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有效方法

2022-03-02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教研室刘应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文章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教研室 刘应明

阅读、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亦是文本解读能力的综合体现。现阶段,中学生思想、认知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年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对文章情感理解流于表面,对知识的掌握、运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文本解读,不仅能改变以往“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温度,而且在多种情境、问题的引导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在学习、思考过程中梳理文章框架,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对此,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明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立足文本解读特点,在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为初中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文本解读教学概述

文本解读就是在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对字、词、句、结构、手法的深度分析,理解其背后隐含隐性情感的一种手段。与一般阅读理解不同,文本解读是对作者深层情感的挖掘,既要围绕文章主旨进行科学分析,又要结合现有的资料进行剖析,将文章艺术情感、文化情感进行巧妙融糅,以此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教师通过构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出发,对文章结构、情节发展、情感表达进行多层次分析,在增强自身情感认知的同时,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进而更好地掌握获取情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文化造诣,而且能为教师日后教学拓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为构建趣味性、专业性的语文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发生偏离

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字、词、句的使用,能让学生在阅读新的课文的时候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常常会忽视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的培养,将知识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这种教学理念虽然能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但于其日后学习、发展来讲并无太大帮助,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现行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一些学校也尝试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此丰富语文课堂内涵,提高教师教学成效。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思维的束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即使将课堂搬到线上,也是将其作为知识传授的一种辅助工具。教学模式的单一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也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导致教学工作与学生发展脱节。

(三)教学评价存在断点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亦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导向。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其文本解读、情感把握等能力并未过多考究,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自身问题,教师教学工作开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在日后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多个视角出发,为学生提出客观正确的结果,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提升自己。

三、初中语文实施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

(一)情境引导,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与一般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更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一方面,教师可围绕文章情感,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并以此作为课前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情境,在降低学生阅读、思考难度的同时,使其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进而培养良好的文本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用好情境这一手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有效思考,以实现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以《春》一课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情感与结构,掌握基本的写作方式,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选取生活中的一些景色,构建相应的情境,带领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春”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朗诵“春词”的视频,让学生闭眼倾听,品味春天的“活力”与奇妙,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合理批注,提升学生文本推理能力

批注作为阅读的一种辅助手段,形式多样、灵活性强,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情感、梳理重点知识,消除多余影响,提高学习质量。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圈点批注”可分为预习批注、启发批注、拓展批注,对学生文本解读、文本推理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阅读前,可对文章题目进行批注,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想一想皇帝的新装是怎样的。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章,并采用圈点标注的方式,对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标注,并围绕这些关键信息梳理文章情节走向。

(三)问题设计,规范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采用割裂思维开展教学,知识讲授、能力培养等环节缺乏关联性,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限制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发展产生脱节。“问题”作为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媒介,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交互,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对此,教师要发挥问题引导的优势,启发学生思维,丰富课堂内涵,以此规范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教师开展教学前,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了解作者鲁迅,并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感受作者心态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为日后学习奠基。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设置几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挖掘文章中的隐性情感。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相关史料,辅助学生阅读,使其进一步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封建、腐朽制度的不满,在提高自身学习质量的同时,促进语文素养、文本解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优化评价,强化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除了上述措施,教师还要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立足学生能力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评价的精准性与真实性,从而确保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语文素养的协同发展。

首先,教学评价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以现阶段初中生认知能力为前提,立足文本解读特点,制定多阶段、多层次的评价内容,并将其有效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以学生知识掌握、知识运用为节点进行全方位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教师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其次,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对学生来说,能力、素养既是其日后发展的关键依托,亦是其人生价值实现的核心内涵。为此,除了要注重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教师还要加强能力、思维提升过程的评价。围绕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将教学评价进行转化,构建多个评价基点,确保教师教学工作满足学生能力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与育人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文本解读的特点及现实意义,并通过情境引导、合理批注、问题思考、优化评价四个方面强化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使其从“被动接收”向“主动探究”转型,以此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