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02园,陈

关键词:英语课程外语思政

田 园,陈 河

(西北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西安 710122)

“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近年来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方针,发端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他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构建联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教学中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实现这些目标,将“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理念应用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是切实可行且必要的策略,同时两者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更有利于将语言与人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出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大学生,有助于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亦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必备内容。[1]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不知不觉地会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青年成长,让他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关注和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开展并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大学外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传播媒介。传授语言的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和承载的意识形态。但当前部分西方思想和文化有被过度推崇的倾向。青年学生由于判断力较弱,很容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加辨别、全盘吸收,迷失自己甚至背离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2]鉴于此,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尤其重要。

其次,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政治信仰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国际化人才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在众多国际问题上给出了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更要提升学生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和“中国外交”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3],以便更多的青年人才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国家利益,发出中国声音。

最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提升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培养一支既了解西方文化又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的外语教师队伍。教师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4][5],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性、人文性,再创造性地将“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等元素和理念融入外语课堂内容中去,进一步推动外语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混合式教学内涵[1][6]。

二、大学英语课程“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蕴含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探索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语言能力培养有机结合[6]。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向学生润物无声地传递时代精神与正能量,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中国心”的国际化人才。

(一)讲好中国故事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言的文化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工具性,又要兼顾人文性。《指南》充分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内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之中。

大学英语是高校覆盖面最广的课程之一,而且跨度大、学时长,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更多的外国思想文化,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要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更应该增强使命担当意识,不仅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育人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将“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统一。

(二)讲好中国故事符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需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日益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文化引进来到文化间交流互动,再到如今国家强调对外文化传播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7][8]当代青年人才见证了这一变化,同时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传过程中也要肩负起重要使命,但此过程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挑战。[9]

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人民在战“疫”中用可歌可泣的壮举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希望,用实际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10]但某些国家病毒源头“污名化”、疫情问题“政治化”的声音不断出现,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分享抗疫经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问题上,高校教师应引导学习外语的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有力驳斥病毒“污名化”和“阴谋论”,讲明疫情无国界,人类应共同抗击;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国抗疫的胜利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是中国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所取得的成果,这份成绩单是全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取得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青年向外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阐释抗疫中国方案,宣传和弘扬中国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仅可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可以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

培育外语学习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对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赢得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三)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青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而高校思政教育是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使命。高校不仅要在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开拓进取,还要在他们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培育方面下大力气,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过去我们的宣传理念过于传统,方式方法过于生硬老套,在传播手段、 阐释技巧和传播力度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而“讲好中国故事”与以往宏大叙事的叙述方式不同,强调贴近现实生活、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讲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奠定了伦理价值自觉认知的基础。因此,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丰富人文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战疫精神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我们要主动发声,讲清楚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和特色,讲清楚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11][12],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道路和发展的理解与支持。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把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与思政教育的过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政治理论自信,以更轻松的方式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文化认同感。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提升知识结构复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外语教育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立场、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全新课题。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探索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提炼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着眼于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化、战疫精神等教学素材。在打好学生外语功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可开展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如通过设计课前“思政十分钟”环节补充相关知识与学习资源,增强外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我的英语,我的大学”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教学主题,从英语学习和思政教育两方面给学生以方向性指导。

此外,还要注重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实践。[13]如在教学中以“学习强国”平台的双语金句——“习近平说”作为延伸阅读素材,教授学生精准英文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全面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钟南山全程英语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美籍教师反对污名化中国”等音视频素材,组织课堂讨论,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同抗疫实践紧密结合。

(三)创新教学内容,联系时政要闻

大学英语教学应紧密结合教材,提炼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以教材中的“美国梦”为切入点,做“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辅以最新时事视频和中英对照素材,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正向的价值引领,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和判断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别。

在当前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可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的主题教学。如以WHO官方发布的新冠肺炎视频为教学素材,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当前疫情现状和变化。同时以丰富素材提炼出共性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辨析国外媒体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开设课程中量大面广的通识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需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践行“外语教学+课程思政”。通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研究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堂建立“四个自信”。通过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无缝对接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实现“云端”化的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外语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