.3优化反馈评价。
(1)反馈结果及时化。作业反馈是作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应第一时间对学生的各类作业进行反馈,且反馈要以正向激励为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完善作业。反馈的形式有书面作业的评语、作品的展示与评奖、线上讨论的点评、项目化长周期作业的“项目支架”提供等。(2)过程评价常态化。在进行作业反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应用过程性评价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破解“唯分数、唯结果”的应试困境。(3)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可构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复评”的多元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反思、总结,在评价中借鉴、学习,在评价中找到自我成长的新支点。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初中生喜欢科学,才会自己动手去做一些实践来学习和探讨科学课程,就会有科学精神。若初中生对科学这么课程失去兴趣,科学素养又从何谈起呢?这也是科学课程的失败之处,我们老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为社会主义培养崇尚科学的人才贡献一份力。全国公民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是社会主义快速发展之时。
参考文献
[1]伍阔伦.提升初中科学分析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大气压强”为例[J].新课程,2020(41):204-205.
[2]张夫坚.巧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谈初中科学课堂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20(17):1-2+128.
[3]陈绪杰.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76—177.
[4]叶笛.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J].教学与管理,2019(22):53—55.
[5]王晓敏.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73.4E78E0F6-38A2-47F4-9428-DECEEC727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