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

2022-03-0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立德高中语文意识

狄 潜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71)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更是为学生高阶性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因此,教师更要注重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伴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要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让学生接受人文滋养,厚植家国情怀。在立德树人理念推动之下,如何更好地优化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推动学生学习成长,成为教学改革落实的重点。

一、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特点分析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指2019年由教育部组织,温儒敏先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从2020年开始,全国各地逐步推广使用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现了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对于引导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学生审美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特色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凸显家国意识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适应新形势变化,推动学生学习创新方面进行了多元探索。同编版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教材整体组文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特色[1]。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理念,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字、语篇、主题整体规划综合,很好地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价值引领性。结合当前高中生学习成长的特点,与语文课堂中凸显家国主流意识。立德树人不仅是教学目标层面对学生提出的发展要求,更需要融合与语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激励学生为祖国复兴、民族发展而积极努力。高中语文教材中,从《论语》《孟子》《礼记》到“工匠精神”“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再到“青蒿素”“中国建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涉及,很好地从家国意识层面对学生实施有效渗透,并融合于人文、科技、建筑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劳动精神。层次多元的文章编排,不仅体现了语文课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更承载着民族精神和家国意识,对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是民族珍贵的灵魂读本。

2.选文内容丰富广博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内容非常丰富,必修文本共涉及五册28单元138篇,数量虽然精简,但选文内容丰富多元。从时间方面来讲,既有先秦两汉时期的一些经典作品,也有优质的现代散文、名家名作,还涉及了外国的一些优秀作品。从题材和主题方面来分析,既有与中学生相关的青春价值、劳动光荣、生命的诗意,另还有家乡文化生活、学习之道、自然情怀、中华文明之光、良知与悲悯、使命与报复、责任与担当、科学与文化论著等多种题材多个主题的文本,题材多元,内容丰富。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理解,高中部编版高中语文,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有效组文推动学生单篇阅读,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对比有效分析。这对于更好地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推动学生有效审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使学生由内而外地受到文化滋养,推动学生自身学习意识、学习和借鉴意识稳步提升。

3.呈现形式丰富多元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前课文孤立存在、前后联系性较差的问题。学习任务群的起始给予了学生相应的学习提示,并引导学生整合编排,进行课文阅读。语文课程的结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有机构成。将立德树人及传统文化贯穿其中,从语言文字、文学、民俗、艺术、道德等多个类目中都能够凸显人文主题,指引学生方法掌握、自主应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过程中与人物、与环境、与时代紧密融合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文本学习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核心素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核心学科。对于语文教学的落实,教师要营造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当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谨慎思考。

1.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当前,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依然停留于讲授法、对话法、展示法来教学。教师为学生预留的自主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捕捉意识也比较差,这样就很难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一遍讲解之后,学生未必能够全面理解,这样教学的三维目标就难以深度落实,学生各项能力发展也体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品格和能力发展。

2.重视语言思维,轻视审美文化

高中阶段学生本身自主学习意识初步形成,还有一些学生学而不得其法。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用大量的时间从思维和语言层面为学生落实讲解,但对于审美和文化的渗透意识较低[2]。尤其是学生自身认知有限,教师呈现的很多审美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但是学生如果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基本审美能力也不能循序养成,即使教师在课堂上穿插大量的文化知识,也难以从多个层面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3.不能体现教学差别,核心素养缺乏侧重性

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以同一种方法引领学生学习教材上所呈现的多篇文本。例如,都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课本出现的一些隐含信息,升华主题情感。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对于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甚至连文言文,教师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导致节奏平淡无味,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激情。另外,一些优质文本所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也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捕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再遇到一些优质文本时,也不能积极进行解读和欣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侧重文体,也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定位非常模糊,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更难以有效发展。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有效对策

将部编版高中语文应用于语文课堂是推动立德树人工作顺利落实的重要一步。当前,部编版高中语文整体的内容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每年都会对其中一些语篇或段落进行微调。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感到措手不及。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教材的革新是推动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重要一步。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落实也要更好地对新课标精神有效领悟,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指导,使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推进,与学生学习成长紧密契合。

1.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翻开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传统文化所在比例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有效实施,唤醒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将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意识,为学生个人成长有效奋进,将家国意识植根学生心底。

首先,学校可以营造传统文化学习长廊,将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在学生班级内有效展示[3];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书法作品,近距离观摩古代名家画作;还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民俗故事,并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誊抄诗词作品或进行古文创作,鼓励学生个性彰显,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情。

传统文化有传承,也要有创新,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如进行话剧演出,学唱京剧选段,写一些古文评述类文章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家国认同。

互联网时代,学生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被极大拓宽,在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营造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诗词大会、书法比赛、成语接龙、飞花令比赛、手抄报创作大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开展学习实践。学校在校园氛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创新,展示自己的非凡创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和教育,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有效沃土。

2.着力优化主题任务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在教材设计的过程中凸显了主题单元和学习任务群,所以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意识不强、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更好地以任务为导向,将主题任务有效分解,划分为几个次级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参与;整合学习情境、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外资源等多个方面,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体现教学侧重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语言,在实践中有效运用,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讲解较多,为学生预留自主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更好地以有效的教学任务设计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出自己的评论和声音。尤其是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一些矛盾点、评论切入点,或者学生自主收集的一些学习素材,都可以作为教学互动推进落实有效助力。教师采取恰当方法指导,以点带面,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进步,释放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价值,让他们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合作与探究中更好地整合学习资料,发现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鼓励学生对作品内容、形象、主题等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此外,教师还要以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为中心,推进学习目标高效达成,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循序发展有效赋能。

3.指向核心素养创设学习情景

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语言阅读、推动学生鉴赏积累之外,更要融合于真实情境提升学生语言品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推动学生有效审美。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既可以解指向学生日常生活,创建个人体验情境,又可以与社会生活相关联,创造特定语言学习情景,还可以融合于学科认知创造综合语言认知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4],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代入感。

以《陈情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品读李密所面临的两重困难,结合学生自身与祖母的亲密情感,创建有效认知情境。在此基础之上,再上升到家国层面,让学生感悟李密对朝廷的报国意识,将两重情境有机融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读懂李密陈情之恳切,让学生感受其中涌动的真挚情感,让学生对李密的陈情方式有效借鉴,想一想为《陈情表》写一首简短的推荐词,将语言、情感与审美有效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有效思考,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很好地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自己的审美探究有效结合在了一起,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检测学习情景营造的效果。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意识明显增强,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材的有效应用来设计教学过程,创建教学情景,更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多维文化目标有效把握,立足整体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效设计,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精神。同时,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从作者写作意图、思想内容、文化现象等多方面有效挖掘,将语言文化、民族精神、时代旋律有效融合于语文课堂;立足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参与;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兼顾学生个体差异,重视任务群的设计与推进;在立德树人目标引领之下,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引领学生具备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价值与人文性价值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立德高中语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意识不会死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