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研究*

2022-03-02许晓旋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名著学科文本

许晓旋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1466)

引言

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效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作业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形式。名著阅读作业是语文教育界中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作业形式,其更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另外,名著阅读作业不受教材限制,作业类型更加多样化,在完成过程中没有太大压力,可以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语文。

一、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教师对于名著作业的设计以学生的接受心理作为出发点,结合教育理论与学生心理特点,将名著阅读的作业设计反馈于阅读教学,以个性化的作业模式给传统作业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可以把原本零散、脱离生活实际、与学生具体经验无关、重复性劳动的作业替换掉,更新为对学习能够主动接受、有权衡判断、有主动反思与应用的作业设计,从认知维度、交往维度和自我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可以通过对名著作品的类型进行个性化划分,然后给出划分依据,并根据划分依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个性作业的选择。名著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整本书思辨教学指导等教学模式的大量涌现,为实现“适合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学生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研究提供了教学层面的指导,而从名著阅读作业设计出发正好可以补充在教学思考上的不足,反其道而行,从个性化的学生作业的丰富教学指导,在传统作业模式中摸索出一条新路。初中学生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研究可以在传统教学作业布置之外,另辟蹊径,结合各国优秀的作业设计资源,结合学生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系统性的、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作业设计探索,补充丰富传统教学作业的布置模式,为学生多元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1]。

二、名著阅读作业的特点

1.注重体现作业的探究性特点

新课标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没有对作业设计提供明确要求,但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理念写入其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停留于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要体现在作业练习中。名著阅读作业便是以探究性特点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具体应用中大多以阅读卡、阅读表格或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学生需要通过查阅文献、分析阅读感受等方式完成,作业内容的设置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解决。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从学会到会学转变,进而获得探究能力的发展[2]。

2.注重体现作业的开放性特点

名著阅读作业的开放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业内容的开放性。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会开发出不同的作业类型,从一部作品出发,进行发散性作业布置,同时也可以结合两到三部作品进行名著对比,设计出小组作业、私人定制等,其内容也可以涵盖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戏剧表演等方式。另外,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十分开放的,每个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每位学生对文章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认识,这就表明名著阅读作业没有标准型答案,学生的观点合理即可。二是作业形式的开放性。对于名著阅读作业,教师不仅可以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展示。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实际操作形式展示,例如,针对某一作者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学生在课后通过图书馆资源搜集该作者的作品与文献,总结出其特点,在下次课程中便可以共同分析。此类动手操作作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

3.注重体现作业的思维训练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要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名著阅读中,教师通过大量文本之间的互织,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之间的分析与对比,进行辩证性思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标。名著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续,其能够体现出对课堂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应用。比如,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通过设置图文信息提取性作业,引导学生尝试解释与归纳文本关键信息,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让学生通过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策略

1.设置灵活性阅读作业,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教师通过布置有效的名著阅读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对此,教师要避免重复性作业布置,将其替换为具有创造性的、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特点的作业设计,有效发挥名著阅读作业自身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水平。前置作业是阅读课程正式开始前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作业,其是经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读和整合,结合学生的心理期待精心设计而成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目的不单是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此类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结合名著阅读议题与学生学习情况构建多样化作业内容[3]。以《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关键词表格,其中包括船体设计图、人物思维导图、主题探讨辩论赛、手抄报等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对应一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或小组兴趣进行自由选取,以此丰富名著作业设计种类,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动态模式参与中完成作业,实现个人能力发展,教师能够在作业反馈中了解学生真实阅读情况,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或教学活动,让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桥梁。

2.设置思考性阅读作业,锻炼学生思辨能力

个性化作业设计具有梯度特点,从基础层级到拓展层级,再到升华层级和创新层级,层层推进,有序展开。因此,教师要以个性化阅读作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教材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逐步培养其语文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思辨解答水平,为终身学习铺路架桥。传统语文作业主要以记忆为主,课堂教学缺少理解与质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更强调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名著阅读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在作业设计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事物建立独特的思考。为带动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类阅读作业,紧抓文本之间明显的异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4]。

例如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在文学史上备受争议,很多学生对曹操的印象尚停留在忌妒贤才、狡诈层面。为改变学生的固化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以“分析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议题,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推荐学生阅读部分章节,包括“疑杀吕伯奢”“杨修之死”“曹操烧信”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师可以设置导学与作业内容,具体如下:①通过本组阅读,你能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对曹操的印象。②这些材料的真实性是怎样的?是虚构成分较多还是真实成分较多。

通过名著阅读后,学生会发现文中的曹操形象是矛盾的,有的章节中曹操心胸狭窄,而有的选文中他心胸宽广,不同章节对曹操存在不同的态度。学生初读时会对曹操的印象有所颠覆,进而建立深入思考,对阅读材料建立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对于阅读作业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清晰思路,比如,第一题可以让学生建立对曹操人物的多方面了解,第二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入思考选文内容的真实性。

3.设置跨学科阅读作业,建立文章多维解读

语文这一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没有理科类学科的抽象能力要求,但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建立充分了解,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跨学科阅读作业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出文本中内在的联系点,将大篇幅内容引申至相应学科中,进而建立对文章的多维解读。对此,教师在设置阅读作业时要注重体现对跨学科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名著内容中找出学科相关知识,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实现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在阅读名著《西游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具有地理学科、历史学科等的内容章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多学科角度对章节内容进行学科研究,立足语文学习,进行多学科信息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建立多维度解读。学生结合所选章节提出学科性问题或思考理解,针对地理学科,学生会提出“取经路线图、流沙河是河吗”“火焰山是怎么烧起来的”“高昌国在哪”等问题。针对历史学科,学生会提出“唐三藏离开长安取经的时间是贞观二年,唐三藏到达五指山前,孙悟空被压500年,也就是公元128年,这是东汉时期。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再退180年,是西汉时期”等思考内容。针对政治学科,学生会提出“孙悟空从政治幼稚走向政治成熟;他的成长经历本就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内容。针对艺术学科,学生会结合文字描述绘制美术作品,包括人物图像与取经路线等,制作出弘扬传统文化的班服、班旗和装饰班级文化墙的艺术作品。

4.设置个性化阅读作业,鼓励学生阅读分类

文学类文本是初中生常见的文本类型,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带领学生分析作品基本表现特征,概括作品丰富意蕴等过程中。在此类文本名著阅读中,大多会涉及求同比异、预测推理等阅读学习活动。其中,求同是指结合不同文本的要素整合出它们的共同点。比如,针对父亲的人物描写,有的文本中父亲形象是温和与和善的,而有的父亲形象却是执拗易怒的,这就要求学生透过表层含义找出其中的共通之处。比异则是指整合不同文本的差异,比如同样是描写不同季节景色,老舍笔下的冬天和鲁迅笔下的冬天有什么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预测推论则是根据已有线索推测情节的发展走向,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深度揣测作者思路,了解出之前故事的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续写[5]。

在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名著类别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类别划分文章。针对文学情感类文章,学生将鲁迅的《朝花夕拾》、傅雷的《傅雷家书》、艾青的《艾青诗选》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等作品划分进去,认为上述作品大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情感丰富。在此类阅读作业中,教师可以设置人物关系图、读后感等个性化作业,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炼出关键信息。针对科普类文章,学生将儒勒·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法布尔的《昆虫记》等作品纳入,认为此类作品主要以第三人视角阐述,能够在阅读中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在此类作业设置中,教师可以安排手抄报、地图设计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针对奇幻类文章,学生将吴承恩的《西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等文章纳入,认为此类作品虽然为旅行作品,但都构建了一个完整且虚拟的设计,但世界环节却显得无比真实。对于此类阅读,教师可以设置片段演绎、读书会等作业,让学生尝试以多种形式展示文本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名著阅读作业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考查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成效。对此教师要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从创新作业类型方式与作业内容方面入手,借助多样化作业设计体现阅读作业价值,将科学探究与艺术欣赏等内容成为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以高效、个性的作业吸引学生走进多彩的语文世界。

猜你喜欢

名著学科文本
【学科新书导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