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语文的不解之缘
2022-03-03王泽南
润·文摘 2022年2期
王泽南
说起我与语文的不解之缘,是源于年少时对《红楼梦》的钟爱。
那时初读《红楼梦》,并不喜欢林黛玉,只道她整日哭哭啼啼使小性儿,酸言醋语得理不饶人。直到有一回,读到黛玉隔着纱窗逗鹦鹉,教它念诗,才觉得林妹妹是如此灵动可爱,又纯净得不沾染一丝世俗。
说来有趣,林姑娘于我也是有“半师之谊”的,书中她教香菱学诗,也顺便教会了我,正是按照黛玉说的步骤,我先后读了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等人的诗集,也学会了“不以词害意”的写诗方法,对诗词的爱从此一发不可收。多年后,当我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文化类节目的舞台上挥洒自如,凭借的就是在黛玉“指导”下积累起来的诗词量。
大学期间,我学习的是英语翻译专业,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那时的我似乎与“语文”渐行渐远,以为要做一名好翻译,学好外语就够了,幸而一位恩师指点我说:“翻译这条路能走多远,最终看的是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起初我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直到开始研读《红楼梦》的英译本,发现许多人名、诗词、匾额、灯谜等因受文化差异的限制,译成英文后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首席大丫鬟“袭人”名字的翻译,早年间就有人误译成“Attack Man”(袭击人),完全曲解了作者的原意。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创造性地给袭人起了一个英文名“Aroma”(芳香),于是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形象跃然纸上,正符合“花气袭人知昼暖”的深意,可见好的译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
从最初对《红楼梦》的著迷到如今从事的文学与翻译研究,“语文”早已化作我人生的底色,滋养了我斑斓而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