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03-03张万明
张万明
摘要:如今,各学科的教育都在强调育人作用,在基于知识理论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具有引领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的作用,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强化教育成效。本文将立足于农村地区的初中历史教学,说一说如何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农村初中生的阅历不丰富,眼界不开阔,家庭教育条件较差,普遍存在法治意识薄弱,缺少爱国意识,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等问题,这类问题在留守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展成为有用的社会栋梁,教师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他们,那么如何将这样的内容合理、巧妙的渗透到历史课堂上,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一个难点。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1.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一名社会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和义务,当代青少年更应该拥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为了祖国的发展而不懈奋斗,维护国家利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首要内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拥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历史人物不在少数,更有一些轰轰烈烈的事迹可循。初中生血气方刚,用这些例子为他们树立榜样,一定能够使他们的心为之颤动。
如在教学《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时,讲到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笔者用自豪的语调说:“在中国居住十七年之久的马可·波罗亲眼目睹了元朝统一以后的盛况,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多的财富,忽必烈简直是皇帝中的皇帝!”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的版图并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现在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吗?元朝时的总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公里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中国现在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元朝则有1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现在的中国对比多了近一倍的面积!笔者继续讲述:元朝的疆域在蒙古军的东征西讨中地跨欧亚大陆,最远曾抵达欧洲的多瑙河畔!台下的学生不禁发出了赞叹声,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笔者紧接着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元朝当时曾雄霸世界,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元朝而感到自豪!”通过史实的讲述,爱国情感教育自然而然融入历史教学中,学生深受启迪和感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民主、公正、平等、法治教育
当今社会是个民主、公正、法治的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那么,如何将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历史科的教学中呢?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在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商鞅变法》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商鞅变法前的典故《立木为信》,采用教学导入的方式,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向学生提问: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知道商鞅是个怎样的人?对于他实施的变法有何作用?学生通过回答明确:商鞅是个言必行、行必果、讲诚信的人,这为他在民众心中立下了威信,对于他后来施行变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诚信的重要性。笔者继续提问:讲诚信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何积极影响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历史典故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将历史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有趣的动画故事中受到启迪,促进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达到了历史知识的育人目的[1]。接着笔者出示材料,研读《战国策·秦策一》并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学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生1:铁面无私
生2:依法办事
生3:公平公正
生4:平等公正
教师提问: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与他相似?他们这些优秀品质对于现在的社会仍有哪些现实意义呢?学生通过历史知识联系我国当前依法治国社会现状的具体情况,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结论:当今的社会是个民主、公正、法治的社会,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全民共同遵守,只有人人都自觉做到公平正义,国家讲究民主法治,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
3.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自由、民主、文明教育
我国发展至今日,是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在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太多历史人物做出了牺牲。在民族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凭借过人的智慧,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具有历史突破性的发明,用这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自由、民主和文明教育再好不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获得胜利,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一系列的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维新变法、洋务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辛亥革命等活动中艰难探索中国历史的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寻求民主与真理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中国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让“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传承文明,崇尚新风,在日常生活中将文明付诸行动。
4.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敬业、和谐、友善教育
我国是一个强调“以和为贵”的国家,在古时一直强调“与人为善”,时至今日的对外外交仍然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时刻体现着友善,这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品质,应当传承下去。未来学生终将走向工作岗位,为培养他们的敬业意识,教师应当将各个时代中富有敬业精神的人物作为学生们的榜样。例如,中国现代史中讲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时代楷模张海迪等这些先进人物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以讲故事、播视频、放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学[3]。
5.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相契合的,二者融合具有实践的可行性。只要教师善于从历史教材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渗透给学生,一定能够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品质,助力他们的未来人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蓝娟.论析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学教学参考,2021(9):2.
[2]黄春梅.如何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2021(2020-9):70-71.
[3]韩云亮.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3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