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2022-03-02江苏省宜兴市烟林中学蒋凡奇
◎ 江苏省宜兴市烟林中学 蒋凡奇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农村初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在新课改教育理念推行的背景下,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做好充足备课、设计趣味导入中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
一、精心备课,为有效教学铺垫前提
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准备环节,教师不仅会对学情、教材内容进行解读,也会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进行精准安排,以便在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中,达到原定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基于功利性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不重视备课环节,只关注课堂上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情况,以至于整节课呈现出无序、无目的的状态。所以,为了更有方向性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乡村教师应当增强对备课环节的重视,并基于“备学生”“备内容”等环节出发,为有效教学铺垫良好基础。
例如在“图片获取与加工”一课的教学前,教师便可通过充分的备课,为有效教学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学生的图片获取能力等进行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图片获取、加工的基本能力,以便精准把握学情。其次,教师拆解教材,指出“获取图片的途径”等内容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为之后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好准备。紧接着,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成长需要、教育大纲基本要求等内容为参照,设立条理清晰、诉求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基于目标安排问题探究、合作探讨等活动,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趣味导入,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课堂导入环节是整节课的“门面”,导入中涉及的内容、形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绪,当导入有趣、丰富时,学生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当导入的方式枯燥、单一时,学生也会在心底产生排斥感,弱化探索的动力。所以农村教师应当认识到趣味导入的重要性,主动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挖掘趣味元素,并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导入,以便在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以“音频获取与加工”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巧借游戏,有效设计课前导入。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可提出“同学们平时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呢?”等问题,使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当学生作出“我喜欢唱歌”“我喜欢跳舞”等回答后,教师可引入“我来配个音”的游戏活动,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为学生介绍游戏的基本规则:“老师先为大家展示五个图片,并播放这些图片的配音,随后同学们进行模仿,为每个图片重新配音。”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围绕游戏的细节,提出“老师播放的配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同学们的配音是如何被保存的呢?”等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心,主动地走进新课的学习。
三、问题引导,为有效教学引发思考
纵观当前课堂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将问题的提问与回答看作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习惯于以问题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工具,掌握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从而基于学生的回答获得反馈,精准判断学情。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也开始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之余,拥有自学的“本领”。而“问题”无疑成为落实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问题的价值,并基于教育内容设计多样问题,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促使学生基于对问题的思考,完成对新内容的探索,从而在获得信息技术知识之余,强化自身素养。
例如在“动画基础知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问题为“台阶”,推动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在刚上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你看过动画吗?”“你看过的动画有哪些呢?”等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唤醒自身的记忆。随后,教师围绕本节课中的“动画制作原理”“动画分类”等知识,为学生设计“如何进行动画的制作呢?”“我们可以怎样对动画分类呢?”等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在课堂的最后,教师也可以设计“基于学习的过程,你对哪些知识的印象最为深刻呢?你有哪些想法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使学生在回忆各个知识点中加深印象。
四、注重合作,为有效教学彰显本位
合作活动是教学中的“常青树”,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都是直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以至于组与组之间的学习进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被无情拉大。而在农村,受到外部、内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较快地完成实践任务,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所以当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开展学习活动时,会延缓整个课堂的进度。对此,为了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学习本位性,让学生真正地基于彼此之间的合作,推动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教师有必要精准把握学情,合理创建活动小组。
比如,在教学“研究报告制作”一课时,教师便可基于科学的方式,优化学生分组,真正展现出分组活动的魅力。首先,教师对以往的教学经过进行回忆,综合判断学生操作Word文档的能力,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随后,教师基于互补的原则,恰当地分配组员,让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有效配合他人,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如每个小组中不仅有操作Word文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思维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较强的学生。之后,教师设置“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研究报告”的合作任务,让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共同促进研究报告的顺利制作。
五、联系生活,为有效教学强化应用
现实生活与教育之间是“你中有我”的关系,在农村,教师为学生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也是为了让学生跟紧时代的步伐,能够主动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师要积极地打破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真正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主题网站我设计”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拉近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站的设计方法。在活动中,教师先渗透网站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铺垫理论基础。之后,教师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如下任务:现在许多乡村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中美丽的风景展示出来,在吸引游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乡村的收入,我们也可以为我们的家乡制作一个网站,介绍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和民俗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来乡村游览。随后,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主题网站设计方法,进行网站的自主设计,从而将所学内容真正地应用在农村生活中。
六、优化评价,为有效教学助力反思
教育评价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基于评价,学生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以便参照评价意见,进行知识的弥补、学习态度的改进。但是,以往教师都是直接采用“可以”“不错”等言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致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对此,为了全面发挥评价的优势,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台阶,教师有必要创新评价结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并对点评的言语进行细化,以便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得有效的点评意见,促使学生的学习获得真正的进步。
比如在“视频作品制作”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呈现自己制作的视频作品,创建互评、师评、自评的评价环节。在课堂上,当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了片头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添加视频片段的方法等内容后,学生会基于自身所学,进行视频作品的制作。在学生完成视频作品后,教师搭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操成果,并引导学生总结实操流程,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展开互评,让学生听取同伴的意见及建议。紧接着,教师再基于专业角度进行合理评价。随后,学生再整合教师与同伴的意见,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有效掌握视频作品制作的方法。
总而言之,即使在农村,教师也要保持教育的初心,积极地利用现有条件,优化教育形式,以便在带给学生新颖体验中,真正实现农村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