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管窥
2022-03-03胡星
胡星
摘要:新课改的提出与实践应用,更加强调德育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明确当前小学教育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德育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分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根据实际的教育需要融入学校、家庭及社会元素,改善以往德育教育方式单一、枯燥乏味的弊端,在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个方面的支持下高效完成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取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践,针对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德育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模式
引言
学校是学生成长以及树立高尚思想品行的重要场所,注重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可以让学生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但是从当前德育教育实践来看,存在家庭与学校双方缺乏配合的不良現象,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学生教育,将德育教育看作是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家长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最终成效,学校和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德育教育对学生日后发展的影响,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复杂环境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展开德育教育,基于学校、家庭“三体一位”理念下积极推进德育教育,保证德育教育成果更加理想化。
一、借助家庭教育,奠定德育发展基础
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最熟悉的场所,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阶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往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和思想品德,所以家长务必要转变以往落后的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身教育能力,与孩子勤于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家长要注重家庭环境氛围的构建,避免工作生活压力大而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提高家庭教育成效的先决条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家长要注意教育方法的选择,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教育所需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及时排解孩子遇到的生活问题和难题,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比如,孩子在学校时与其他学生发生了争执,被同学欺负,家长不能让孩子以牙还牙,而是采取沟通的方式了解事情经过,及时与出现矛盾的同学进行沟通,最终达到和解,避免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楷模,及时更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二、突出学校价值,形成德育教育新模式
学校在德育教育中起到核心和指导作用,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都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要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德育整体水平。新时期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探索更多实践活动利于学生对德育思想的深化理解,逐渐形成高品质的道德观念。比如,可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接力比赛,接力比赛是锻炼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比赛过程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户外野炊活动,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或两个做饭小能手,负责分配做菜的准备工序,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下完成菜品的制作,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成就感,更多的了解生活知识和技能,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促进德育社会化,积极传播正能量
如今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致使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产生,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关注或者解决不合理,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提供给学生们良好的学习氛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环境。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构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对策,及时停播这一影视作品,避免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升,愿意模仿周边事物,像这种没有起到较好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必须及时制止。同时还有加大对黑网吧的打击力度,许多成年人都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又更何况是年纪尚小的学生。面对各种有趣的游戏,学生很难禁得住诱惑,一旦沉迷其中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除了对不良事物进行打击外,还需要建立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等场所,让人们进行全面阅读,提升全民素质,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宣扬积极向上的文化,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提升道德素养。
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模式,带动教育改革
学校和家庭是帮助学生获得较好教育的有利保障,学校与家庭不断寻求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作用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家校互动,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保持一致性,相互配合的开展德育教育,提供给学生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在相互配合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像社会植树活动、垃圾捡拾活动等,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对应的嘉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历练学生的坚韧品质,促进其良好品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能够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明确小学德育教育不是学校一方面的事,而且仅凭学校一方的力量也难以将德育落实好,结合全体力量,利用多方优势,加强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发挥自身核心作用,不仅仅需要关注学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更加需要引领学生们发掘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吴静娟.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构建分析[J].考试周刊,2020(81).
[2]董颖春.试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D].鲁东大学.
[3]潘建英.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