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视域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2022-09-28矣昕宝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高核心职业

矣昕宝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

西双版纳州地处祖国边陲,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缅甸、老挝相邻。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市场需求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缺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培养问题。培养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笔者所在学院肩负培养边疆民族地区留得住、用得上的高质量职业人才的职责。想要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就要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适应岗位职责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能力。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专业建设和职业岗位需求等结合起来,尤其是专业建设中应该注重把办学理念与就业相结合,注重“三育人”格局构建,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人才[1]。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素

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么?笔者查阅资料,定义如下: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网络百度引证)[2]。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有别于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从业生存能力,他从职业岗位能力的适应、实践、训练历练而来,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岗位的变化情况,是人改变自己和适应社会职业的可持续变化发展之能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文件资料)[3]。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综合能力,适用于所有工作岗位和人员的一种能力。在“双高教育”建设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将学生的素养和技能进行培养,积极响应“双高教育”建设,要求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充分结合。

笔者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以上述“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开展研究,探索基于边疆“双高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成为社会发展两匹马,只是他们在不同的赛道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所作贡献不容小觑。高职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求职的主力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就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方向,这就要求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目前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了解,适当分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方面的问题。总结和分析新的就业条件、经验和新的挑战。采取科学对策,积极寻求提高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方式方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笔者做过相关调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省基金项目编号:2022J1582)。

1.你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_________

A:身心素质 B:思想品质

C:职业道德 D:创业精神

E:专业知识与经验 F:交际能力

G:团结协作能力 H:其它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各种职业的岗位能力的综合,具体表现为快速适应各种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可以通过测试来预测的职业取向、职业类型、适应能力和身心素质等表象的要素。课题组通过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业精神、专业知识与经验、交际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因素分析学生,探索学生在职业核心能力要素的想法。

图1

从图表中可见,学生对于“职业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比较清晰,各测试指标选项基本选择到,指标比值基本相同,科学有效,符合统计要求。同时也反映出我校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较为成功到位。在培养人才方面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行政职业能力的需求。其中身心素质占比15%,思想品质占比14%,职业道德占比16%,创业精神占比14%,专业知识与经验占比13%,交际能力占比13%,团结协作能力占比13%。由此可见,在职业核心能力中,学生职业道德占比最高,学院应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帮助增进学生的科学认知、道德认同以及能力综合认同[4]。

2.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您认为________

A:非常必要 B:必要 C:无所谓 D:没必要

图2

对于“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能力培养教育”这一议题,61%、3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必要”和“必要”。当前,“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主要是从个人的家庭、学校、职场和社会4个方面作为培养模块。当前,世界名校尤其是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录取的标准是:从学校舞台上的成就,参考家庭舞台上的角色,看学生将来在职场和社会舞台上成功的潜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素质和技能不是高职院校3年里从零培养起来的,而是经过家庭的启蒙开发、学校的教育培养、社会职场的实践中汲取社会经验、培养自身素质而逐步形成的。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培养教育”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自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正逐步向鲜活、动态的现实社会需要发展,这不仅是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外在时代要求,也是学校、社区和社会企业的内在发展需求。同时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构建平台,企业“工匠”“大师“技术能人”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职业人才[5]。

3.您是否有______机会参与职业能力培养活动

A:很多机会 B:有机会 C:没有机会

该题的目的主要是学生参与职业能力培养活动次数的调查,学生选择情况统计如下:A占比4%和B占比74%反映边疆职院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是学生通用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还有C项占比22%,说明学院要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活动。在职业能力活动中,职业能力培养活动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该题想考查学生在学校进行职业能力学习后,有没有时间和合适的地方参与职业能力培养活动,分析如下:选择有机会占比74%,说明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实践学习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平台具有完善的实践体系,能够训练职业技能,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思维。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可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他们的职业能力更具竞争性。

图3

4.从学校层面看,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是( )

A:改革办学思想,以能力培养为办学目标

B: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C:改革教学体系,加大实验课等教学实践环节比重

D:开设针对性的职业和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

E:与企业单位建立产学联盟,建立实训基地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情况,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观认识,他们对于学院的职业能力培养是否满意?是否有建议等?同学选择如图。

选择A项的学生为18%,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有一定认识,因为学院在职业能力上,确实应改革办学思想,至少个别专业应积极改革,否则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认为应以能力培养为学院职业教育目标。选择B项17%,是占比最少的一项,学生认为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本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开设,学生认识不到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或很少接触社会,难以发现这门课程的指导优势,而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从职业教育宏观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职业能力是有利的[6]。

选择C的占比23%,是最多的一项,学生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认可实验、实训环节,该环节能客观反映事务变化过程,对于学生了解事务的变化、发展过程,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再者,实验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对于实验中事、物的关系关注度会比较高。选择D的占比20%,学生对于来自企业、社会的即时信息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和讲座了解社会职业能力培养的信息,了解当前就业的情况,社会需要什么的人才?如何才能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这些问题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选择E项的占比22%,该项仅次于C项,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认可产学联盟和实训基地,正如学生选择实验环节一样,学生希望通过实践学习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产学联盟和实训基地是实验环境的延伸,能够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职业更具有帮助,但是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虽然改革教学体系,加强高职学生实验、实训的学习比重,加强产学联盟,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但理论教学还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顾此是失彼。

三、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培养几点思考

如何结合“双高教育”模式,探索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将边疆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招生就业、实践教学、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对教师的培训。在职业培训模式、职业能力培养内容、校企联合等方面,政府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以确保职业能力质量[7]。

1.立足边疆经济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两方面:重视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优化性,专业设置必须从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出发,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从产业结构和需要的变化中探索专业需求,规划专业格局;合理设计专业课程模块,注重生产实践,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和行动协调统一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2.开展调研明确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职业教育是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学习平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走进成功之门的重要渠道。随着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职业能力培养的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也在成立体式拓展,核心职业能力从结构、规模、水平都在提升。职业教育以实现技能学习、技能传承培养各类人才,职业核心能力是在学习环境、职业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职业教育机构要对地区开展调研,探索适合地区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探索传统职业教育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革新培养方式,要明确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社会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走结合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重点突出技术性、职业性、实用性、贴近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向着德育第一、服务人民的社会化方向发展。

3.加强思教培育红色职业能力之核心

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网络资料)[8]。

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红色职业能力之核心。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培育思想成长类活动。如,开展“庆建党百年 育时代新人”主题讲演比赛“励精图治学党史 不忘初心读国史”主题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建党百年视频征集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开展各种体艺活动,如开展“乒乓球比赛”“学院舞蹈比赛”“校园歌手大赛”“高职学生眼中诚信 诚信立身做事讲座”“中国共产党主题党课”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学习及其观影活动”“爱国卫生月志愿者活动”“爱国卫生月志愿活动”“传承五四青年展现青春风采高职学生创业计划活动短视频征集大赛”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本领,培养创新思维、辩证思维。以校园文化建设及活动为载体,举办少数民族文化月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创造性劳动职业能力本质,促进红色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

4.构建校企平台培养“双高”职业能力

在“双高教育”的背景下,对于要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进行两手抓。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引起重视,这些都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和落实。院校可聘任企业技术能手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双高教育”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可将专业课程与就业相结合,使得学生可以熟悉实验实训的过程,了解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岗位的职能、内容的认识。聘请专家到学校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开展讲座,指导教师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建议。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用人需求。构建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优秀职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训讲解以及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5.强化实践课堂,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课堂效率

提高实践课堂的效率是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手段。从专业技能培养的角度来看,实践性课堂学习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开发实践技能的重要出发点。从专业态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是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绝佳工具。在课堂实践指导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完成技能学习的过程,教师职业行为和态度会对职业能力培养产生影响。教师乐观的专业精神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核心职业技能的热情。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实践学习和培训,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专业责任和能力,有意识地加强优秀专家意识的培养,提高培养核心专家能力的效率[8]。

6.强化实践学习,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实习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合理、科学的认识。职业核心能力需加强实践学习,职业核心能力依赖于实践中将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知识融合,还要求能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长期工作中转化成核心职业思维,提升综合职业素养。重要的是要促进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追求卓越,顽强拼搏,对实现人生的职业目标有促进作用[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企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逐渐扩大。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朝着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人才的方向迈进。在“双高教育”建设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的改革将逐步进入深水区,为了打造具备“双高教育”的高质量职业核心能力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建设者。

猜你喜欢

双高核心职业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