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2-03-02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教研培训中心胡娇雁

新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丑小鸭冰心文本

◎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教研培训中心 胡娇雁

纵观新一轮的小学语文教材改革,从2014年9月习总书记指出“不应该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到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再到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从教材改革的侧重点来看,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改革幅度最大,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文篇目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数量明显增加,新教材在阅读要求上更细致更具体。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调整,有所侧重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来落实“人文精神”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阅读氛围,营造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欲望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栋教学楼的楼梯角,每间教室的后墙角都建起了自由开放的阅读角,学生在课余时间可自由阅读。阅读课有时候带学生到图书馆上课,阅读的氛围非常浓厚。但是现在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碎片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很多孩子根本就静不下心来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深度阅读”就更谈不上了。所以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都会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喜欢的书籍,以便在课上更好地沟通,进行最优化的阅读指导。

在课堂上,笔者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事先准备一些学生共同喜欢的书籍,通过自己的解读或者请某位学生来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教师也是很喜欢这类书籍的,这时师生再一起进行阅读,去感受书里的精彩世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采用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书目进行引导,以此来激发、培养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再加上集体性的阅读还会伴随着学生个体之间的讨论、争辩,使学生思想认识上产生碰撞交流,这样就会使阅读能够延续。随着“暂时性兴奋”的阅读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兴趣也就有了。

二、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与空间

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都是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家阅读为主。这种布置任务的方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一定要确定好具体的篇目,并给出具体的读书要求。比如,我在读书节时精心设计的“冰心阅读周”活动,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文学家冰心奶奶的作品,并与爸爸妈妈或同学朋友分享感受。之后我再精心制作课件,分享冰心作品中的名句集锦、精彩句段等。在课堂上,我再播放优美的音乐作背景,用深情诗化的语言来营造课堂阅读氛围,这样将学生引入“冰心阅读周”的交流研讨活动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诵读、研讨、品味冰心作品中鲜活的神韵,感受欣赏冰心其人其文,激发起学生对以冰心作品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品词析句,进行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对教材的赏析环节也是不可少的。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巧妙地对学生渗透各种理论、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运用,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比如我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课时,就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来揣摩课文的情感,学生通过逐句品读、逐句琢磨来赏析课文,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感情,进而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在学习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通过逐句品读、揣摩优美词语来赏析文本”的阅读方法,在往后的阅读中就会加以运用。

在教学“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丑小鸭》”阅读指导课时,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丑小鸭》这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学生都很愿意参与。表演主人公“丑小鸭”的学生要反复阅读文本,内化文本,理解、体会丑小鸭的心情,才能出神入化地演好“丑小鸭”。演一群小鸭和其他动物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发挥编台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获得学习、审美、创作的乐趣。

学生通过投入表演来达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体会到童话故事中“丑小鸭”的真情实感。尽管丑小鸭因外表丑陋而遭到别人的嫌弃,但它一直努力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活着。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历经磨难的“丑小鸭”长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学生对这一部分的表演兴致很高,他们能创新性地说出一些台词,并用“丑小鸭”的成长经历来互相勉励,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勇于面对困难,只要有坚韧不拔的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学生在赏析课文中学会揣摩词语并向纵深处思考问题。在表演交流中学会内化文本,激发无限的创造力,懂得将文学艺术的情感融入现实生活从而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理。这一切都将随着学生的认识而灵动发展,惟有灵动,才有思维,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力。

四、精准点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养成“深度思维”的习惯

记得在小学和中学的语文课上,每次上新课文,老师总要求我们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候,我就会反复地读课文。以前我们学习是没有什么参考资料的,于是我们再三琢磨如何分段,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地希望想出最简短精练又准确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内容。这时候老师只是走来走去看我们学习,时而跟某个同学说些什么,最后就让我们起来回答问题,汇报学习情况。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好像也没有做什么事,这是不是他的“无为而治”?我不得而知。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的,因为每次回答问题我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想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许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但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的改革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几乎是压倒式的批判。还特别指出了语文课堂上像这种让学生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不足之处,以致从那以后所有的语文老师对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等这样的做法都小心谨慎,如果一不小心说出这样的话语更会惶恐不安,心想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又沦为呆板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这样。一直以来,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专家的建议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但笔者始终认为,语文课堂特别是语文阅读课,归根结底应该是保持文本的“纯真”,回归“本真”的阅读。

让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就应该让学生先有个性化的品读感悟,就像刚从果园采摘的新鲜水果,给孩子尝个鲜总比加工后再给他吃来得鲜美又有营养。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对母语的天生感悟能力,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

但在如今的很多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往往为了创新出亮点,伤透脑筋用上许多的技巧和方法,制作出五彩缤纷的课件,准备了热情洋溢的课堂用语,这样五彩纷呈的课堂很热闹,确实也会给人许多新鲜感。但总觉得矫揉造作,画蛇添足,有时甚至会把简单的知识点复杂化了,这就有些吃力不讨好了,还会浪费学生阅读的宝贵时间。

阅读课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的角色只是适时介入,点拨指导。当前我们很多教育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会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进一步深入领会,升华情感,养成深度思维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应该是动态生成的。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是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的。关注他们提什么问题,交流什么话题,必要时会帮助他们转换视角拓展思维,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深度阅读”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所以说,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学生能够回归“本真阅读”,进行拓展思维再创造是十分必要的,期望更多的语文教学能以“读书明理”为根本,大力彰显人文精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丑小鸭冰心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吹泡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迎“春”冰心
丑小鸭摘花瓣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寄小读者》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