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03-02胡永宁
胡永宁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驿马中学,甘肃 庆城)
实验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验目标,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实验设计,然后结合实验归纳数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操作水平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典型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形成理论。只要教师优化实验教学的模式,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动手能力及思维水平。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操作
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工具,把抽象化的学习环境变成具象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熟悉各种数学工具的应用方法。这一具象化的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启示,学生会看到每个操作步骤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性,然后充分探讨数学问题的可能性,优化数学实验。
以探求点的轨迹为例,为学生设计以下的实验:C是半径为R的定圆A内的一定点,D是圆上一动点,过CD的中点E作CD的垂线,与AD的交点为F,求F的轨迹。(1)要求学生把文字转化为图形,在图形上理解题意,学生需要自己思考可以应用什么工具来绘制图形,最终学生选择应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图形。(2)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验。如学生首先打开一个新绘图框,应用几何画板绘制出圆A,然后依题意选择C点的位置。(3)让学生看到具象化图形中已知条件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如学生分析题意,应用特殊性和一般性思考,分析C可能是圆心或非圆心,对于这两种情况,学生都要完成实验,避免出现实验的疏漏。
二、优化组织,引导学生合作
在开展数学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优化学习安排,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学习任务,学会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子任务,然后应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子任务;通过对比交流学习技能、经验、方法等。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应用这样的方法,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合作。
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在平面上,线段AD、BE与CF平行,直线段L1与L2均与三条线段相交,L1与三条线段相交于A、B、C三点,L2与三条线段相交于D、E、F三点。(1)请测量线段AB、BC、AC、EF、EF、DF的长度。(2)请计算AB:BC、AB:AC、BC:AC、DE:EF、DE:EF、EF:DF的长度。(3)观察所得的数据,分析平分线分线段的定理是什么。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分工完成任务,然后共同核对数据。学生在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交流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
三、深入探究,优化实验方法
部分学生在实验时有时抓不住实验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具象化的任务开展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中的规律,在数据规律的变化中发现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假设,并完成验证。
教师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已知圆C:(x-3)2+(y-7)2=28,直线l:(4m+3)x+(m+7)y-9m-1=0(m∈R)。(1)证明:直线l恒过定点,并判断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2)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短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最短弦的长度。部分学生觉得这一数学问题过于抽象,找不到实验的要点。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假设,以(1)为例,直线l与圆的位置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有什么理论依据?或者以公式来推定,学生可以完成圆与方程位置关系方程的推定;依自己的推定予以特殊的赋值,应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理;结合实验的数据案例,梳理自己的推理理论,说明假设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这就是数学问题的规律。同理,学生可以应用同样的步骤来完成(2)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假设—推理—验证—反思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方法,学生可以把这套方法应用于数学实验中,完成数学探究实验。
四、结语
数学实验是当前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模式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分工合作的方法、深入探究的方法,在数学实验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能力、学习探究能力都将得到培养。