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2-03-02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陈桂芝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 陈桂芝
小学生天性活泼自由,喜欢追求个性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还不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如果能有意识地加强对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就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环境制订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因此,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教学涵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开展的一切活动。有学者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习者的互动活动。教学活动是由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但是狭义的教学活动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开展的,对受教育者的引导活动。从《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来看,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文章所说的教学是指狭义层面的概念。
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倾向于从目标、技能和成果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素养。而一些学者认为有效教学的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三者之间的平衡。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含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它并不是简单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课程的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突出发展的时代特点,将品德教育作为课程教育的核心,旨在提高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课程。
要想实现小学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首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发展理念,根据小学阶段的发展环境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广阔的胸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其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既要体现政治性,又要体现知识性;既要充满建设性,又要包含批判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一)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般而言,评价课程是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要看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课程目标的维度来看,目标可以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班级的环境,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对完成教学目标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一些教师将课程教学看成按部就班地工作,甚至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导致课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这种情况对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是毫无益处的。
(二)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学科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而言,学生应该具备学科的核心素养,拥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而要达到学科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从而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
(三)有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有效教学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平等交流和互动,这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自由,喜欢追求个性化的发展,非常容易被一些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激发其自主探究的欲望。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开发发散思维,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小学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小学生思想的抗干扰能力,有助于塑造小学生的健康人格。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不全面,教学方法传统
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在小学教育阶段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转变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仍然沿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设置方式。一般而言,小学每周会开设两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是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案例比较多,教师在进行教材讲解时往往不能抓住重点。一些教师在讲解课程时,采用宣读教材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
很多学校缺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专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着班主任兼职代课教师的情况。也有少数学校已经招聘了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但是这些教师的数量相对课程的要求来说还是严重不足的。很多学校认为道德与法治属于基础学科的辅助学科,其重要性不如语、数、外等学科,因此也不太重视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招聘。专业教师的不足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缺乏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家长的辅助。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教育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过程,家长很少参与,也较少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和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让家长辅助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积极理解教材,仔细把握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材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具体案例,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课外教学资源的作用,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课外教材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
(二)开展情境教学,挖掘学生潜力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场景中构建多种形式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相关知识。这个情境可以是生活化的。举例来说,在《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中秋节的来源、中秋节的习俗。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属于一门人文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入生活化的元素,拉近课程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到《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时,教师会向学生讲解学生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相关规则,并自觉地维护班级秩序。
五、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能提升其思想道德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文章总结了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概念,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希望文章的研究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