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及其启示
2022-03-02陈卫亚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人才院
陈卫亚 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人才院
邸 磊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院
我国见习教师培训及新任教师培养,应着眼现代化,植根实践性,紧扣创新性,凸显协同性,确保规范性。同时,还应着重以制度创新激发各参与主体积极性,点面结合针对性实施精准化培训,构建强有力治理体系确保高效协同,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化腾飞。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含义、发展历程等进行阐释、梳理,探查阐析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特色经验,为基础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及其组织治理提供规律性启示。
一、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与含义
(一)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从业见习一般遵循以下模式,即取得相应学历并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受聘后由经验较丰富教师带教一年,通过考核即被视为正式教师。上述传统模式在2012 年以前的上海也长期存在。但上海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使传统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主要动因在于:一是适学龄儿童数量增加对师资队伍壮大提出客观需求。这源自上海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常住人口扩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诉求促使大量新建学校落成。二是教师队伍来源多元化为新任教师队伍质量带来挑战。2010 年上海全市初任教师中,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比例已达34%,相当多的新任教师甚至没有实习经历。三是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优质教育需求对新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新教师在进入职位之初,就务必具备新时代教师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教育能力。
(二)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含义
1.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见习教师是指从师范学校或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并第一次担任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的人员。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是上海市为中小学在第一年见习期间新任教师实施的一种规范化训练制度,其目的是强化提升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使其尽快满足合格教师要求,并整体提高全市新入职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2.规范化培训承担主体
一是聘任学校,即接收见习教师入校任职的学校;二是培训学校,是指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承担见习教师培训任务;三是培训基地,是指某校承担对见习教师开展培训任务的学科教研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必须经过专家评估,实行年检和动态管理,只有在顺利通过年检,方可继续担任见习教师培训任务。
二、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改进
1.四区试点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2011年8月,普陀区、奉贤区、徐汇区和长宁区四区中小学和幼儿园见习教师参与了为期一年的试点培训。该阶段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是顶层设计:集思广益布局谋划。早在试点工作实施之前,就向多位专家开展专题咨询研讨,在市级层面明确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主要模块、内容标准及证书管理等。
二是区县统筹:创新机制为全面推行提供范式。各试点区和基地学校摸索出多种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形式。如普陀区设立培训试点工作津贴及专项资金,探索出“5+4+1”见习模式;奉贤区形成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分批对调培训、区级训练和自我研究同期穿插的见习模式等。
三是基层探索:找寻实践操作路径。见习基地学校创造性探索有效实践操作路径。如位育初中依托“新教师培训实施方案”,采取新教师与优秀教师结对方式,将既定培训内容在带教指导中予以落实;曹杨第二中学提出了“标准导向型”的培训方式,即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和底线标准规范、引导见习培训活动。
2.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2012 年3 月15 日上海市发布实施《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导意见(试行)》,同年4 月11 日召开启动会,正式全面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在2012年度,上海市全市招收见习教师4900多人,在全市378 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实习基地(市级114所,区级264所)开展规范化培训。各区甄选近5000名指导教师,并成立专家组督导培训工作。培训工作实施以来,以“规范化”为抓手,各主体协同配合,以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形成区级培训、基地学校培训与聘任学校培训三方合力。
3.改进丰富阶段(2014年8月至今)
(1)提出进一步推进意见
2013 年7 月5 日,《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意见(试行)》颁布实施,围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解决办法。主要包括强化“规范”意识、科学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与经费保障等五个方面。
(2)推出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
根据2016 年4 月15 日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的通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展示活动”从2016 年起每年在全市举办。本活动旨在通过展示交流,总结体现本学年度“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优异成果,引导、带动新入职教师基本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进一步完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展示活动对促进年轻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3)举办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
2017 年9 月11 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通知》发布,决定从该年度开始开展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一是关于指导思想,明确以赛促训,强调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提出促进培训能力和水平提升等;二是对比赛学科作了明确规定,设置了十大学科组别,并对其含义进行了说明;三是对比赛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明确说明,考察范围包括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等三个方面;四是形成一套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行机制,在组织上形成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的格局体系,在实施方式上注重信息化技术的规范化、高效化应用,在组织实施方面形成一整套成熟运行机制。
三、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特色与启示
截至2017年,已有约3万名青年教师完成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任务,约占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人数的20%。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上海市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性、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功经验值得全国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予以借鉴。
(一)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特色
整体来看,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呈现出规范性、协同性、实践性、创新性、现代化等五方面特色。
1.规范化
规范化是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最显著的特征。一是规范化的培训内容,将培训内容优化为职业感悟和师德修养、课堂经验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和德育体验、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等四个领域;二是规范化的培训场所,培训学校或基地学校均经一系列的评估筛选和审核,既具有示范性又具有引领性;三是规范化的培训时间,明确规定见习老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是一年,其中50%以上的时间须在培训学校或培训基地进行。
2.协同性
一是组织管理的协同,主要体现在市、区(县)与学校之间的三级协同:市级层面,在上海市教委的统领下,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负责总体协调和培训统筹工作;区(县)层面,按照市级政策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有效政策制度和保障机制;学校层面,聘用学校、培训学校或基地学校依据其功能优势进行协同互补。专家指导小组则全面参与上述三个层次的咨询、指导和支持。二是培训机构的协同:教师进修院校、见习基地学校、见习教师聘任学校等三类机构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内容、时间与方式上形成协同运行态势。三是培训师资协同:聘任学校与基地学校均为见习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学科导师与班主任导师,两方面导师的指导各有侧重,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形成多导师带教与团队学习同频共振合力。
3.实践性
一方面是推行实践浸润式培养,使新教师能够在一年的见习时间里,浸润在市级或区级优秀教科研团队中,以得到全面、规范的熏陶与培训。另一方面是强调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如前文所述,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先是经过四区试点,之后才全面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予以改进。四区试点有利于发现优势,弥补不足,提供实践经验;一系列有关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则描绘出上海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改进的路线图。
4.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把通过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作为在上海从事中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把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经历纳入有关师范类高校相关专业学位学习实践范畴,使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成为教师教育与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创新。实践创新表现在,其所经历各阶段中,都有创新性的做法不断出现。譬如,长宁区渗透学校特色文化,使见习教师在文化浸润中全面提升;静安区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区域资源,全面帮助见习教师成长;钟山初中则通过见习教师与年轻教师同课异构“打擂台”,在同课异构下提高了见习教师的教学效率等。
5.现代化
在培训内容上,将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使用、制作列为《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的重要内容,将“运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采用”项目的必选内容,将“教师熟练地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作为“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技巧的表现”的重要内容。在学习方式上,高度重视将信息技术充分引入到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上来。一是建立学分互认管理平台,以及丰富、多样、开放、可选择的上海市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体系,成为多层次教师参与培训的“立交桥”。二是启动“研修一体”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促使教师在“研修一体”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二)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启示
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经验特色启示我们,我国见习教师培训及新任教师培养,应着眼现代化,植根实践性,紧扣创新性,凸显协同性,确保规范性。同时,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尚面临某些亟待破解的现实性问题,譬如,工学矛盾一定程度的存在;个别可能产生的角色混乱和职业倦怠现象;实施效果与预期尚存一定差距,等等。针对上述现实性问题,在充分借鉴发挥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既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下对策性建议。
1.以制度创新激发各参与主体积极性
见习教师培训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见习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教师(包括聘任校、基地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教师、师傅等)、上级领导(主要是聘任校领导)、教育教学专家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见习教师与指导教师两方群体,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工学矛盾。为推动解决工学矛盾,对于见习教师与指导教师来说,需要在工作量设置与评价机制安排上予以制度性考虑,如适当控制所分配的工作量,将见习教师培训学习与指导教师的带教工作适当计入工作量,谨慎给见习教师分配班主任岗位,将见习教师参与培训及指导教师带教的成效纳入业绩考核等。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应是为各方主体的参与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有相应充分的获得感,能够密切协作从而形成协同性合力。
2.点面结合,针对性实施精准化培训
在目前开放式获取教师资格的体制下,基于不断扩大的教育需求,无可避免地会有大量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新任教师培训在具有“新任”共性的同时,呈现出多向度的个性特征。因此,要强化对新任教师基本情况的调研与把握,兼顾共性与个性需求,点面结合,有针对性设置个性化课程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研教方式。一方面,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致力打造个性化、订单式课程项目,创建课程超市,给予学员充分的选择空间,满足其全方位、多向度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见习教师具体情况,精巧安排,努力使之与更为契合的指导教师结对,以达到相得益彰、教学相长的效果。
3.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化腾飞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教育教学日益深度的融合,使教育教学日益打破时空限制,从而促使见习教师培训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可以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研修机制。以精品课建设为基础,打造见习教师优质学习资源库,为学员提供丰富足用的网络课程,使学员能够借(移动)网络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可以大力发展MOOC(慕课)教学,打破时空限制使广大学员方便地受到名师指点;可以采取“互联网+研修”的形式,打破时空开展网络研修。二是适时升级网络研修,打造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智慧学习空间体系。虚拟学习空间以教育云为核心,统合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应用(教育APP),综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5G 通讯、大数据、区块链等最先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校园、教室等实体空间相结合,实现万物互联、人人互联,学员与名师之间实现多维互动,学习与研修时时可以发生,使工学矛盾化解于无形。三是适应上述变化,将基本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见习教师与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以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得以质的飞跃。
4.构建强有力治理体系,确保高效协同
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成功推进,与强有力治理体系的高效协同密不可分。该治理体系,是在上海市教委的统筹领导下,多方主体参与协同构建而成的。文件明确指出:“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负责规范化培训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据悉,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作为市级专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构,其职能定位聚焦“四个中心”,即全市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培训中心及服务中心,在切实保障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事业进行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咨询,并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进行管理与指导。由此,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在包括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在内的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的确,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经过充分授权,建设强有力研究和执行机构,使其能够对上提供政策咨询,对下组织落实,左右统筹协调,则必将为进一步构建高效治理协同体系,推进事业成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海市首创并践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上海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上海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所呈现出的规范性、协同性、实践性、创新性、现代化特色,为我国见习教师培训与新任教师发展提供重要经验借鉴与启示。针对当前现实性问题,我们还应着重以制度创新激发各参与主体积极性,点面结合,针对性实施精准化培训,构建强有力治理体系确保高效协同,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教师专业化腾飞。当然,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仍在实践中不断面对和破解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仍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加以研究,并以其更为丰富的经验与规律启示与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实现更为长足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