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3-03张亚
张亚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中这样描述:“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历史,缩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而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乡土史就是地方史,本乡本土的历史,是整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也应成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合肥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有很多历史名人和故事,可以穿插于日常的历史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乡土历史 历史教学
一、丰富历史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时序性的特点,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是很大,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不太喜欢历史课,但每当谈到与合肥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学生情绪激昂,精神振奋,有时争论不休。我意识到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有意识的注意、查阅、搜集合肥本土历史教学资源,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合肥乡土历史。如我在上到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时,让同学们去搜集关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安徽合肥名人。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出李鸿章,于是同学们都吵着要我说一说关于李鸿章的一些事迹。幸好我有些准备,于是我故意卖弄关子,要想听李鸿章的事迹,必须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学好历史。同学们都说:“好”。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整理: 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对李鸿章而言,他的一生中,应该说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而最令其伤心的,也是洋务运动。他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曾哀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李鸿章何许人也,李鸿章,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通过这节课对李鸿章事迹的讲述,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历史课堂,真是一举两得。
二、走进家乡,感受乡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学生通过家乡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历史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身边文物承载的丰富信息的了解,逐渐形成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进而产生热爱之情。乡土历史是学生看得到、摸得到的历史,他就在我们身边。家乡的一位历史名人,一个人文古迹,风土人情,甚至土特产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都能激发学生的乡土之情,进而引伸到对祖国的热爱。只有对家乡充满了爱才会引发对祖国的热爱。乡土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枯燥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完解放战争后,我设计了以“渡江战役与瑶岗”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让同学们利用假期自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走访身边的老兵、革命老人,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等途径,了解我们当地的历史、聆听身边的故事,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近代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发奋学习,为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强大做贡献,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下面就学生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一摘录: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位于安徽肥东郊肥东县撮镇,南临淮南铁路和合芜公路,北靠312国道,从合肥到瑶岗乘车只需半个小时。来到瑶岗,首先看到的便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当年曾亲临瑶岗的渡江战役指挥者之一、著名书法大师舒同1986年9月题写。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軍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1949年元旦前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结束。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粉碎美国和国民党划江分治的阴谋,毛主席、党中央适时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经中央批准,渡江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
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了解家乡的古今变化,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三、开发乡土历史资源,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熏陶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重要的社会功能。新世纪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出和强调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足见人文素养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对杜威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教学相长”有了新的感悟,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引领学生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培养.如讲到“必修2古代经济政策中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说到明清时期的徽商时,我就以当今在肥东建造的徽商批发市场为例,让同学们思考:当今徽商的发展速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这样就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明清,感受徽商的经营之道和蕴含的人文素养。明清以来,诸多学者在观察、了解、研究徽商后,一致把徽商形象地比作骆驼,称之为“徽骆驼”,这一比喻集中反映了徽商整体的志向和追求,也是徽商经营理念的核心。“徽骆驼”精神,可以概括为三方面:敬业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即“以儒道经营”、经营理念突出“诚信”、“义利”。徽商的这些精神,本质上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一脉相承,是一种原始生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一次完美结合。
乡土历史教学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史能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所以在历史课堂融入乡土历史教学是必要的,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去体验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热土的历史厚重,去体味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学会用心去感受历史的灵动,从而体现历史的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1、8
2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人民网
3贺心滋:《乡土史教育和教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