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落实路径

2022-03-02陈培瑞

现代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目标语文

■ 陈培瑞

笔者作为曾经有过中学语文课程任教经历,并一直关注语文课程改革的科研工作者,案头存放2001 年、2011 年版语文课标,经常翻阅。自2013年担任济南市三个区教体局战略顾问以来,经常深入语文教改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研,观课200 余节,多为语文课,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形成了比较深入的认识。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行之后,笔者将其与2011 年、2022 年两个版本的语文课标对比研读,生成诸多感受,就教于同行。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时代背景

任何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教育变革无不是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产物。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法典”,必须体现时代的要求和核心价值观。

(一)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是新时代的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各个领域发生了更加深刻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以全球视野,立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局,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对教育的属性、功能、地位、作用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判断、新指引,提出了新要求。他要求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9 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新部署。2019 年至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劳动教育、改善思政课的文件,要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力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在教育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的变化中,教育工作者感同身受,深刻感受到教育的时代性、政治性、社会性强化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被提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与时代发展大趋势息息相关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

(二)修订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

十二年之前的2011 年版语文课标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取得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那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对课改之初带有预设性的2001 年版语文课标进行了一次比较成熟的修订,以长达1.3 万多字的篇幅,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和规划,构建了相当完善的规制体系,对语文课程改革发挥了“定盘星”的作用。

自2011 年至今的十二年中,我国宏观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强化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大举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教育方针中规定的育人目标具体化、核心化。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新部署、新导向,为一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集课程、教材、教学、管理等领域,成为教育内涵发展的主阵地。语文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之一,在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如何发挥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学科优势、怎样科学地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怎样提高语文课程的艺术魅力等方面仍缺乏深刻认知和实践突破。2011 年版语文课标对上述重大问题鲜有涉及,明显滞后于语文教学的改革,按照语文教改需要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新发展方向

笔者对比阅读2022 年版和2011 年版语文课标发现“新增内容”“修改条款”“删除条款”共有100余处,从这些新变化中觉察到课标修订的新走向。

(一)进一步彰显了语文教育的时代精神

集语言文学、艺术表达、文化底蕴于一身的语文课程,相比自然学科更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每个时代、每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语文课程无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新中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语文课程“纯文学”“纯语言”“纯工具”的荒谬论调。实际上,超越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不存在的。2001 年版、2011 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达,更多聚焦于学科自身特点和一般人文意义上的笼统表述,时代气息不够浓厚。2022 年版语文课标前言中明确指出:课程标准“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1],从中明显地看出,强化时代性是此次课程修订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

(二)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

语文课程人文性很强,充分体现知情意、真善美,它是启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之一。此次课标修订中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导向。新课标“指导思想”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要“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从中看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三)进一步完善了语文课程目标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分设了10 条具体目标。因“三维目标”的先天不足而导致分设的具体目标比较松散,缺乏凝聚的“内核”。课改之初带有预设性质的所谓“三维目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目标,只是课程目标涉及的三个方面,因其对课程目标的表述不够清晰而产生过某些副作用。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我国教育方针规定的育人目标具体化、核心化为六个方面18 个要点,是我国在育人目标探讨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将“三维目标”改为“核心素养”,将其分解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细化为9 条具体目标。目标的“内核”是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九条具体目标”是“内核”的分支,逻辑清晰、结构严密。

(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2011 年版的课程内容结构,小学按照三个学段设计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内容。2022 年版的课标设计的内容结构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业质量”。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特别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任务群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一个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要关注不同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学习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3]构建学习任务群是此次修订课标中提出的新任务,对一线实践者具有挑战性,要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

(五)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实施建议

2022 年版语文课标对2011 年版课标中的实施建议进行了重大改动,将第一条“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和第四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删除,将第二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改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第三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感导向”改为“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及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新增了“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第二条)和“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第四条)。[4]

从以上修订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一是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新成果,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语言的新变化;二是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课程实施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让真正的教育现象发生;三是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多重任务中寻找彼此联系,梳理经纬,进行价值判断,提高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语文新课程标准落实的有效路径

新版语文课标突出了育人导向、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提出了诸多富有挑战性的新任务。担负落实责任的一线教育者必须以紧迫感、使命感深入学习新课标,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探索落实新课标的路径与政策。

(一)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力

在课标执行方面,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一线教师的目标意识普遍淡薄:一是忽视对课标的学习。很多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等重大问题认识肤浅,对课标规定的许多刚性标准,如小学各学段的识字量、阅读量、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要求说不准确和完整,首次制定和两次修订的课标有什么变化说不清楚。二是在备课和教学中忽视目标导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机械地图解“三维目标”,照搬“教参”上提供的参考目标,单凭文本呈现和教学经验而忽视学情设置目标,甚至在教案中不设置目标等倾向。三是缺乏精准提炼目标的能力。有些教师习惯于提炼知识目标,不善于提炼综合性目标,有些教师设计目标贪大求全,缺乏提炼目标的胆量和能力。

目标意识淡薄、目标缺失、目标不精准等问题导致教学立足点不准确、重点不突出、盲目拓展和延伸及小组合作学习质量不高等后果。

很多教师目标意识淡薄的根源之一是对课标到底是什么认识不足。课标是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的权威定位和解读,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刚性要求和标准,具有引领、规制、约束等法律效能。课标是行船的帆、指路的灯、衡量的尺、称重的秤、定盘的星,是课程领域中的“圭臬”。一线教师必须学习标准、敬畏标准、执行标准,树立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首位意识,历练精准提炼目标的能力,真正做到一切基于目标、一切为了达标。

(二)明确教学设计中目标导向的路径

教学设计实际上是未雨绸缪的提前谋划,是制定预案。对于多数具有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来说,只要拥有较好的教学设计,肯定能把“预案”付诸实践,这是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捷径。

教学设计大体为“这本书怎么教”的整体设计、“这个单元怎么教”的单元设计、“这堂课怎么教”的课时设计以及学习任务群设计、作业设计等。

通过与一线教师互动,笔者找到了教学设计的途径。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其路径大体为“八步走”。

第一步:梳理文本呈现。本单元分别是丰子恺写的《白鹅》,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老舍写的《猫》和《母鸡》,还有作为阅读链接的周而复、夏丏尊分别写猫的精彩片段。具体呈现是:(1)呈现了四篇描写动物的优美散文;(2)善于抓住特点写动物;(3)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4)巧妙运用了拟人、对比、悬念等写作手法;(5)作者背景。

第二步:分析学情。学生已经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了?还需要学什么?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现状和认知特点一定要把握准确。

第三步:对照学段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第四步:依据目标、学情和文本呈现,精准提炼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四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即描写了哪些动物,有哪些精彩的片段和句子;(2)引导学生探索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动物的;(3)引导学生借鉴作家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在观察小动物的基础上仿写小动物。

第五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师生共同赏析三位作家描写小动物的精彩片段;(2)描写动物怎样抓住特点。

第六步:寻找思维训练点。本单元作者笔下的动物鲜活、生动、有趣,得益于作者深怀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第七步:提出教学建议。如,以小组为单位,夸夸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等等。

第八步:检测评价。通过课堂检测、随机调查、填写学习报告单等形式,检测目标达成情况。教师要按照差异要求,教会每一个学生。

(三)提高对语文教学整体性的把握能力

所谓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把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的语文教育看作由各个相关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整体与局部相互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特征和内在规律,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实施整体性教学。

第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它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2022 年版语文课标中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高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化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5]

第二,学段教育教学的整体性。现行“六三”学制九年义务教育,应当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加强两大学段的过渡与衔接。应当把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加强三个学段的过渡与衔接,以完整的育人链条促进学生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可持续发展。

第三,教育过程的整体性。所谓过程,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过程是由环节、阶段、拐点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一本书、教一个单元、教一节课都要经历过程,每个过程要设定达成什么目标、任务怎样分布、过程需要什么“长度”,要通盘设计和实施。

第四,学习任务设计的整体性。学习任务设计的整体性,是指基于目标,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结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笔者与一线教师曾尝试构建学习任务群,限于篇幅,仅呈一例。

入选小学及课外读物的诗文中,吟诵月亮的诗文常见其中。一些教师往往孤立零散地解读字、词、句、段,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性。我以尝试把吟诵月亮的诗整合为学习任务群,以月亮文化为引领,选择了《静夜思》 (李白)、《竹里馆》 (王维)、《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等诗词,引导学生以检索资料、实地观察、比较分析、艺术鉴赏等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一是把月亮诗词上升为月亮文化,升华了月亮诗词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二是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月亮诗词置于月亮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判断其价值。李白的《静夜思》虽只有五言四句、20 个字,但它是月亮文化的开山之作。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哀怨而不失豁达、柔美而不失风骨,如泣如诉,如诗如画,乃月亮文化的巅峰之作。引导学生穿越历史,透视文化现象,有利于提高他以的价值判断力。三是把散见于教材的月亮诗词加以整合,设计为学习任务群,拓宽了学习任务的长度和宽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历练彰显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过硬功夫

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荟萃艺术经典的独特优势,通过赏析经典范文出色的语言文字应用,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生动形象的场景和人物描写,简洁准确的状物、叙事,引导学生在学习艺术鉴赏并在写作实践中习得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教与学的基本方式侧重如下三个方面。

1.反复阅读,整体感知

语文教材的突出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艺术呈现,是一个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是作者用情、用心并以个性化的语言呈现的独特感受,以语言文字付之于形。学习文本的首要环节是反复阅读,特别是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说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获得什么总体印象?此为“欲知树木,先看森林”。

2.欣赏品味,感悟妙文

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妙文,各有其妙,或视角独特,或选材精当,或构思巧妙,或个性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看门道儿”,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3.学习语言,付诸表达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一本教材呈现一座语言的宝藏。同是写月亮,李白的《静夜思》,语言在平实中见真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语言在肆意纵横中略带忧伤。从萧红《生死场》长篇小说中节选的《火烧云》,平实如话的语言把祖国北疆傍晚火烧云的独特美景勾画得宛如仙境。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观察,感知生活,动笔写作,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借助语文课程的独特优势而获得,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程。

(五)落实新课标的关键是教师树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程修订课标赋予一线教师很重的任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反观语文教学现状,难以打破沉闷局面,存在泛化人文性、机械理解工具性、游离现实生活、初中语文课程偏重应试演练等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本症结是很多教师观念陈旧、习惯势力浓重、视野狭窄、改革动力不足。要落实新课标,必须经历头脑风暴,摒弃旧观念和陈规陋习,树立新课标倡导的新观念。

1.树立大语文教学整体观

文科及文科教学与理科及理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文科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材仅是语文中极小的一部分,所有的经典范文都来自生活。语文教学不应只着眼于教材和课堂,应当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海洋学语文。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2.树立对经典范文的艺术鉴赏观

经典之所以称其为经典,其基本特征是文质兼美,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许多语文教师总是侧重归纳思想内容和烦琐解析,以及孤立零散的字、词、句解读,老是围绕“说明了什么”打转转,偏离了艺术赏析的轨道。比如,有一位教师执教《水浒传》名篇《智取生辰纲》,不是引导学生鉴赏这篇文章的巧妙构思,出色的场景描写、人物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巧妙应用,而是引导学生归纳杨志的性格特征,比如杨志懂得军事、性格残暴、主观武断等。这样教语文,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

3.树立重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价值观

常写文章的人都懂得:要写出好文章,除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以外,最重要的是具有语文思维,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闪光点,善于选角度,善于开展细节描写。这些都是语文思维的突出特征,语文教学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这些方面。

4.树立读写结合的教学观

古人在读写结合方面有许多名言,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书不如烂笔头”。孔子说他“述而不作”,实际上是谦虚的话,他是读写结合的典范。文章大家是写出来的。写是一种高强度的综合训练。不断练笔,可以使人思维灵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鲁迅、巴金、冰心、郭沫若等文学巨匠,一生笔耕不辍,每个人的著作都多达几千万字。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和重要原则。

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是积20 年课改之经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集思广益、与时俱进的结晶,是一部日臻完美的“课程法典”,为基层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法定依据。有法必依,方能把“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一线教育者有了“尚方宝剑”,要善于运用,在落实上下真功夫。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目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