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2-03-02吴巧娥
吴巧娥
(甘肃省通渭县陇山学校,甘肃 通渭)
我国音乐发展已久,并且充满着人文情怀和文化气息。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种下音乐学习兴趣的种子。
一、音乐学科学习兴趣概述
所谓音乐学习兴趣,主要指学生通过在课堂内外对音乐课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使自身的音乐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对音乐产生好感并不断地去学习与探究。初中音乐主要通过对音乐理论知识和名作名曲的鉴赏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也对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出发,不能仅依靠学生的先天优势。由于学生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发展变化,所以教师必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从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音乐优势及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音乐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特指的音乐能力,而是一种整体的音乐能力,主要由音乐知识、能力和思维三部分组成。由于在音乐中这三个条件都不可缺少,因此音乐这门学科就展现出了重要的综合性。此外,音乐学习兴趣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其学科体系上,主要由文化修养、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三个具体领域组成。这三个领域相互交融,构成了学习音乐的良好基础。音乐又是一门实用性和可管理性很强的学科。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切身体验音乐的节奏、创作的背景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思想和内涵,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在应试教育仍为社会主流,素质教育改革并不彻底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初、高中的学业任务极为重要,能决定学生一生的方向,因此,大多数初中生都忙于对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往往无法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导致不仅音乐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还有一些老师常常借故占用音乐课。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渐改变,这种情况虽有所转变,但音乐课的教学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此外,即使有部分学校想要积极开展音乐教育,但又面临着音乐教师不够专业或是音乐教师人才不足的尴尬局面。大部分音乐教师只是兼职教师,往往音乐水平不高、缺少专业的音乐理论,这种情况也大大限制了初中音乐教育水平的发展。也正由于音乐教师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在授课时只能生硬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因此缺乏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
三、重视初中音乐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音乐课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一方面,初中生的身心不断成长发育,加上学习压力,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抑郁症。通过音乐的学习能有效宣泄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重视初中音乐课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精神文化,从而减轻初中生的身心压力。因此,重视音乐课的教育教学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二)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物质条件比较丰足的今天,初中生对音乐学科越来越欢迎。更重要的是,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引导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音乐又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它体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师要自觉引导学生加强音乐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学习兴趣。音乐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很多人都通过听音乐、创作音乐来调节个人的情绪,因此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意志。例如,我国的国歌,不仅可以凝聚人心,还可以增强人的斗志。初中生虽然才十几岁,但他们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情绪,有起有落,有悲有喜,变化多样。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来调节初中生的情绪,营造欢快的氛围。还有很多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使其因为压力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很多学生喜欢随身携带手机或者其他便携的音乐设备,就是为了在课外或就寝的空闲时间享受轻松的音乐并调整身心。因此,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并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四、培养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种下音乐学习兴趣的种子
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校方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任务,并积极开展音乐节、音乐比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而教师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并根据音乐科目的学习要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能结合歌曲内容领会歌曲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情怀。比如,在《保卫黄河》这一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照片,引发学生的共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快速建立起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底蕴,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草原放牧》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对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的真实故事使学生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加以了解,这样在对歌曲进行鉴赏时,学生就能通过联系生活故事和作品,对这首歌所表达的思想有充分的了解。此外,还需要从音乐的要素,如节奏、旋律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实现学生与音乐作品、作曲家思想的融合,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初中生的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长,对音乐类型的喜爱也会逐渐产生差别。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擅长领域的不同。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学习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如果一些学生不擅长唱歌,可以将朗诵、舞蹈等与音乐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加入音乐活动中。比如,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击鼓来进行开场,展现出非洲音乐奔放、多变的节奏,再引导学生以歌唱、肢体语言甚至手拍节奏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非洲音乐的体验中,让学生充分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运用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激发学习热情。
(三)挖掘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审美观发展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音乐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音乐形成健康的“三观”,促进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积极联系生活,挖掘音乐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比如,在“国之瑰宝——京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除了要对京剧的形成、行当和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讲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发现京剧之美。教师除了运用视频展示京剧外,有条件的还可以租借服装、道具等,使学生对京剧进行体会。也可以以特定人物特征为主线,通过讲述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其艺术成就与人文背景。
(四)通过音乐教学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之而来的则是传统音乐的逐渐没落。在进行民歌教学时,许多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低,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民歌老土、不好听、“俗”。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歌词、腔调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在“多彩的民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并对民歌进行学唱,进而总结出民歌不同腔调的形成原因,使学生意识到民歌中所包含的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向往幸福生活的意志和愿望,促使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我国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将生活元素与初中音乐教学进行融合,提高学生不断探索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譬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所在社区的文艺活动,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音乐有着传播情感、振奋精神的作用,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对音乐教育的成败又至关重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因内容施教,因学生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所包含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领悟,从而实现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