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背景下高中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03-03全婵兰,狄霜梅,何穗,李艳

学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全婵兰,狄霜梅,何穗,李艳

摘 要:高中是培养健康素养、建立健康理念的重要时期。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的科学防控”教学实践,基于“大健康”理念,从跨学科和大单元的视角进行了高中健康课程教学设计,借助三个挑战性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种类与典型症状,理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原则,从而提升传染病科学防控意识,形成科学理性对待传染病的态度。

关键词:大健康;高中;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58

2010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沪教委体〔2010〕72号),要求学校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大健康观为指导,把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健康素养、建立健康理念的重要时期。以健康素养提升为目标的系统的健康课程教学是中小学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呼吸道传染病的科学防控”为例,分析了如何基于“大健康”理念,形成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健康课程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学情分析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全面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至关重要,也对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高中生了解疾病发生机理,健康机理,采取科学态度应对健康问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当下高中生活乃至未来人生健康幸福的基石。在这个背景下,本教学设计选择了以“呼吸道传染病科学防控”为主题,是本单元其他疾病防控学习的基础。由于水痘是学校常见的较为典型呼吸道传染病,本节课主要以水痘为典型病例,进行了一次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于“大健康”理念的教学实践。高二学生已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病毒的基本特征及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机理,经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宣传教育,学生已初步了解新冠肺炎的相关防控知识,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要点和重要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针对上海中学的学生具有喜欢应对挑战、理科基础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层层递进的系列任务挑战,并采用相关的可视化科学建模工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系统防控策略,更是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学会科学预防疾病,养成健康的理念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与思路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并最终指向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这一总体目标。五个教学目标分别为:(1)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种类与典型症状,根据典型症状鉴别呼吸道传染病;(2)通过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相关知识,理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原则;(3)提升传染病科学防控意识,能在特定情境中,主动采取系统地防控措施;(4)通过了解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提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科学防控的重要性,形成以科学理性对待传染病的态度;(5)理解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为了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课前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调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本次教学设计的思路体现出三个特点,即“深度”“有趣”“精准”。问题和问题解决是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1]。本课时围绕三个挑战任务展开,最终呈现出如何充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合力,做好传染病精准防控。具体的教学思路设计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中关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基础知识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由学生课下自学,课上分别通过三个挑战任务展开,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学设计各环节如表1所示。

四、总结和反思

(一)总结

课后教师收集了学生的宣讲方案,从学生提交的宣讲方案来看,学生能够针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点,形成肺炎、水痘、感冒、流感、新冠防控宣传方案。为了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需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调研,结合课堂教学和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及其科学防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后的调研显示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呼吸道传染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办法;了解了水痘的病因、潜伏期、隔离期、防护措施;了解了水痘的传播途径与隔离时间极其意义;了解了传染病动力学的经典模型,可以采用数学模型预测传染病隔离时间;更科学地认识疾病和家庭如何管理和防控;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一些常见流行病的方法。

2.学生更希望了解与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健康知识。通过调研和与部分学生的沟通可以发现,学生更希望了解的健康方面的知识或方法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识别方法、心理调适、常见传染病和疫苗接种时间、流感易发时段及应对措施、一些常见但人们了解不多的疾病(如宫颈癌、乙肝、艾滋病等)、健康饮食结构、健康饮食管理、睡眠管理、疫苗的作用、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体检注意事项、伤口处理等。

3.学生更喜欢以基于体验的深度学习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当问及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时,学生在反馈中表示,可以通过视频、情景剧、病例分析、游戏、知识竞答、将健康教育与创意视频漫画结合、实地调研、网上互动、讨论、讲座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生更想直观了解病原体传染人体的具体过程,病毒的作用机制并可以真实数据为主,结合科学工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实践体验、科学实践等方式深度学习。

(二)反思

1.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将基础知识放在课下,课上针对问题展开。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学习,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更会加强课堂中师生互动与知识的生成[2]。由于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翻转课堂的形式更适合。以本教学设计为例,开始前,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水痘、猩红热、肺结核、风疹等等的传播途径、预防等内容。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在课堂导入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串联起来,并运用于后续的问题解决。

2.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综合思考传染病防控,形成健康大局观。健康教育涉及各个学科,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以本教学设计为例,在总结肺结核的特点时,以语文课中学到的鲁迅的《药》一文中老栓的儿子小栓的肺痨为例,加深刻学生对肺结核典型症状的理解;在完成挑战二的任务之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生物课程中的传染病预防原则;在挑战三的任务中,介绍了传染病的经典动力学模型与数学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和情境设计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节课选择了学生身边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为例展开,又以家庭防控作为主要防控方案设计的场景,在常见的两室一厅居住环境下,出现水痘病例,该如何统筹全局观进行防控,这不仅仅是考虑健康防控的问题,还需考虑空间、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参与讨论更加积极热情,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拓展。

4.从大单元的角度整合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大单元设计能够改变学科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3]。本专题属于第二单元“疾病预防”,单元围绕疾病预防展开。作为传染病防控中呼吸道传染病的理性认识与科学防控,本专题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有关键性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调研、综合各种因素形成防控方案,还是跨学科动力学模型建构等,都是基于大单元的角度提升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大健康的大局观。这些能力和态度将作为后续单元学习的铺垫,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   朱德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8(8):74.

[2] 呂晓娟.基于学生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100.

[3]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7.

[责任编辑 赵颂花]

猜你喜欢

大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