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

2022-03-02刘建华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民族

刘建华

(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36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国家。在历史视野下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特点与基本经验,不仅有利于从宏阔视角认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规律,而且有利于为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动力提供契机。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特点

在百年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唯有调动起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注入思想的、信仰的、精神的、价值的力量,才能使民族复兴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展现出了特有的责任性和使命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经验性和前瞻性的历史特点,彰显了正视问题的巨大政治勇气与顽强的奋斗意志。

(一)责任性和使命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蕴含着责任性和使命性的辩证关系,是基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这一根本任务,并以这一根本任务为总基调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与使命。鸦片战争以来,一向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濒临亡国灭种,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次欺凌与掠夺,迫使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地主阶级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资产阶级领导的 “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等,都未能解决中国的民族复兴问题。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一些有识之士尝试“技不如人改技,制不如人改制,思想文化不如人改思想文化”,但多次努力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实践表明,没有一个由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强有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就如同痴人说梦。然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2]13。在百年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敢于担责,也善于担责;既牢记使命,又肩负责任。在担责中肩负使命,在完成新的使命中承担起新的责任。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尔后,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幸福,中华民族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3]471

(二)阶段性和连续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蕴含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既重视民族复兴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阶段性发展和连续性承接,也关注民族复兴在特定时期的不同表现及主要任务。诚然,百年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砥砺前行中进行的阶段性探索,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进行的接续性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明确提出了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指引下,点燃了星星之火,逐步发展成燎原之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整个国家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这是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只是民族伟大复兴万里征程上的第一步,怎样建设国家,如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来不得半点犹豫和懈怠,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继续探索: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以苏联经验为借鉴,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后续发展和走向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前提和物质基础。习近平强调,这一阶段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4]。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基本问题,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构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基础。可以说,百年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事业,既有宏阔的历史场域,也有波澜壮阔的现实境遇;既有阶段性的奋斗基础,也有连续性的奋斗衔接。在阶段中蕴含着接续,在接续中体现出阶段,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人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辩证法。

(三)人民性和民族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蕴含着人民性与民族性的辩证关系,这一关系既与历史进程中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密切相关,也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放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5]。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是前提和基础,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后一个任务是目的和目标,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归属。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遭挫败,推翻民族压迫和消除阶级剥削,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就是从实现这一任务开始奋斗的。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屈辱历史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者共同造成的,而且三者相互勾连,共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推翻封建主义实行民主革命的同时,必然要驱赶帝国主义进行民族革命;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同时,必然要实现人民解放。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充分汲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分析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坚持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解放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其后,中国共产党 人仍然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生机、人民最享幸福、民族最具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性与民族性在百年民族复兴征程中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

(四)经验性和前瞻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蕴含着经验性与前瞻性的辩证关系,是基于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与展望未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去审视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且能够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中继续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启示和借鉴。“历史是一面严肃的镜子,馈赠经验,警示教训,启示未来。”[6]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是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进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在挫折中奋起、在总结中成就的。从建党初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走上革命道路时王明等的“左”倾教条主义,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跃进”到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后受到的苏东剧变的影响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政党,更是一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当遇到考验,遭遇困难时,总能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找到出路和方法,并在总结经验中创造新的理论、找到新的出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中不断开创新的实践。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4]当然,在历史视野下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回顾,不仅是对既往民族复兴事业成就得失的经验总结,更是对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回溯,同时也能在纵向比较中激发新的动力。同样,在历史视野下对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前瞻,能够更为合理地谋划好今后的道路,从总体上把握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中的长远目标和价值原则,重视民族复兴事业的阶段性和长远性任务,不走和少走弯路,更不重复走老路。正所谓“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人们只有借助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也只有借助现在才能瞭望未来”[7]。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在回顾与展望中的发展,是在寻找不足中走向新的征程,是经验性与前瞻性的理性辩证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伟大转变。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民族复兴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者

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肇始于民族危机深重的旧社会,鸦片战争后的一连串败局乱象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跌入谷底,中国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社会 中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纷纷提出并实践了多个方案,但皆以失败告终。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反复证明,由于领导力量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与革命的不彻底性,决定着旧式的农民革命不可能解决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新式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也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近代以来的历次民族复兴运动证明,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要有强有力且能够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伟大使命并为之不懈努力的革命性政党才能完成。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承担起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跨越:第一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早期和第一代领导人,创造性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第二次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不同时期的境遇,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且经过长期发展,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第三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的三次历史性伟大跨越,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继续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者。习近平掷地有声地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4]

(二)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也离不开理论思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谋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和各式的政治人物都曾提出过不同于既有社会统治思想的新思想: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行《资政新篇》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从开明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到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从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到革命派的“驱除鞑虏、振兴中华”的主张再到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思想,他们或从自身愿望出发,或从西方文化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历经千辛万苦,试图革新弊政以实现民族强盛,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及思想方案的不切实际,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即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几经奔波,试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一个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富裕的中国,但最终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未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

由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和失败,使得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变得似乎遥遥无期。中国该向何处去?中华民族又该向何处去?正当中国人民处于苦闷彷徨之际,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式革命中看到了希望。不同于以往民族复兴运动中服务于本阶级、本阶层利益且依附于旧势力进行革命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自其诞生时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思想。“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9]411这一独立运动包括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的结合,“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9]413。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逐渐学会了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问题,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以这一思想为指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以这一系列思想为指导,开创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事实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10]。概言之,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试图从多方面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但几乎每一条道路都是一个死胡同。在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进犯和蚕食中国的过程中,农民阶级的“均贫富”口号以及《资政新篇》中创办新式工业革命道路的主张仍然延续的是封建主义的旧制老路,不仅不能解救中国,而且也不能实现民族复兴。之后,一些有识之士也尝试走资本主义道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北洋政府统治,从国民党政府统治到第三势力的“英美式社会”,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被残酷镇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也曾试图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得社会缺乏活力,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后,也曾进行了冒进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不仅不能赶超英美,反而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中国革命的实践反复证明,封建老路不能回去,回去必然被动挨打;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挤压下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其领导不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行,冒进的道路更不行。中国的道路选择必须与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适应,必须以民族复兴为依据,必须汲取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经验教训,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创造性地提出并回答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实现这一道路的根本问题。后来经过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两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架构体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的基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架构。今天,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速度和影响证明了这是一条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正确的、成功的道路。

(四)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靠艰苦奋斗推动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艰苦的斗争,从深入工厂、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到田间地头的讲习所教育,从领导城市工人罢工运动到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运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凶残围堵和残酷镇压,赤手空拳的中国共产党人无时无刻不在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人被迫拿起武器进行城市武装斗争。当一连串城市起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斗争也异常艰苦,物质补给严重紧缺,“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有时到了极度”[12]。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顽强生存了下来,并且取得了反围剿的节节胜利。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当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长征路上,党和军队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和艰险,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给予敌人有力的回击。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则号召全民族抗战。其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当全国人民满怀热情开始恢复和重建之时,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国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苏联在中苏关系上搞大国沙文主义,致使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很快撤走专家、撕毁合同、索要贷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进入了极为困难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党中央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内部自然灾害的影响与外部的制裁封锁,经过艰苦努力初步建立起了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之后,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先后经历了苏东剧变、亚洲金融危机、非典(SARS)疫情、汶川地震、世界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往无前、砥砺前行,取得了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一个又一个胜利。由此可见,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塑造史,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勠力前行的精神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前景展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用镰刀和斧头打破了坚冰,拉开了民族复兴的大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用艰苦奋斗照亮了民族复兴新征程,推进了民族复兴的新进程。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胸怀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笃定党中央擘画的雄伟蓝图,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在接续奋斗中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开创新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科学研判、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走好第二个百年奋进之路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13]的确,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新的出场语境,意味着世界格局需要进行新的调整,国际秩序需要进行重塑,全球治理也需要进行新的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中国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关键期。机遇难得,需要主动识变、应变和求变。同时,也应看到,变局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当前世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势力有抬头之势,全球产业链供应因新冠肺炎疫情等非经济因素影响而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迟滞与低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叠加,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挑起事端,试图全方位阻遏中国的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3]225-226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之时,只有统筹好“两个大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凝心聚力,秉持好“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才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推进伟大事业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4]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使自身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工程”,并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上投入巨大精力,从而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宝贵经验,就是拥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15]。和平建设年代,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在不同阶段历史方位和任务的变化,始终把党的建设置于“新的伟大工程”战略高度,不断创新思想理论,强化政治建设,夯实组织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反腐倡廉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局和发展任务的变化,把党的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并从思想、干部、作风、组织、制度、反腐倡廉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可以说,紧紧围绕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以伟大工程来推进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最宝贵的经验,它揭示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条根本原则。

(三)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实现伟大梦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9]400,然而,“革命的进展不是在它获得的直接的悲喜剧式的胜利中,相反,是在产生一个联合起来的、强大的反革命势力的过程中,即在产生一个敌对势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拓道路的,只是通过和这个敌对势力的斗争,主张变革的党才走向成熟,成为一个真正革命的党”[9]445。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实际上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并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历程。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的历史起点,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环境之中,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加速调整,地域政治结构的变动以及科技、军事领域的恶性竞争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诸多风险,疫情传播、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势力等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隐患相互交织,西方国家与中国发展势头和发展力量的此消彼长使得世界发展显现出新的趋势,西方国家在试图威胁阻遏中国发展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新老矛盾、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顽疾的彻底根治尚需时日,“台独”“港独”“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贼心不死,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等仍然是今后中国实现伟大梦想征程中比较突出甚至尖锐的问题。习近平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64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征程上,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和方向,善于寻找新机,开创新局,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砥砺前行;在提高斗争本领、防范和化解风险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四)在接续奋斗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36这是习近平在新时代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新征程展开的行动指南。百年民族复兴的辉煌历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还是和平建设年代的顽强奋斗,抑或是改革开放时期的铿锵奋斗,无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勇于担当的奋斗行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畏艰难,接续奋斗,从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前赴后继、砥砺前行,通过接续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谱系,蕴含着深刻的精神资源和实践智慧,是中国第二个百年接续奋斗的行动指南。站在民族复兴两个百年历史的交汇点,回望所走过的路,苦难中创造了辉煌,奋斗中成就了大业;展望即将前行的路,第二个百年的奋斗征程将一点也不比已走过的路轻松,面临的困难依然复杂而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15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保持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真抓实干,勇于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民族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们的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