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语篇言语块浅析*
2022-03-02周迎霞余梦越
周迎霞 余梦越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1)
引言
由于受到西方篇章语言学(也称“语篇语言学”)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语言学界涌现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众多此类研究中,《廖秋忠文集》不仅对国外语篇(篇章)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译介,还结合汉语及汉语语篇(篇章)的特点,进行语篇(篇章)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开创性[1]。其中,《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一文是极具影响力的成果之一。该文不仅对篇章连接成分进行了界定,还比较系统地对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进行了分类,并做了简要的说明。在该文的基础上,很多后来的年轻学者对各类篇章连接成分进行了更加详细且全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例如,近五年来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现代汉语比较类篇章连接成分研究》对该类篇章连接成分的篇章分布、篇章语义关系及篇章功能进行描写和分析[2]。《现代汉语先时类连接成分研究》对先时类连接成分的分布位置、共现成分、连用情况、内涵表达、篇章功能及历时演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察[3]。《现代汉语起始和结尾时间连接成分的比较研究》指出起始和结尾这两小类时间连接成分中,各小类内部成员间存在功能性差异[4]。在应用方面,近年来,篇章连接成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这些研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背景,对处于不同汉语学习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在使用篇章连接成分是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偏误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或措施。例如《高级阶段留学生议论文语篇逻辑连接词偏误研究》《高水平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连接成分偏误分析》《留学生习的时间连接成分“以后、然后、后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都属于词类研究。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篇章连接成分的研究持续不断[5-7]。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虽有一定数量,但研究方法,尤其是理论研究的方法,较为零散、陈旧。除此之外,目前专门研究篇章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那么”的研究也尚未出现。因此,本文尝试把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放入语篇言语块中进行研究,主要描写和分析“那么”语篇言语块的内部结构和言语块中前后项的语义关系,以期对篇章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那么”所形成的语篇言语块及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一、篇章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概说
所谓篇章中的连接成分,是指从功能上看,用来明确表达语言片段之间在语义上的种种转承关系,从位置上看,一般位于句首,在主语之前的语篇基本单位。
根据连接成分的语义用法近似的原则并参考前人的相关研究,廖秋忠先生把篇章中的连接成分分为时间关系连接成分和逻辑关系连接成分两大类。逻辑关系连接成分又分为顺接、逆接和转接三个次类。
根据所表达关系的差异,顺接连接成分可分为多个小类。其中一个小类便是纪效连接成分。这类成分表示事件的结果或结局。该类连接成分由所表达的关系的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再分为四小类,即强调结果的连接成分、强调原因的连接成分、强调条件的连接成分和强调目的的连接成分。其中,强调条件的连接成分更强调产生某个结果所需要的条件。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属于强调条件的纪效连接成分的一个下位类别。中性条件指出在上文的条件下应有的结果,经常带有推论的意味。“那么”是常见的、主要的篇章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研究篇章连接成分“那么”,即用于跨句或跨段的连接成分“那么”,而不分析用于句中的连接成分“那么”。当然,连接成分“那么”的句中用法常常可以转换成其相对应的篇章中的用法。
例如:尼德兰革命说这种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研究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因此,要确定它的开端时间,必须先确定开端的标准,那么什么是开端的标准呢?他们认为必须从以下三方面考虑……(本文所用语料均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即CCL语料库,下文不再赘述。)
在该例中,“那么”前是逗号,因此,它是句中连接成分。如果把其前的逗号改成句号,“那么”就是篇章连接成分。我们认为该例的“那么”前到底用句号还是短号,这与个人对句子的理解和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有关。至于句中连接成分“那么”和篇章连接成分“那么”的用法的是否有区别或联系,这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
二、“那么”语篇言语块的内部结构
有学者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将语篇单位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语篇基本单位”,包括话句和语篇连接成分和话语标记。中间层为“语篇言语块”。第三层为“整个语篇”。“语篇言语块”是这个系统的中间层,具有特殊的理论位置,因而是整个语篇结构研究的枢纽。“语篇言语块”由语篇基本单位话句与语章连接成分(以及话语标记语)按照不同的规则组合而成,可以分为不同的组合关系类型[8]。“那么”语篇言语块由篇章连接成分“那么”将若干个语篇基本单位话句或话句组合体组合而成,因此是有标记的语篇言语块。
根据对语料的分析,我们认为“那么”语篇言语块由篇章连接成分“那么”、前项和后项三部分组成,可以用“前项+‘那么’+后项”表示。其中,语篇言语块前项和后项分别为若干个基本单位话句或话句组合体。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描述。
1.前后项的组成情况
在“那么”语篇言语块中,其前项和后项是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所管领的范围。确定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所管领的范围,即言语块的前后项,并分析其组成特点是研究语篇言语块的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
下面,我们根据语义的和谐与否、观点的改变、指称词的改变、同类管领词语的再现、段落或边界的出现等手段来确定“那么”言语块的前后项,并归纳其组成特点。
(1)前项的组成情况
单个句子
下面,我们研究如何用有限差分方法,近似求解这一问题。那么,什么是有限差分方法呢?
不少学者都认为,读懂老子和其哲学,必须建立在对道的准确理解上。那么,老子的道究竟为何物?今天我们又该从什么视角来解读呢?
句群据1923年的统计,苏俄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数量减少到50183人。但是,到1926年时,这一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据统计,此时苏俄远东地区居住着71600名华人,而苏联全境有101700人。那么,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华人的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呢?
开普勒曾有个不同观点,认为假如宇宙的范围无限大,就会在天空的任何部分都能见到恒星。天空将找不出黑暗空隙,夜空会变得十分明亮。那么,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就是一个佯谬。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领域。科学就是按照研究对象的特定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矛盾而分成各种门类的。那么,什么是教育学要研究的特殊矛盾?或者说,什么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呢?
(2)后项的组成情况
“那么”言语块的后项可以是单个句子。
通过对CCL语料库中相关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那么”言语块的前项和后项在组成上呈现出一些特点:第一,“那么”言语块的前、后项都出现了是单个句子的情况,也出现了是句群的情况;第二,从已有语料来看,“那么”言语块的后项基本上是单个句子,由句群构成后项的情况非常少见;第三,构成“那么”言语块后项的那个句子经常是疑问句。这一点与廖秋忠先生所说的“这个连接成分经常用于反问句或感叹句里”不太一致。
2.篇章连接成分“那么”的演变过程
解释篇章连接成分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也是篇章言语块的研究内容之一。我们发现,在CCL语料库中,“那么”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神会禅话录》中。这时的“那么”是指示代词。而且,由语料可知,从唐代到元代,该词主要用作指示代词。到明代,“那么”出现了连词用法。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连词“那么”是由指示代词“那么”经过语法化而形成的,只是对其语法化的具体途径还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连词“那么”从“那么着”的回指性演变而来。有的则认为连词“那么”源于出现在小句句首,且有回指性的“那么说”。笔者也认为指示代词“那么”语法化为连词与其作为指示代词所具有的回指性有关,但不认同连词“那么”仅由这两种途径演变而来的看法。理由如下:
我们发现CCL语料库中有不少“那么”在句首且单独充当小句的例子,如:问:“王殿苔生时如何?”答曰:“不居正位。”进曰:“八方来朝时如何?”云:“不受礼。”云:“与摩(那么)则何用来朝耶?”(五代《祖堂集》)
该类例子中的“那么”均为指示代词。它们位于句首。这与连词通常出现的位置一致。但在语义上,这类“那么”常常回指前文提到的某种情况,具有比连词“那么”更实在的意义。在功能上,由于这类“那么”具有回指性,因而它们能使下文语义更加连贯。“那么”位于句首,回指上句“王殿苔生时不居正位”及“八方来朝时不受礼”,从而整个言语块能够通过“那么”由上句(前项)转入下句(后项)所表示的判断——“何用来朝”。笔者认为,这类情况下的指示代词“那么”的位置、功能都符合连词的标准。同时,由于其具有回指性,因此人们在使用这类指示代词“那么”时,并不太需要它具有实际的语义也能够理解语篇的所表达的意思,因而该类指示代词“那么”的语义很容易虚化,从而语法化为连词。
综上,我们认为指示代词“那么”的回指性是促使其语法化为连词的重要因素,而且由指示代词语法化为连词的具体途径可能是多样的。
当连词“那么”所连接的对象超越了单个句子的范围时,它就成为篇章连接成分。
三、“那么”语篇言语块前后项的语义关系
“那么”语篇言语块前后项的语义关系是语篇言语块研究必须考察的方面。通过对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所连接的前后项的语义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该篇章连接成分及基本单位话句组成的语篇言语块在语义上的特点及篇章连接成分“那么”出现的语篇环境,从而对篇章连接成分“那么”的使用和教学提供帮助。
下面,我们在确定了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所管领的前后项的基础上,结合语料,归纳该连接成分所在的语篇言语块内部管领项之间的语义关系。
目前,语法学根据“逻辑——语法”关系把复句或句群间的关系分为并列、顺承、条件和假设等类别。由前文可知,篇章连接成分“那么”连接的是单个句子或句群,因而整个言语块其实就是由若干句子或句群组合而成的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参照语法学给复句和句群关系分类的方法,来给“那么”语篇言语块前后项的语义关系进行分类。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那么”语篇言语块前后项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1.假设-结果关系
当“那么”言语块的前后项间呈现出假设-结果关系时,前项一般为提出的假设,后项则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假如我们社会上那些令人不太满意的东西,那些千夫所指的东西,那些为我们的理想所不容的东西,都能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得到涤荡,该有多好呵。那么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像雨后的绿树,雨后的鲜花,雨后的城市一样令人更加向往、陶醉。
假如当邮票价格从100元上涨到130元,此时,张先生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到50元(130元-80元)。而另外一位刘先生(新的生产者)也在邮市出售同一种邮票,但他的成本要高些,假设是100元,所以,在价格为100元时,他认为无利可图(即对他来说没有生产者剩余),他当时不愿意出售。但当邮票价格涨到130元时,他出售邮票便会获得30元(130元-100元)的生产者剩余。那么这个时候,市场上总的生产者剩余就是80元(50元+30元)。
前项提出假设“我们社会上那些令人不太满意的东西,那些千夫所指的东西……该有多好呵”,后项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我们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令人更加向往、陶醉”。前项中设定了邮票价格上涨金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张先生和刘先生各自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后项则为当设定的邮票上涨价格实现后,市场所能产生的总生产者剩余,即前项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2.条件-结果关系
当“那么”言语块的前后项间呈现出条件-结果关系时,前项提出条件,后项则为条件被满足后所能产生的结果。
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听到别人的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的长处就不高兴。那么他不仅不会“为别人高兴”,反而会担心别人超过了自己,甚至还可能想方设法掩盖别人的成绩。
印度的奥修说:“学习如何原谅自己。不要太无情,不要反对自己。那么你会像一朵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将吸引别的花朵……”
前项提出条件“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听到别人的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的长处就不高兴”,后项为当这个条件满足后产生的结果“不仅不会‘为别人高兴’,反而会担心……想方设法掩盖别人的成绩”。前项提出的条件为“学习如何原谅自己。不要太无情,不要反对自己”,后项为条件满足后所产生的结果“你会像一朵花……将吸引别的花朵”。
3.顺承关系
有些“那么”言语块的前后项在话题上存在顺承关系。也就是说,在这类“那么”语言块中,后项所谈论的话题往往与前项相关,是顺着前项话题延伸出来的相关话题。
在世界所有的学说中,佛教真实确切地把人生的苦说得淋漓尽致,没有哪一派能比得上。那么,这些苦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
天麻没有根和叶,缺少叶绿素,当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不能吸收水、无机盐。那么它是怎样生活的呢?
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前项的话题是“佛教”。在前项中提到“佛教把人生的苦说得淋漓尽致”。接下来,通过连接成分“那么”,后项顺着前项的内容,转入与之相关的话题——“人生的苦”。前项的话题是“天麻”,前项对天麻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指出其“没有根和叶,缺少叶绿素”等特点。后项根据前项的内容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天麻怎样生活?”。前项的话题是“电灯”。前项指出电灯“能源利用率低”且“产生的热射线对人眼有害”等缺点。后项随即讨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否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那么”言语块中前后项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假设-结果关系、条件-结果关系和顺承关系等。其中,存在前两种关系的言语块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一定的假设或条件(前项)推测出某个可能或应有结果(后项)。这与廖秋忠先生认为中性条件类纪效连接成分“常常带有推论的意味”这一看法相吻合。但除这两种关系外,我们发现,许多相关语料的前后项还呈现出顺承关系,这一点是廖先生文章中没有提到的。
结语
本文把篇章连接成分“那么”放在语篇言语块中,对整个语篇言语块进行研究。“那么”语篇言语块由前项、后项和篇章连接成分“那么”三部分组成。其中,前项和后项均可以是单个句子,也可以是句群,但后项是句群的情况非常少见,一般由单个句子构成,且该句子经常为疑问句。篇章连接成分“那么”由指示代词经语法化成为连词。指示代词“那么”的回指性是促使其语法化为连词的重要因素,且其语法化为连词的具体途径可能是多样的。若“那么”所连接的对象超越单个句子,它就成了篇章连接成分。“那么”语篇言语块的前后项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假设-结果、条件-结果和顺承等。其中,存在前两种语义关系的“那么”语篇言语块的前后项间有一个共同点——均由假设或条件(前项)推测出某个可能或应有结果(后项),即存在前两种语义关系的“那么”语篇言语块中的篇章连接成分“那么”均具有推论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