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着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
2022-03-02邹赞
邹 赞
(新疆大学 乌鲁木齐 830046)
一
2020年9月25—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明确将“文化润疆”①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李克强主持,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汪洋讲话[J].党员之友(新疆),2020(09):4-6.写进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组成部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疆地区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筑牢西北边疆安全稳定屏障、高质量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以及新疆地区持续释放社会稳定红利、保障总目标贯彻落实的客观需求。
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12.,做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本清源讲好新疆历史,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灿烂篇章;厘清“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的丰富内涵与话语逻辑,理直气壮构建与传播良好新疆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三大宝贵资源,也是文化润疆的根本源泉和动力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③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6.的重要指示,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运用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文化萃聚中国共产党风云百年辉煌历程的历史印记,生动反映了我们党秉承初心使命,承载人民重托与民族希望,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凯歌,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斑斓图景。坚持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有助于深化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取得扎实成效。
从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实践来看,近代以来中央政权顺应历史潮流,率领新疆各族人民抵御外敌入侵,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这段近代革命史绘就了新疆地区革命文化的基本底色,也提供了孕育红色文化的土壤。新疆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稳边兴边和富民固边的宝贵经验。④邹赞,闫炜炜.发挥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作用[N].兵团日报(理论版),2021-3-22(3).
基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位置和地缘政治意义,新疆地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精神内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也是夯实边疆多民族地区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铸牢边疆文化安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导向。全面深入挖掘、阐释新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功能,形成正信挤压、文化对冲的强大阵势,就能有效构筑起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的铜墙铁壁。
二
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应以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创新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多措并举提升“文化润疆”实际效果。
首先,新疆地区红色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代文化生产与文化再现,因此要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培根铸魂功能,就必须科学合理运用现代社会文化生产规律和文化再现机制,在“润”字上下功夫,综合考量历时维度与共时维度。一方面借助文献史料厘清新疆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与中原地区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祖国的大家庭中结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以厚实的文献史料和理论阐释作为学术支撑,讲清楚“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http://www.scio.gov.cn/ztk/dtzt/37868/39290/index.htm.另一方面聚焦中国近现代革命史,深度发掘和生动再现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战时期积极发挥“大后方”和“中转站”重要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英勇壮举,以丰富生动的史实印证“一部新疆地区红色历史,就是一部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谱写的爱国奋进史诗,一曲唱响天山南北的民族团结之歌”。
其次,传承新疆地区红色历史记忆是新时代讲好新疆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多层次讲好新疆红色故事”。在宏观层面深化红色文化与新疆“四史”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红色历史教育进教材、进读本、进课堂、进头脑,做好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在中观层面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社区、进基层,依托社区和村镇打造一批“红色书屋”,发掘和培养一批擅长讲好红色故事的“文化能人”,推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红色文化名片”,为新疆地区红色文化生产体系建设提供调整和优化的契机。这一调整和优化的关键在于,不能将红色文化当作新疆文化生产的一个特殊题材领域,切忌过分凸显所谓的“特殊性”和“地方性”,而必须将红色主题作为共同的核心主题,使各种题材的文化生产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新疆地区文化生产机构和生产主体、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式的具体讨论,探究社会主义红色主题与地方文化形式的最有效的组织融合形式。此外,积极创新社区景观建设,努力打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居住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方面,推动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升级。学习借鉴深圳、珠海等沿海开放城市社区景观构建的成功经验,着力打造“石榴籽文化长廊”,文化长廊采取圆形结构,寓意为“民族团结同心圆”,长廊的主题宣传板借助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底色,图文并茂传播中华民族“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等传统美德;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格言等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民法典》知识、弘扬民族团结一家亲,使各族居民在日常生活审美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爱国爱疆、遵纪守法、共建文明家园、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理念。另一方面,推动构建社区公共景观和家庭微型景观的“景观共同体”建设。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打造社区公共景观。与此同时,对各社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红色记忆家庭博物馆”授牌,积极联系新疆大学中华优秀文化展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机构,合作建设红色文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现红色文化藏品的有机互补,将“红色记忆家庭博物馆”建设成为社区红色景观的亮丽品牌。此外,注重发掘各社区民族团结家庭、拥军爱民模范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廉洁家庭等先进集体,凝练家风家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家风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显著特色的“家风家训示范家庭”,编写家风家训典范故事集。在微观层面促进红色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坚持“二为”方针和人民立场,用心用情讲好让各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红色历史故事,创作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红色题材新闻传媒和文艺作品,发挥红色文艺的“轻骑兵”效应。
二是要“全方位讲好新疆红色故事”,既全景式展示新疆近现代革命历程,呈现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浴血奋战的英勇壮举,也注重发掘在革命历史洪流中的个体人生命运,以“小故事”见证“大时代”。“讲故事”需要技巧和方法,“讲好新疆红色故事”要始终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前提,充分发掘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的英勇业绩和谱写的革命精神。通过系统梳理兵团精神与胡杨精神、喀喇昆仑精神、可可托海精神、马兰精神、柯柯牙精神等新疆红色精神谱系的深刻内涵,挖掘和提炼典型历史人物与事件,从微观视角讲述“我们的红色历史”①李晓峰,邹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评论力量[J].社会科学家,2022(01):9.这一共同主题。例如,2018年新疆屯垦戍边题材电视剧《沙海老兵》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剧情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解放军某部在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完成人类沙漠行军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部队官兵到了和田以后坚持驻守在四十七团,用生命诠释了“老兵精神”的内涵。剧中主动要求为解放军战士沙漠行军担任向导的艾尔肯大叔,其原型就是“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②王海建.胡杨的品格,红柳的情怀[N].解放军报,2018-4-15(08).该剧在黄金时段播出后收获如潮好评,这种建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础上的红色历史再现方式,既达成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又充分唤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共振,成为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媒介叙事范本。
三是要“立体式讲好新疆红色故事”,精准测绘新媒体对红色文化传播带来的积极影响,统筹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资源,构建协同互补、服务不同群体的新疆地区红色故事叙述模式和立体化传播路径,将“新疆红色历史记忆”传播到大江南北、大洋彼岸,让世界听到新疆各族群众的声音,了解真实的新疆社会,领略新疆之大美。与此同时,创新传播策略与传播模式,加强“讲好新疆红色故事”的话语建设,增强议程设置能力,打造多元传播主体,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统筹协调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学术机构和民间力量广泛参与。
最后,通过整体勾勒新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脉络和现实状貌,揭示其本质特征,由此深入阐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剖析其在增强国家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过程中所承载的历史任务和职责,等等。这些理论成果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民族文化理论以及区域文化研究理论的完善做出贡献。新疆地区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准则,以保家卫国、济世安民为坚定信念的爱国主义深厚情感。考察新疆地区红色文化,新疆近代反帝爱国运动是“前史”和序曲,在此基础上既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也需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以来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考察塔里木石油会战、可可托海矿产采掘、喀喇昆仑戍边卫国、柯柯牙绿化工程以及聚焦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提炼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格。
三
从存在形态的意义上说,新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红色物质文化和红色非物质文化两种,前者主要包括战争遗址、纪念碑、博物馆、展览馆等,后者包括红色革命歌曲、红色故事、红色谚语、革命精神等。以红色文化着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展开工作:
(一)开展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调查、整理与数据库建设
一是系统梳理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既有名录。一方面对现有名录进行二次归类编目,既考虑到地理空间上的差异性,也注意凸显事件主题和人物活动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对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记录信息和意义阐释进行丰富和补充。二是启动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补充性调查,建立相应文字、图片等档案信息。此外,通过调查、挖掘新疆地区潜在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建立相应信息资料。主要梳理调查革命战争遗址、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碑、革命根据地、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物质遗存,初步形成“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编目”。三是建设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小型专题数据库。在调查编目的基础上,设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历史记忆”“可可托海·功勋矿脉红色记忆”“柯柯牙·生态文明红色记忆”等专题,建立集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于一体的补充性小型数据库,既可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原生性红色资源,又能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研发和创造出新的思政教育成果。四是对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及数据信息进行严格的数字化处理,结合国家文化政策及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战略,参照自治区文化发展规划,立足红色物质文化的精神、产业特性,提出新疆地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建议。
(二)抢救性发掘记录新疆地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口述史
从理论上对已经出版的新疆红色文化口述史文本进行梳理总结和文化分析。从实践维度出发,以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亲历者为口述对象,聚焦“新疆兵团军垦第一代”、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亲历者、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亲历者、喀喇昆仑边防卫士、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亲历者等典范代表,以点带面,突出重点,抢救性发掘和整理一批红色文化口述史,使之成为新疆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料。
(三)持续推进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文化活动与抗战文艺研究
聚焦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地区的革命活动,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播为内在线索,从文化生产、文化情景、文本分析和受众研究的整体视角,对党领导下的文艺刊物、话剧社团、群众文艺活动展开专题研究,厘清红色抗战文艺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深入阐释其历史经验与传播接受现状,以期为当下筑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新疆地区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的指导作用,提供卓有成效的参考。
(四)考察新疆地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承创新的基本路径
总结新疆地区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经验和策略,将红色文化与基层群众文化、城市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现代传播优势,投注文化创意理念,打造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群。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理念的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以西路军和八路军事迹为主的红色旅游体系、以兵团屯垦戍边事迹为主的红色旅游体系、石油与钢铁工业创始为主的红色旅游体系”①三大体系协调发展,实现由“静态旅游”到“动态旅游”的思维转变,从观看式、体验式到沉浸式的红色旅游方式对接,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融入新疆各族人民心灵深处,在“润物无声”中深植初心使命,铸就民族精神。此外,以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创作的话剧《林基路》、新疆大学编创的大型红色历史剧《我们正青春年少》《共产党人在新疆》为经典个案,对新疆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实践运用提出具体对策,为着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